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60%左右,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减少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对于减少煤矿安全事故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对策,以期对后期的煤矿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其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高达8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或者与人为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为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证相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需要进行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在实际分析中,要以煤炭企业作业人员作为相应的研究对象,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作业环境因素、作业人员能力素养等,在实际煤炭生产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引导作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作业心态,加强对员工能力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加强相关安全措施的投入,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并要制定相关作业标准和规范,以此提升煤炭生产安全性,为煤矿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机理
不安全行为同样属于一种人类行为,其也拥有行为共性特征。行为的产生会受到环境因素以及人的因素共同作用,属于人外部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人的行为简单地描述,即某一个体在受到了相应的刺激之后,便会出现特定反应,这一过程便是行为过程。在行为发生时,其实还会经过一个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环节,之后人们才会做出各种行为,而这一信息处理的过程也被称作是行为机理。正是由于人在做出行为之前,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这便使得不安全行为的出现有了可乘之机。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环节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来源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作用;人们对于信息感知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对各种信息处理以及判断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输出具体行为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干扰。正是由于上述干扰行为的出现,才使得所输出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和预期希望有差异,对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2.1企业管理存在缺陷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在管理上已经日趋成熟,但还存在不少缺陷。首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煤矿员工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无章可循,管理者仅凭个人偏好对企业进行管理,管理缺乏标准化,造成了煤矿企业管理混乱。其次,煤矿企业安全检查不到位。煤矿生产是一个特殊的生产过程,其对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矿机器设备必须要有防爆性和可靠性,由于任何机器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有折旧,因此要定期对煤矿机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煤矿生产工作因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要求矿井内要通风、防尘、防水、防火、防瓦斯,并且矿井内的温湿度和照明条件也要达标。然而,大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省略了这一重要的检查环节。最后,企业的激励不到位。在任何企业,对员工的激励都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管理者通过对员工的激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2.2安全气氛不浓厚
安全气氛是指企业内的员工对具有危险工作环境的认知,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的安全气氛并不浓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安全态度不端正。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的态度是企业能否有一个良好安全文化的前提,一个注重安全,有着端正安全态度的管理层会对企业的安全工作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煤矿企业缺乏端正的安全态度,企业的安全文化也难以形成;其次,安全意识不强。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是指对可能伤及自己或他人危险物的觉察。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直接造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后,安全培训不到位。煤矿企业之所以需要进行安全培训,目地是要创造一种学习的环境,提升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工作技能。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会直接导致煤矿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态度不端正以及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从而引起其不安全行为。
2.3心理因素
2.3.1侥幸心理
在众多的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事故中,侥幸心理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心理,在煤矿作业中一些工作人员在没有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情况下实施作业没有发生意外事故,在多次的尝试中会形成一种侥幸心理,认为依照自己的作业流程也是正确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在以后的工作中长期不遵循作业规范,相关工作人员会出现采掘工作面空顶作业、没有及时进行失效支柱的更换、没有加固处理歪扭松动支架等不安全行为,最终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2松懈心理
一些煤矿作业人员由于对煤矿相关作业流程已经基本熟悉,自认为自己可以安全作业,在实际作业中放纵自己,大巷扒、蹬、跳车,尽管已经有较多的安全事故发生,但是这些工作人员还是没有吸取教训,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安全还是违反规定操作;除了对自己放纵之外,对于其他作业人员的行为也是持有松懈心理,对于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放纵,不进行监督和制约。
2.3.3盲从心理
在作业中不是依据相关作业规范实施作业,而是依据别人作业行为,盲目跟从他人的行为实施作业,比如,一些作业人员常在井下睡觉,另外一些作业人员也是模仿跟从,一些作业人员扒车,另外一些作业人员扒车,相关作业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安全,看到其他作业人员没有发生事故就盲目跟从。
2.3.4麻痹心理
在实际煤矿作业中,一些工作人员可以意识到自己行为极有可能发生事故,但是相应的工作条件较好,相应的作业实施的比较顺利,因此产生麻痹心理,比如:一些瓦斯检测中配备的自动检测系统,相关作业人员认为没有必要亲自进行瓦斯的检查,导致瓦斯检测存在漏检、空检、假检、少检等不安全行为。
2.3.5懒惰心理
在实际煤矿作业中,一些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为了省事、省力、省料,将一些作业流程和细节忽略,比如,在进行架棚作业时,相关作业人员为了提高作业速度,在实施作业过程中没有规范地实施注液,施加的压力也是不够,导致相应的支柱没有达到要求的初撑力,致使顶板有着较大的下沉量,整个架棚效果都是相对较差,很容易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在爆破作业时,在缺少炮泥的情况下随意利用煤粉、石块实施炮眼封堵处理,很容易导致煤尘、瓦斯爆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3.1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管理
