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和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作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目前施工管理水平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手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建筑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加强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的研究,有效提高管理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就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引言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质量,需要不断提高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因此施工企业对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应加强重视,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一、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特点
(一)影响因素较多
建筑工程是综合性较强的复杂施工过程,其所涉及的层面包括了施工人员、设计、技术措施、施工机械、材料、管理制度,同时还涵盖了施工地点水文特点、地质条件、气象、地貌等,另外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对施工工期、成本造价加强控制,上述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二)质量问题隐蔽性强
建筑工程通常采用分项施工的方式实施并完成,在各施工环节中,需要对已完成的工序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定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但在交接过程中,如质量控制不到位或不及时,会导致施工工序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被后续施工所掩盖,一旦总体施工完成,因质量问题隐蔽性较强,就难以发现。
(三)终检局限性较大
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时,由于终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工程内部隐蔽的质量问题及缺陷难以及时发现,同时进行质量整改难度较大,因此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对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二、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目前主要采用分包的形式,此模式在管理工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和疏漏,其中主要涉及各施工环节之间的交叉作业以及工序衔接,需要加强管理和相互配合,由于分包单位之间关系较为复杂,造成协调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也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管理难度。另外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着未按操作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和管理的情况,导致施工管理流于表面,无法有效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1]。
(二)施工环节
建筑施工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在建筑施工技术中不断融入先进新技术,使施工技术的专业性不断提升,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的不同空间建筑需求和市场需求,也加大了工程施工难度,但施工作业人员普遍存在着教育程度不高的现象,大多劳务工缺乏相应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无法适应现代新型建筑设备的操作要求,对施工质量的提高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质量监督控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对工程总体质量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有效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质量监督体制不完善,缺乏执行力度,导致工程管理存在权责不明的状况,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一)施工材料
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材料有着密切关系,在整个工程中需要加强重要物资的管理和控制,作为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保障,首先需要对相关采购制度进行明确和完善,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情况,对供货商进行合理选择,并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或者假冒伪劣的情况。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以及存放制度进行物资的发放和储存,同时加强物资的及时清点和检查,避免出现材料质量问题[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施工管理人员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水平,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使相关施工人员综合性素质提升,使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转变自身管理理念,从企业经济效益、客户需求、社会需求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组织管理能力,确保施工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施工制度和操作方法,使工程总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三)施工方式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全过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组织方式等,在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中,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优化。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相关人员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对施工技术的应用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对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和考核,使其实施效果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利用高效施工管理模式对工程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另外需要对相关成本费用加强监督和控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四、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高的对策
(一)建筑施工设计方案审核力度加强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保证,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能够满足建筑项目需求,通过严格审核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防止因施工方案不完善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通过合理利用工程资源,使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有效保证[3]。另外针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预案,并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操作。
(二)人员管理意识提升
为提高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水平,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并使所有参与人员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另外在施工前,应根据项目建设和质量目标,对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制定,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建设标准对质量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使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有效提高[4]。
(三)工程项目协调工作强化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分包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对各环节有效协调,使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水平提高。由于普遍采用的分包形式,造成各项目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连接,由于部门之间职能分工不明确,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无法有效实施,因此应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对各部门管理职责及工作范围予以明确,对材料供应、人际关系、技术交流、工序交叉等方面进行有效协调,通过工程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分解,加强施工协调管理,对施工流程进行客观分析与控制,使工程的整体合作性得以强化,使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有效提高。
(四)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的重要措施,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建立,并对工程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结合项目具体要求以及分包工程的范围特点,各分包管理人员应对实际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通过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子体系的建立,使建筑工程成本有效降低的同时,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应对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加强重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的控制手段,使全方位质量监督控制得以实现,使工程质量问题减少,使监督管理体制的实际效益提高。
(五)安全管理强化
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在质量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通过安全施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施工人员对安全意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具体演练,使施工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安全防护技能和相关知识,以及严格按照安全法规、设备的性能以及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应对各工序环节进行严格检测,并对各环节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作业,对安全警示标识进行合理摆放,对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使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以保障,同时使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提高[5]。
结束语
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建筑工程质量的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建筑企业应对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加强重视,对各施工环节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确定,并对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和控制,通过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文涛.试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山东工业技术,2018(14):136-136.
[2]李君.浅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000(003):180.
[3]戴世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
[4]赵奕博.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00(006):211.
[5]许金奎.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10).
论文作者:李立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质量控制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