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上好一堂有信息与整合的数学课,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应当设法找出信息在哪些方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在难以做到的事,或学到重要的知识点能够运用的相得益彰。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新课程;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109-01
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料,包括声音,影像,照片,图片等,都能灵活的呈现出来,包括本学校的“三案开放、五环互动”的教学内容,它能准确地为学生直观的体现出学生所需求的内容,还可以使同仁们在千里之外展示面对面的交流。从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入手,充分加以应用”可见,将信息技术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相融合是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那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用以“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下面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吧。
一、网络资源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支持
2011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秉承了新课标的理念,将教材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在数与代数部分,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为学生的应用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信息的思路机会,在初中阶段实际问题包括:工程问题;销售利润问题;路程追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涉及到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由于社会经历特别少,对这类应用题的题意的理解往往非常困难,通过多媒体的信息技术一母了然的展示给学生们观看,这样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就不会枯燥无味,同事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繁琐,使学生能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几何画板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几何画板》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推荐的教学辅助软件,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构造出其它较为复杂的图形。
《几何画板》最大的特色是“动态性”,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任意拖动图形、改变图形来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形成丰厚的几何概念,更有助于学生证明和进行二次变式的证明与应用。
对于2011人教版七年级的教材来说,瓷砖的铺设、图形的平移,正多边形拼地板等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解的话,学生只能通过想象和书面图样在头脑中成像,如果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教学工具,则就容易解决多了,大量的正多边形图形,上课时让学生在几何画板上自由镶嵌、铺设,自由进行平移,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自己的铺设和平移,总结出结论来……,这不仅改变了教师枯燥的讲,而且改变了学生单纯依赖模仿方式,使数学内容不在是抽样的,而是变得生动又形象,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和促进了学生去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知识与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如:人教版八年级的一次函数、九年级的图形旋转、位似变换、二次函数的图象等,都可以利用推荐的教学辅助软件《几何画板》来完成动态的演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数教师会认为用起来比较繁琐和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多利用几节课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内在原理,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多动手实践得出结论的知识点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适当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一下的时间里自己动手运用几何画板,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会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功课,在多媒体中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这个优势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上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不但要通过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通过多媒体中的信息技术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探索、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第六章用坐标表示实际地理位置时,在教学中我只给予适当的提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制成《我喜欢的地方》认识方向的幻灯片和网页形式。
1、收集你感兴趣的建筑物或者地理坐标,说明图案中蕴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学习中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和解决坐标问题。
2、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介绍诸如:学校的各个建筑物,城市建设中的各大商场,游乐场中的各项游乐设施。
3、根据各大建筑物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坐标图案,并解释设计的含义。
从学生交上来的成熟或不成熟的作业看,学生的收集范围广泛,涉及的学科知识有语文、物理、数学、信息技术、劳技剪纸等,通过收集与设计,既增强了学生对轴对称的感性认识,感受到自然与生活中存在的和谐之美,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获取信息的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次作业,我感到:只要给学生机会与时间,借助于书籍或计算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去自主探索、研究发现,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师设置情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勇.《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梁爽.《开展课程教学研究 提高初中教学质量》[J].中学数学1983年01期.
[4]陈群安.《引起兴趣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J].中学数学 1983年04月.
[5]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 南京.江苏教学出版社,1995.
[6]习友宝,古军.《分布式网络化测试技术综述》[J] 仪器仪表学报 2002年04月.
[7]顾琴芳.《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8]乔志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谭程程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数学论文; 画板论文; 几何论文; 教师论文; 图形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