企业良好的管理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得每项工作、每位员工都有章可循,做到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进行,这样使得员工产生自我约束,企业管理更加井井有条,生产效率提高,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煤矿企业因其生产的特殊性,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生产线的管理,企业要按时进行安全检查以及机器设备的检查及维护,成立专门的检查和维护小组,保证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3.2引导作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引导作业人员严格遵循作业规范标准,倡导良好的工作风气,引导作业人员意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并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在工作和生活中体贴和关怀,在作业人员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粗暴惩罚,要进行教导和教育,避免作业人员产生极大的工作压力。另外,还要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引导作业人员不持有松懈、侥幸心理,无论作业怎样麻烦都要遵循标准和规范。还可以进行安全网络的构建,促使作业人员互相监督和提醒,打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3.3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
煤矿企业事故频发,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安全文化氛围不浓,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差,未经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就上岗。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重视生产不重视安全,只要进度不要安全,只重视生产效益不重视安全效益。所以,煤矿企业的领导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班前安全工作会和周安全会及月安全会,使员工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对安全工作不到位的要给予严厉批评和处罚,对于安全工作表现好的员工要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4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每个人都有5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管理者可以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激励员工为实现自身需求而努力工作。企业的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需求,不仅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绩效工资方案来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也可以制定员工认可计划,对员工出色的工作表现给与关注,进行赞扬和感谢,通过这一计划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还可以组织员工定期体检,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不仅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管理者通过对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以及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5对煤矿职工心理与生理进行调节
控制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首先应当针对煤矿企业职工心理与生理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与调节,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提升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煤矿职工个性心理、需求、个人能力以及性格上都各有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的存在,煤矿企业要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不同特征的职工情绪与注意力进行调动。此外,通过对煤矿生产作业条件进行持续改善,心理咨询等活动开展,消除恶劣生产环境下煤矿职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舒缓心理压力。同时,强化关于安全生产的奖罚制度,在煤矿生产场地树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对职工生产活动进行提示警醒等等,优化员工心理素质,调动其主动性心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减少事故产生机率。在关注优化职工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关注职工生活规律的调整,作息时间安排等生理因素,促使煤矿职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参与到生产中来,避免出现疲劳作业,降低因生理缺陷产生的不安全行为。
3.6设置工作环境
煤炭生产多是井下作业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并且容易受瓦斯、煤尘、水、顶板等问题的危害。因此,必须对煤矿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合理设置。设置工作环境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工作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工作环境设置应该考虑其是否能够有利于员工做出安全的行为选择。例如,管理者要努力将工作场地的噪声、温度、照明、瓦斯、粉尘、生产空间、生产布置等设置成符合煤矿员工安全生产的工作需要,并且尽量降低员工的心理和生理疲劳程度;要合理利用工作场地,通过设置提示牌、警示牌等手段,提高煤矿员工对安全知识、安全行为价值等因素的感知等。
3.7要严格检查矿井的设备
对于煤矿采矿企业来说,工人只能通过设备进行开采,所以下矿井之前,不仅要对井底的环境进行预测,还要对随身携带的开采设备进行检查。对于新形势下的有关煤矿开采的电子设备也要进行检查,以防在作业时,因为不可抗力发生故障,影响作业过程。企业还要加大对开采设备的投资,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因为仪器落后发生的安全问题,排除安全隐患。
3.8优化科技技术水平
由于煤矿生产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周边环境等较为恶劣,且对技术标准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采矿工作中,企业要做好技能培训,聘用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构建效率高、专业能力强的工作团队,以此保障整体采矿工作都可以在现代科技技术的引导下有序进行。除此之外,通过引用现代化科技技术,有助于增强煤矿工程采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使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煤炭资源,并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知,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层探索采矿安全生产的需求和特点,而后结合当前推广的现代化科技技术理念进行全面革新。
4结语
总之,煤矿事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预防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减少事故的有效方法。然而,人的主观性太强,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也很复杂,不像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实现本质安全化就可以控制和减少。预防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总结。
参考文献:
[1]宋陈澄,陈培友.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7(09):66-71.
[2]朱艳娜,衡连伟,何刚,etal.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作用效应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9,46(01):108-112.
[3]朱艳娜,何刚,张贵生,etal.煤矿人因事故不安全行为关联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4).
[4]裴雷雷.论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J].陕西煤炭,2017(3).
[5]高健成.煤矿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管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270(01):107-108.
论文作者:王华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作业论文; 煤矿论文; 不安全论文; 员工论文; 企业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