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旅游的种类及特点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种论文,种类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常规的旅游方式,特种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种旅游的形式以及特种旅游者越来越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学术界对特种旅游的探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特种旅游的实践远远超前于对它的理论研究。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尝试着对特种旅游的种类及其特点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特种旅游及其种类
旅游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从旅游的内容来看,一般把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称为常规旅游,而将徒步、野营、高山探险、江河漂流、洞穴探秘以及自驾车游等形式的旅游称为特种旅游。
按旅游的内容来划分,除常规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它旅游形式都可以称为特种旅游。而将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称为常规旅游,主要的因素是参与这两种旅游的人数比参与其它旅游的人数多,同时常规旅游者又是旅行社及其它旅游企业的主要客户,对这些旅游者的操作往往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而特种旅游是相对于常规旅游而言的,它往往意味着个性化和非程序化。因此,个性化和非程序化特征明显的旅游都可以归入特种旅游之列。由此可见,特种旅游包含的种类十分丰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特种旅游主要指正在逐步成熟而且具有一定市场的徒步旅游、野营旅游、高山探险旅游、江河漂流旅游、洞穴探秘旅游及自驾车旅游等。
(一)徒步旅游
徒步旅游是以步行的方式旅行,在步行过程中观赏自然风光、了解当地文化、锻炼身体素质、磨炼自身意志的一种旅游形式。
徒步旅游又有森林徒步旅游、沙漠徒步旅游、峡谷徒步旅游等。徒步旅游者通常被称为“背包客”,他们穿越原始雨林、戈壁沙漠,行走在古道、田园之中。这是一种极富冒险和探索精神的旅游形式。云南的虎跳峡、四川的稻城亚丁等地都是徒步旅游的热点。
(二)野营旅游
野营旅游是以野外宿营为主要内容,通过野炊等野外活动了解野外生存基本技能、充分体验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感受的一种旅游形式。
野营旅游在城市周边开展的较多,与其他特种旅游相比,它的难度较小,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也不多,很受都市年轻人的欢迎。
(三)高山探险旅游
高山探险旅游是以高海拔(一般为3000米以上)山地为旅游资源,以探求、观赏高山独特的地形地貌、体验高山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提高自身生理和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
中国是高山旅游资源大国,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在中国及中国边境线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及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也称K2峰,登山界认为最难攀登的山峰)均在中国的边境线上。所以中国的高山探险旅游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
(四)江河漂流旅游
江河漂流旅游是以自然江河为旅游资源,借助无动力的漂浮设施,靠自然力和人力使旅游者从上游特定点抵达下游特定点,并在途中体验惊涛骇浪、观赏两岸风光的一种旅游形式。
近几年来,江河漂流旅游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水上漂流在全国呈快速发展势头。都市人去漂流,可以说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但更多的是在“有惊无险”中感受一种全新的放松。贵州兴义的马岭河峡谷以及山西黄河壶口等地的漂流旅游是成功开发的范例。
(五)洞穴探秘旅游
洞穴探秘旅游是以天然洞穴为旅游资源,依靠专业设备,探察洞穴结构、观赏洞穴独特景观、体验洞穴特点、锻炼自身胆识的一种旅游形式。
洞穴的神秘和洞内的奇观对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吸引特种旅游者的洞穴并非是已经被开发供常规旅游者观光游览的洞穴(比如贵州的“龙宫”、云南的“九乡”)。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洞穴资源十分丰富,洞穴探秘旅游有着极大的潜力。
(六)自驾车旅游
