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景观;生态环境
Abstrac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but for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cities gradually to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urban waterlogging, the problem such as water pollution, ground water level declines, the problems in common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we must strengthen the solution to it. Under such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the "city" sponge better integrating urban integrated water management and the urban space design,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cing in our country. Aiming at "sponge" into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llects integration USES its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local natural habitats, and provide an aesthetic appeal for recreational public space analysis. Used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of water management, these strategies will gradually to transform of Qingdao city into "sponge city".
Key words: sponge city; Urban landscap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海綿城市的基本内涵
1.1基本理念
众所周知,海绵城市又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Lowhn-pact Development,LID),这种系统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自然灾害,就像海绵一样有着良好的“弹性”,在遇到有降水时,可以就地或就近吸收、蓄滞、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当干旱缺水时可以释放出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绿色海绵”、“城市海绵”、“海绵体”等概念开始广泛地在景观界被使用,正是基于其能够阐释雨洪管理的思想,表述的形式有所区别,中心思想一致。
1.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
构建“海绵城市”的进程中,针对“海绵”建设主要通过以下的3个途径展开:
首先,根据目前城市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将“海绵”理念贯穿在相邻的开放式绿地、连通的水道、河道和池塘,可以自然地过滤水,促进城市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创造文化和娱乐的空间;提倡立体绿化丰富立体植被,提升绿地覆盖率并广泛栽植涵养水分能力较强的乔木灌木等。
其次,城市建筑外立面、广场、道路等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极易形成集水区域,应借用透水铺装材料,降低硬化法铺装面积,循环再利用雨水。
最后,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多种植涵养水源的乔木和灌木。转变传统的灌溉模式,收集雨水减少人力灌溉,增强可持续的生态建设。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城市临港的案例,说明了典型的海绵城市措施。这些包括了植物覆盖的屋顶、用于雨水储存的风景湿地,以及可以储存多余的径流水,并允许温度适度的蒸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城市生态景观的认识与思考
2.1城市生态景观的内涵
城市生态景观是对人类居住的空间环境的研究,生态景观空间汇聚不同的生态系统空间是一个具有互动、协调的生态运动体,强调对生活、生产空间格局的整合过程,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展开,是一个多环境、多空间的交流互动的运动过程。
2.2城市生态景观的结构组成
生态自然景观要素包含丰富,其中涵盖地理、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地理环境,承载生态景观规划与发展;水体能够连接和汇通各地,不仅让生态景观丰富多彩,也增添了灵动性;气候条件成为发展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动力。受到自然景观要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生态景观呈现各不相同,这给建设城市生态景观与发展经济景观带来更多可能性。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政府《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作为政策指向,结合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知识,在进行城市生态修复中,优先考虑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色基础设施、屋顶花园景观等措施。
3.1城市雨水花园景观营造
城市生态化景观建设中需要更多的生态效益,建造成本低、管理运营模式简单、生态美观等特点为雨水花园在城市中运用提供可能性。雨水花园除了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城市用水的需求量,并能减少花园维护的成本,提升雨水花园的吸引力,人们在雨水花园中体验感受可持续性景观营造。
3.2屋顶生态景观建设
首先,屋顶花园的景观,依据建筑的承重墙和柱体,选配适宜的乔木、灌木、草坪等进行绿化设计,并配有一些适合的景观小品。其次,建筑屋顶的承载力不具备屋顶花园设计要求,可以简单地进行绿色草坪的设计,或对屋顶进行草坪式处理。
这样的屋顶生态景观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使得“海绵城市”理论能够得以运用。充分发挥屋顶的利用率可引入温室景观,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温室调控。最后,植物配置中搭配抗污染性较强的乔灌草,不但能丰富层次感,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改善小环境的作用。
从整个城市花园、道路、滨水等生态景观建设出发,贯彻“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研究如何将其与不同生态景观空间相结合,不断构建“海绵性”城市。不再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简单景观改造,而是从景观内部结构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最终成为具有“海绵性”的城市生态景观。
3.3 道路景观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自然保护工作,保证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最小限度干预,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在马路表面设计透水式人行道,雨水直接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达到快速排水效果,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情况,并具备一定的吸水性,缓解排水管道压力;在道路两旁设计树池,通过树池提供树木水分,选择吸水性和排水性较好的沙石土壤和过滤性好的土层,路缘石拓展带为软质土壤。在进行生态林荫道景观设计中,以中央绿化带为主要形式,保证雨水处理性能。但就现在而言,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一般主干道设计较宽,大面积使用不渗透地面,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形成城市内涝问题。对此,中央绿化带设计宽度要高于1.5m,合理控制高度,保證道路景观的连续性,设计多重绿化分隔带,除了提高城市道路雨水处理能力,还起到城市快速路和生活性街道间的协调性,达到分割效果。
3.4 湿地景观设计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湿地景观设计属于重要的城市景观水体,具备极强的雨水调蓄能力和净化能力,将雨水转化为城市补充性水源,除了水资源处理利用之外,城市湿地还具备景观休闲游憩功能,在突发暴雨时,会及时消纳雨水,降低该区域内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以及径流污染,进而成为城市生态景观中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选择透水铺装,包括透水砖、透水砼、透水沥青等内容,园林铺装多使用鹅卵石和碎石,这种铺装方式不仅施工简单、易操作,同时对地表径流具备极强的吸收功能与消纳功能,并广泛应用在停车场、道路或是广场等地,构建城市生态循环景观系统,贯彻“海绵城市”理念,提高城市景观设计的综合质量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并将其贯彻到每一个景观设计环节中,推进城市生态水循环系统的建设,实现“绿色城市”的发展建设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万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0(8):115.
[2] 刘博.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8,(26):327.
[3] 赵丽明.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5570.
[4] 张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建设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10.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6.03.010.
[5] 张媛,杨粤.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2127.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19.02.2052.
论文作者:李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景观论文; 生态景观论文; 理念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