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论文_王向阳,彭占英

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论文_王向阳,彭占英

山东枫荷苑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可推动国家紧急建设,且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市政建设于城市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市政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则是许多施工隐患,这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并提出了实用性管理措施,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1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合同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目前我国建设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建设交易行为尚不规范,使得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

②专业人才缺乏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

③合同文本不规范。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以转嫁工程风险。

④“阴阳合同”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

1.2 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本是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应根据国家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工程内容、规模、技术要求、现场环境及企业自身条件、合同工期等,进行全面规划编制。但如今某些施工单位却不甚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工程质量标准、工艺要求、现场布置等缺乏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操作中凭经验行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施工现场混乱、无统一规划的场内道路,材料堆放混乱、机具停放无序等。其后果是材料多次转运、通道阻塞、车辆通行不畅、污染环境,影响施工顺利进展。

1.3 施工准备不充分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

1.4 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2 市政基础建设管理措施

2.1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

加强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员工的培训考核,各区县城乡建设要按要求配备质量监督人员。主动与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编制和经费的落实,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正常开展。加强廉政、职业道德和工作业务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和市政工程监管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

组织开展对《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和制定《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强化监理管理的制度建设,推行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合同备案制度。采取巡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重点整治工程监理人员不到位、不履行监理责任等行为,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2.3 切实把握工程质量监管控制重点

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大跨度桥梁工程,要建立工程质量风险防范和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切实加大监管和服务力度,确保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要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要强化重大质量风险源的事前预控,防范其技术风险;对高边坡、深基坑、挡墙等工程,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重点检查勘察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确保项目自身及周边建筑的安全;治理质量通病,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从设计、施工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治工程质量通病,做到防范于未然。

2.4 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建立全市检测机构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上传制度,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采取不定期的“飞行”检查、现场检测备案管理等措施,加强对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切实规范检测行为。组织开展全市检测机构资质就位和人员换证工作,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利用信用记录管理检测机构及其人员。

2.5 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

促进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制定《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落实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责任。

2.6 积极培育推广市政工程建设先进技术工法施工

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实施科技攻关,形成一批质量稳定、成熟可靠、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工艺。组织开展市级工法的评审及国家级工法推荐工作。积极培育市场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进一步引导应用“四新技术”,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提高。

2.7 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监督效能

推行质量巡查,建立以质量巡查为主要方式、强化工程质量验收,以行政处罚为主要手段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凡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除按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整改外,还必须对责任人进行处罚,提高质量监督的震慑力和权威性。

实施差别化监管,突出对质量管理较薄弱项目的监管,强化市场与现场的联动,强化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试行工程质量监督手册。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抽查频次及主要内容,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监督工作方案,提出质量监督工作要求,细化配套工作用表,促进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立质量监管、益理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以及相应人员资格管理等信息系统,全面加强对工程项目、监理和检测单位及其人员等基本信息、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实效。

建立从业企业质量行为评估评价体系。制定《建设工程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标准》,研究开发工程质量及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评估评定信息系统,通过日常监管掌握的信息和定期巡查检查结果,及时对工程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行为进行评估评价、综合评分,评分结果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并与招标投标活动联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建筑市场竞争格局。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且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亦随之加大。但目前的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也说明探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本文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简述,并探讨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的措施,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辉.浅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9).

[2]戎栋?F.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7).

论文作者:王向阳,彭占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  ;  ;  ;  ;  ;  ;  ;  

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论文_王向阳,彭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