自驾车旅游是以汽车为交通工具,以体验旅游过程中的自由、方便、随意、浪漫以及驾车乐趣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机动快捷又极具个性化的自驾车旅游充满了无限的魅力,现已成为一种非常时尚的旅游方式,随着我国家庭汽车时代的到来,自驾车旅游必然越来越兴旺。
二、特种旅游的特点
特种旅游相对于常规旅游的特点可以分别从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对象和旅游业这三方面来探讨。
(一)旅游者方面的特点
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特种旅游的特点主要是由旅游者的特点所决定的,特种旅游者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素质较高
特种旅游者一般来自于都市,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其经济收入较高,因此其综合素质比常规旅游者要高。
从生理方面看,由于所参与的旅游内容的特殊性,无论是高山探险还是江河漂流,即使是相对轻松的自驾旅游,所消耗的体力比观光旅游显然要大,比度假旅游就更大。客观上旅游内容本身就要求旅游者必须有较高的生理素质。
从心理方面看,由于旅游地大都远离现代化的都市,其生活乃至于生存条件均较差,加上旅游过程的艰苦性,特种旅游者在旅游之前都有这方面的预见性,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旅游过程中往往有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所以特种旅游者一般都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此外,特种旅游者大都是环境保护主义者,特种旅游所选择的旅游地或者旅游线路,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一般都是保护得较好的区域。由于他们向往自然,热爱自然,所以他们也就更懂得保护自然。在他们当中流行的一句话:“什么都不要带走,只带走照片;什么都不要留下,只留下脚印。”就是最好的明证。在这一点上他们和生态旅游者有相似之处,对旅游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小。
2.体验过程
常规旅游者所重视的往往是到达旅游目的地后的观光和休闲,而对过程的体验却成为特种旅游者的重要追求之一。像徒步、野营、高山探险、江河漂流、自驾旅游等旅游活动,它们的魅力更多地表现在活动的过程当中。高山探险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登顶成功后的喜悦,而在行进过程中对自身极限的挑战和对自己毅力的磨练才是登山的意义所在。如果仅仅追求到达顶峰以及观赏顶峰的景色,用不着那么艰苦,更不用冒那么大的风险,直接乘直升机就很容易实现。江河漂流可以说是注重过程的极端例子,它不仅可以在漂流过程中观赏江河两岸的美景,更要在过程中去体验何为惊心动魄,什么叫惊涛骇浪,什么是风口浪尖。自驾旅游也不例外,从表明上看,自驾旅游都有一个明确的旅游目的地,驾车就是奔目的地而去的,到了旅游地后再进行观光、休闲、购物等旅游,驾车仅仅是其到达旅游地的交通工具而已。其实不然,如果仅仅是要抵达旅游目的地,自驾车不一定是最好的交通方式。第一,从时间来看,乘飞机显然比自驾车要快捷得多;第二,从费用来看,乘坐旅游汽车的花费往往比自驾车的要少。因此,选择自驾车旅游,除了其是一种交通方式外,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驾车过程的体验。不仅驾车者可以体验到驾车的乐趣,坐车者也能体验到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想慢就慢、想快就快“哪里天黑哪里睡”的随意、方便、浪漫、自由、放松的感觉。这种过程的体验才是自驾旅游的真正魅力所在。
3.感受刺激与浪漫
特种旅游者对旅游内容要求“新、奇、险”,通过“新、奇、险”来感受浪漫和刺激。所谓新,就是新的旅游产品,新的旅游内容,新的旅游方式,新的旅游线路等。特种旅游相对于“旧”的常规旅游而言,从旅游市场上出现的时间来看,它显然是“新”的;另一方面,即使某种特种旅游出现的时间不短,只要它还未形成大众化的旅游态势,那么它依然具有“新”的属性。所谓奇,就是奇特。主要从旅游内容这个层面来讲,当然它也是相对于常规大众旅游而言的。无论是高山探险,还是洞穴探秘,比之常规观光旅游,显然都是奇特的。险,就是风险,就是冒险。特种旅游者常常还追求冒险的体验和感受。但要说明的是,他们并不是真正去冒险,而要的恰恰是“有惊无险”。特种旅游一方面要尽量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险”,但另一方面又要做到万无一失,保证最大限度的安全。漂流、登山、探洞、露营等特种旅游,集新、奇、险为一体,最能满足特种旅游者的期望。
4.年龄较轻
对现实中的特种旅游者进行考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特种旅游者以中青年人为主体,年老及年幼者很少参与特种旅游。虽然有70岁的老人登顶珠穆朗玛峰,但毕竟罕见,属特殊个案,并不具有代表性。这实际上是特种旅游的上述三个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年老者对新、奇、险和浪漫与刺激的特种旅游体验的需求较少;另一方面特种旅游对旅游者身体素质的要求以及出于旅游安全的考虑,也限制老年及年幼者参与一些难度较大的特种旅游。
5.参与形式多样
