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人情的救赎意义论文_邓文明

浅析《诗经》中人情的救赎意义论文_邓文明

甘肃省和政中学 731200

摘 要:《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它蕴含了以“情”为中心的文学品格,表现了原始初民率真、炽烈的情感和质朴无暇的生活气息,对人世的“情”作了最深刻的阐释,让我们看到古人那种“至情至性、至德至善”的人格精神,这对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人尽管常谈人情,但对其认识及践行却远不及诗经时代。过多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体味人情是现代人的生存常态,然而人毕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灵,需要亲情、友情、爱情来充实心灵,使心灵归于宁静。

关键词:《诗经》 人情 现代人 意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约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近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其丰富的内容被认为是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诗经》蕴含着以“情”为中心的文学品格,表现了原始初民率真、炽烈的情感和质朴无暇的生活气息,对人世的“情”作了最深刻的阐释,让我们看到古人那种“至情至性、至德至善”的人格精神。现代人尽管常谈人情,但对其认识及践行却远不及诗经时代。过多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体味人情是现代人的生存常态,然而人毕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灵,需要亲情、友情、爱情来充实心灵,使心灵归于宁静。因此,《诗经》中的情对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的文化里始终蕴藏着重伦理情感、重义而轻利、重情而轻物、讲究孝悌忠信、推崇仁义礼智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人性中善的根本。但是现代社会人情的现状却与此大相径庭,由于现代人们对物质金钱的过度崇尚和追求,人情变得淡薄冷漠,亲情、友情、爱情发生了缺失和变形,这直接导致了人们的内心浮躁、焦虑,事实上人们很想求得心灵的宁静。

将《诗经》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与现代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相比,不难发现,尽管其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样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是来自人们内心最基本的情感,伴随任何一个人的生命的始终。

实际上现代人并非完全丢失了这些优秀的文化品质,而是由于外在物质世界的侵袭,所以人情淡薄也是情非得已。可是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主宰,我们需要的是和谐,外在世界的和谐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和谐,而拥有浓厚的人情就是这种和谐的核心。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外在世界无法改变,那我们只能回归自身,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出路。具体来说,就是寻找心中的情感,回归人的本性。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各种人情,尤其是亲情、友情、爱情,它们是人情的具体写照。我们现代人有必要重新体味这些情感,以人情作为精神和心灵的救赎,使其归于宁静和谐。

对于人自身来说,心中怀情,是一种高尚的品格。西方作家爱比克泰勒在《沉思录》中说:“幸福只能在内心找到,自由是生命中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的确,幸福来自一个人内心的情感,温暖的人情、人所追求的自由也要以“情”为基础,同时人情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诗经》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内在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不论亲人、友人还是爱人之间,都以诚相待。现代人在利益面前,若能多一份这样的人情,那么《浮生偶奇》中的碧琳就不至于绝望,《假面女人》中的戴怡然就不会遭人唾弃,爱情也会少一些游戏的成分。

此外,《诗经》描绘的以“情”为中心的人类社会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人们生活劳作于原野,远离钢筋水泥的束缚,这与张炜在《柏慧》中描写的工业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工业社会,一方面,人们想告别浩浩人流,远离喧嚣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又无法拒绝和放弃工业文明的侵略,工业社会人情冷漠的根源也在于此。因此人类很有必要以《诗经》为契机找回遗失的人情,立足于自身,学会守望,像守望葡萄园一样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因为“葡萄园是一座孤岛般美丽的凸起,是大陆架上最后一片绿洲”。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整个社会似乎越来越注重提倡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明,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然而仅仅是实现了外在形式的转变,这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和谐来自人类的内心和精神世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我的情感世界。从这个层面来说,《诗经》中的人情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诗经》中所反映的人情,是当今工业社会的人类在精神领域获得宁静和自由的一剂良药,找回并拥有这种人情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需。

论文作者:邓文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浅析《诗经》中人情的救赎意义论文_邓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