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慧婷 郝柏杨
(鸡西鸡矿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药物涂层球囊边支介入+支架术,40例)与 对照组(支架术,40例)。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较高,为100%;术后主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分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边支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降低边支再狭窄率。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病变程度越严重,对心脏影响越大,较严重的病变可造成管腔狭窄,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等,对患者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影响较大[1]。因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较为重要,目前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其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约占冠状动脉病变总数20%左右,其介入治疗难度较大,预后情况较差[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药物涂层球囊边支介入+支架术,40例)与 对照组(支架术,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2岁,平均(59.63±8.76)岁;身体质量指数18.2-24.5kg/m2,平均(21.53±1.02)kg/m2;Medina分型0,1,1型6例,1,0,1型8例,1,1,1型26例;分支血管分叉病变中分支开口病变位置:右冠脉/后降支或左室后支6例,回旋支/钝缘支16例,前降支/对角支18例;合并心肌梗死17例,高血脂症22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2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3岁,平均(59.71±8.99)岁;身体质量指数18.2-24.8kg/m2,平均(21.47±1.11)kg/m2;Medina分型0,1,1型7例,1,0,1型9例,1,1,1型24例;分支血管分叉病变中分支开口病变位置:右冠脉/后降支或左室后支7例,回旋支/钝缘支15例,前降支/对角支18例;合并心肌梗死15例,高血脂症20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23例。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确诊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边支≥2.0mm。排除标准:存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史;严重扭曲或钙化病变;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边支介入+支架术,对照组给予支架术。①药物涂层球囊:应用紫杉醇释放冠状动脉球囊导管(德国贝朗),使用时控制扩张时间为40-60s,扩张压力为7-8atm,且在进入人体后2min内应该完成释放。②介入治疗:在主支血管与分支血管分别置入治疗导丝,对主支病变与分支病变分别选择半顺应性的球囊进行扩张,在边支血管放置药物涂层球囊进行50-60s的释放,将药物洗脱之后送入主支血管,撤除分支球囊后扩张主支支架球囊。
1.4 评价指标 ①手术成功率:统计手术成功率;②术前、术后即刻造影:统计主支、分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③边支再狭窄率:治疗后随访1年统计边支再狭窄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 手术成功80例,成功率为100%(80/80)。主支血管成功置入药物支架,边支血管应用药物涂层球囊主动保护技术进行处理,术中无上夹层或NHLBIC型出现或置入补救性支架。
2.2 造影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主支与分支血流均为TIMI3级,主支血管残余狭窄<10.00%,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00%。患者术前主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为(1.49±0.44)mm,术后显著增加,为(3.21±0.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33,P=0.000);患者术前分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1.35±0.22)mm,术后显著增加,为(1.77±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0,P=0.000)。
2.3 边支再狭窄率 观察组边支再狭窄率17.50%(7/40)低于对照组的37.50%(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45)。
3 讨论
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常用治疗方式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是,其中占比较大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操作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且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远期效果相对较差[3]。因此,探究如何提高手术效果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手术成功率较为重要。
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新型治疗器械,可应用于介入治疗重,目前已在外周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多个领域有效应用,其效果确切[4]。药物涂层球囊可通过利用球囊作为抗细胞增殖药物载体,在球囊扩张时,对冠状动脉进行抗增殖药物释放,从而有效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发挥其辅助作用。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可紧贴患者血管壁,促进血管壁组织摄取脂溶性抗增殖药物;通过金属网格可降低异物植入的可能,减轻内膜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迅速愈合,从而有效解决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5]。同时,将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可明显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手术成功率较高,为100%;术后主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分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较术前显著增加;观察组边支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药物涂层球囊可有效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降低边支再狭窄率。
综上所述,药物涂层球囊可有效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降低边支再狭窄率,促使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赵宇,白静,刘庆艳,等.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4):388-390.
[2]付婉蓉,邱春光,卢文杰,等.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11):646-649.
[3]郑浩,李占鲁,傅国胜,等.单纯药物涂层球囊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3):172-174.
[4]潘培培,林丽跃,丁恒.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中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6):62-63.
[5]吴申,钟益刚,许轶洲,等.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2):167-170.
论文作者:衣慧婷,郝柏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冠状动脉论文; 涂层论文; 药物论文; 血管论文; 狭窄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