特种旅游的个性化导致了旅游者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常规观光旅游者,特别是海外观光旅游者基本都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旅游,旅游的时间、线路、景点、吃住及交通工具的标准等内容事先都由旅游者与旅游组织机构(组团旅行社)以旅游合同的形式签定下来。特种旅游则不然,他们当中的“背包客”就是典型的自助旅游者,他们多半以散客的形式参与旅游,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并体验到旅游目的地的“原生”文化。还有非机构组织的、自发的自驾旅游者也具有散客旅游的特征。当然,不少特种旅游者也参与由俱乐部或者旅行社组织的具有团队特征的特种旅游,但这种特种旅游团在时间、线路、吃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见,特种旅游者的参与方式既有全包价的团队旅游形式,也有自助、半自助的散客旅游形式。
(二)旅游对象方面的特点
旅游对象即旅游的客体,“它包括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两个方面”[1]。作为特种旅游,特种旅游对象的特点也主要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具体为:
1.旅游资源的“原生性”
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并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关键,特种旅游资源除具备一般常规旅游资源的特征外,其特点更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原生性”这一点上。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特种旅游都特别强调其“原生性”。所谓“原生”,就是原始生态。
特种旅游者一般来自于现代都市,都市的最大特点就是“现代”,特种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要寻求和日常都市生活的差异,离开都市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了解并体验“原始”。对自然资源而言,保护得越好、人为破坏得越少的地方就越有吸引力,这也是原始森林、处女峰和新发现的洞穴或天坑为什么倍受特种旅游者青睐的原因。即使是普通的野营,也会尽量选择自然生态好、破坏程度低的地方作为营地。至于森林探险、高山探险、徒步等特种旅游就对自然的“原生性”要求就更高。特种旅游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原生性”要求也不例外,宗教、风俗及生活习惯等传统文化保存得越完整的地方,对特种旅游者来说就越有差异性,就越有价值,旅游吸引力也就越大。一般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者“原生性”都突出的地方是特种旅游者的理想之地。早期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与傣族文化、丽江的泸沽湖与摩梭文化,现在中甸的梅里雪山与藏族文化、怒江的独龙江与独龙文化都是特种旅游者向往的理想旅游地。事实上,由于现代文化无情的冲击,“原生”资源必然因逐步减少而越加显得稀奇。“物以稀为贵”的经济学常识正是特种旅游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2.旅游资源的“奇险性”
特种旅游资源还具备另一个特点,即“奇险性”。这实际上是由特种旅游者追求新、奇、险等刺激、浪漫的体验所决定的。例如常常在徒步或者野营旅游中安排的“悬崖速降”项目就具有奇和险的特点。“悬崖速降”是从几十米高的垂直或者近乎垂直的悬崖顶部借助一两根绳索快速下降到底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本来是专业登山者或者探洞者的必备技能之一,特种旅游组织者把它作为特种旅游中的一个项目来安排就深受参与者的欢迎。这种项目对于非专业登山的特种旅游者来说肯定是新奇的,必然会激起旅游者跃跃欲试的冲动;同时,凭借一两根绳索将自己“挂”在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其“险”的感受可想而知。这种项目只要专业人员按照专业的程序操作是完全安全的,真正体现了特种旅游险而安全、有惊无险的特点。笔者组织过几次这种活动,参与者在尝试之前的心情十分矛盾,既想尝试又非常害怕,在组织者的鼓励下有90%以上的旅游者体验了该项目,体验过后100%的尝试者评价“太刺激”,其中大约有50%的人要求“再玩”。显然,要使特种旅游者真正体验到“刺激”,享受高质量的特种旅游,组织者必然要寻找并选择“新、奇、险”的旅游资源,高山探险、洞穴探秘、江河漂流等特种旅游无不如此。
3.旅游设施的“专业性”
特种旅游的设施除具有旅游层面的专业性外,更重要的必须具备相关特种旅游所要求的特种专业性,这是特种旅游既要惊险刺激,又要确保安全方面的万无一失的特征所规定的。
一方面,只有具备了相关特种旅游所要求的专业设施,才能实现其旅游目的。比如在滇藏路上的自驾旅游,普通的轿车便不能保证旅游的顺利实施,一般要求使用四轮驱动的越野车。在藏北无人区的特种探险旅游,除必须使用性能优、车况好的越野车外,还要配备装载有燃油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给养车(至少是车况可靠的东风大卡车)。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专业设施做保障,旅游的安全就无法保证。比如高山探险及洞穴探险旅游中的专业登山绳、江河漂流中的专业漂流艇等都是必需的,不能有任何折扣可打,否则将会发生不可收拾的悲剧。
