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市 400074)
摘要:今年来我国大流量消能设施在不断的完善,但在相应的消能效率方面还存在相应的欠缺。为了解决相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扇叶面流消能设计,通过对出水通道的改进,让其在上管道带动扇叶旋转,从而减小相应的能量,再流往下游管道,此时扇叶利用相反的转动方向从而削减下游管道中水的能量。通过上管道中水对扇叶传递能量,下管道中水对扇叶降能,最后达到对水的二次消能。
关键词:消能效率;扇叶;面流消能;二次消能
一、研究背景
我国天然河道中的水流一般多为缓流,但是在其中修建了大坝、闸等泄水建筑物后,流动条件就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过大坝后的水流往往具有较大的能量和流速,其远远超出下游正常水流的速度和能量。直接下泄上游的水流会对下游河床造成明显的破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泄水建筑物或其下游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高能水流转化为安全水流,从而保证建筑物和下游河床的稳定。
二、常见消能方式
常见消能方式有三种[1]:面流衔接消能 底流衔接消能 挑流衔接消能
但在实际工程中可能不止一种消能方式,其可能是几种衔接消能方式的结合应用,比如消力戽就是面流衔接消能和底流衔接消能相结合。
(1)面流衔接消能
面流衔接消能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出流部分采用相应的坎,将泄出的水卷入下游水的表面,泄出的水与河床之间由底部旋转的水隔开,避免高能水流对河床的冲刷。由于高速水流处于表面故称为面流衔接消能。
(2)底流衔接消能
底流衔接消能是在泄水建筑物下游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使高能水流贴槽底射出,利用水跃原理,很好的控制水跃发生的位置,这样就让高速的水流转化为缓流,通过主流在水跃区的扩散、混掺达到消能的目的。这种方式高能水流位于底部,故称为底流衔接消能。
(3)挑流衔接消能
该消能主要是采取挑流鼻坎因势利导将水股挑射空中,后跌落在离建筑物较远的下游,使射流所造成的冲刷坑不会危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
三、消能方式存在的问题
(1)底流消能:消力池是常见的底流消能方式,其工程量较大,国外典型工程有前苏联的萨扬舒申斯克、美国的得沃夏克,印度的特里等,国内早期的典型工程有富春江等。[2]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一些工程发生了地板破坏的问题。萨扬舒申斯克是因为动力水压而被破坏,得沃夏克因为空蚀和磨损被破坏。
(2)挑流消能:空中雾气大,尾水波动大,对下游河床冲刷较强。
(3)面流消能:水流衔接复杂多变,很难控制,下游水面波动很大,两岸易遭冲刷,有碍于航运及水轮机工作。
通过对以上三种消能方式的分析,本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扇叶的面流消能设计。
四、设计原理
(1)设计思路:
针对面流消能的水流复杂,且容易对两岸造成冲刷,于是本设计通过在出水处增加管道,并且在管道加入扇叶。通过大坝上游泄出的水在上管道带动扇叶旋转,从而对其进行第一次消能,当水流到下管道时,水又对扇叶进行消能,于是达到二次消能,设计图如下。
(2)工作流程
通过大坝泄水口与新增的上下管道相连接,并且大坝内增添了螺旋扇叶(与上下管道连接)。
1、首先开启泄洪闸,将高能水导入上管道中。
2、开始高流速的水传递能量给扇叶,扇叶获得能量开始选装,此时高能量水获得一次消能。
3、当高流速水流入下管道时,此时水的流向和扇叶旋转方向相反,当经过扇叶时达到对扇叶降速,此时水经过二次消能。
4、经过二次消能时,水变成缓流,于是通过管道排入下游中,满足消能效果。
(3)工作原理
主要通过能量的传递,开始高能水流在上管道将能量传递给扇叶,达到一次消能。扇叶又对水进行反作用,通过刚刚保存的能量在下管道又反作用于水,达到二次消能。最后将高能水流转化为缓流,达到消能效果。
五、应用前景
该设计能够很好的解决上游水流速度过大的问题,通过新增的扇叶能够提升相应的消能效率。所以该设计有如下前景
1、减少了对下游两岸的冲刷
2、降低下游水面波动,减小水的横向流速,有利于航运安全
3、减少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参考文献
[1]吴持恭.水力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郭军,高季章:有关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设施运行安全问题的思考,水利发电学报,2013,32(5)
作者简介
张帅(1996-10),男,汉族,籍贯:重庆市。
论文作者:张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0
标签:水流论文; 下游论文; 管道论文; 能量论文; 河床论文; 大坝论文; 建筑物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