(三)旅游业方面的特点
特种旅游不仅在旅游者及旅游对象层面表现出它鲜明的特点,在旅游业层面也同样表现出它与常规大众旅游的不同之处。
1.特种旅游的先导性
无庸讳言,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发现者大都为探险者或者特种旅游爱好者。除去都市旅游以及与都市联系较为紧密的旅游景区景点外,其他大部分旅游区、旅游风景区或者旅游景点的成长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先驱者的发现→特种旅游→规划开发→常规旅游
可以说,没有特种旅游的先期尝试,常规旅游区(旅游风景区或者旅游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突然形成。更有意思的是,特种旅游区(点)一旦成为常规旅游区(点)后,特种旅游者就拂袖而去,转而寻找新的特种旅游点。今天的常规旅游点往往是昨天的特种旅游点,今天的特种旅游点也许明天将成为常规旅游点。现在火热的丽江古城以及金沙江虎跳峡在10年前都仅有特种旅游者光顾;而现在仅有特种旅游者造访的香格里拉的千湖山、梅里雪山的明永村等景区,不远的将来也许就会接待常规旅游团。在这个意义上,特种旅游是常规旅游的先导,特种旅游带动了常规旅游的发展。特种旅游的先导性在旅游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2.特种旅游组织机构的专业性
特种旅游由于其“特种”的专业性,决定了其组织机构也必须是专业的。前面已经从旅游对象——旅游设施——即物的方面表述了其专业性,实际上它对旅游操作者——人的专业性要求更强。特种旅游的操作者至少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是专业的:(1)对特种旅游资源的了解;(2)对特种旅游线路的熟悉;(3)对特种旅游技术的掌握;(4)对特种旅游组织技巧的运用。显而易见,非专业的操作者不可能设计出高质量的精彩线路和项目,更不能保障旅游的安全。特种旅游组织机构中人和物的专业性就决定了它自身的专业性。目前,特种旅游组织机构的主力是户外运动俱乐部。这些户外运动俱乐部有的是综合性的,可以组织常规的野营、徒步、漂流、登山、自驾等特种旅游,如北京的三夫户外俱乐部,昆明的梅理户外俱乐部等;有的就更具专业性,专门组织某种深度的特种旅游,如昆明的“黑风”登山俱乐部等。
3.经营管理的非规范性
由于特种旅游专业性较强,也由于长期以来旅游业的主力之一——旅行社的工作重心放在常规旅游的经营,形成了特种旅游的经营主要由户外俱乐部而非旅行社经营的特点。
以昆明为例,目前经营特种旅游的旅行社仅有以“山野探险旅行社”为代表的为数极少的几家旅行社,而经营特种旅游的户外俱乐部近20家。从时间上看,“山野探险旅行社”的成立也要晚于许多户外俱乐部。因此,有组织的特种旅游首先由户外俱乐部发起,旅行社组织的特种旅游要晚于户外俱乐部。户外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首先外出踩点(寻找和选择特种旅游资源),设计好线路和项日后在俱乐部的会员中宣传并组织实施。即使是现在,户外俱乐部组织的特种旅游所占的比例依然大于旅行社。
另外,特种旅游所需要的装备一般都由户外俱乐部所属的户外用品店经营。就目前的情况看,户外俱乐部主要靠特种旅游者购买其户外用品(特种旅游用品)所获得的利润来维持运转。由此可见,在特种旅游的经营以及特种旅游装备的经营这两个领域,目前主要由非正规的旅游经营部门——户外俱乐部及其户外用品店所控制。
由于户外俱乐部属于自发和松散的民间组织,对他们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而对他们所组织和经营的特种旅游也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所以说特种旅游的经营管理处于一种非规范的状况。
4.旅游消费的非均衡性
特种旅游的消费支出一般比常规旅游大,与常规旅游相比,特种旅游的消费还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一方面,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消费项目中,特种旅游的消费就凸现明显的不平衡性。首先,除普通自驾旅游外,特种旅游在“购”和“娱”这两方面的消费微乎其微。因为特种的旅游过程以及旅游目的地都远离现代商业城市,常常处于偏远的乡村或者野外。显然,在这样的旅游目的地很难在购物和娱乐两个方面有什么消费。其次,为了能顺利抵达旅游目的地以及保证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安全,特种旅游者往往在购置特种旅游装备以及特种旅游服务方面有很大的支出。例如要购买野外必备的一套普通冲锋衣(具有防水、保暖及透气等功能),通常需要支出1000多元,这种购买是为了保证“行”和“游”的顺利及安全,其目的完全不同于常规旅游为了纪念等目的而购买的旅游商品,这种支出实际上是为了“行”和“游”而发生的。再如,特种旅游一般都需要专业的特种导游,有时还要雇用当地的向导及马匹,特种导游、向导及马匹的费用常常都较高。由此可见,特种旅游在“行”和“游”两方面的消费很大。最后,一般情况下,特种旅游在“吃”和“住”两方面的支出比常规旅游要小。所以,特种旅游的消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是十分不均衡的。
另一方面,常规旅游的消费支出主要发生在旅游过程及旅游目的地。而特种旅游者需要在旅游客源地购置基本的装备和大部分旅游服务,甚至一部分食品也要在旅游客源地购买。可见特种旅游者为旅游而在旅游客源地实际发生的消费支出要比常规旅游者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