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论文_李蜀豫

湖北省中山医院 消化内科 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患者的肿瘤病变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方式,并通过随访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的情况。结果:息肉的并发症发生率(14.29%)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下肿瘤(3.33%)的并发症发生率,息肉的残留病灶复发率(28.57%)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下肿瘤(0)的残留病灶复发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较好,对早期癌、异性增生和黏膜下肿瘤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息肉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应于临床中多加关注。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消化道肿瘤;治疗价值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常用的内镜治疗措施,在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变、黏膜下肿瘤、宽基息肉和癌前期病变中均有较好的疗效[1-2]。为了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进行进一步评估,本次研究中,对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9±8.8)岁;两组患者的病况和治疗情况如表1。纳入标准要求如下:(1)为我院的我院的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并经临床确诊;(2)患者无并发的心、脑、肺等重要系统疾病;(3)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且获得批准(注意:若有院方伦理会批准,请根据批准文号添加批准文号;若无院方伦理会批准文号,可删除此项)。

1.2器材

电子内镜:Olympus GIF XQ-240、CFQ-160、CF 240 I;放大内镜:Olympus 240Z放大倍数为1~100倍;超声内镜:Olympus UM-200型,频率为12MHz和5MHz;Olympus UM-3R超声小头,频率为20MHz和12MHz;高频电切仪;染色实验要求于使用前分别使用蒸馏水配置3%卢戈液、0.5%美蓝和0.4%靛胭脂溶液。

1.3方法

对患者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探得隆起性病变后,行染色和(或)超声内镜检查;对病变明确得患者行直接圈套法或透明帽负压吸引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若患者的病变范围不明确,通过高频电凝标记或色素染色确定切除范围。(1)直接圈套法的内容为:选用单腔内镜,于病灶黏膜下层注入2~5ml的生理盐水,当分离黏膜下层且黏膜隆起明显后,将病灶鲨鱼齿状圈套器套住,收紧后行高频电凝对病灶进行切除。(2)透明帽法的内容为:选用直径为1~2 cm的EMR专用透明塑料帽,并与镜头前端相接,于病灶黏膜下层注入1~2ml的生理盐水,随后将透明塑料帽置于隆起的病灶处,将病灶通过负压吸引吸至透明塑料帽内,将塑料帽内的预置的专用圈套器收紧,后行高频电凝切除。组织完成切除后被送至病理检查,对息肉癌变和早期癌变者,应重点关注切缘和底部有无癌组织,完全切除的标准为底部和切缘内2 mm内无残留癌组织。随访中,要求良性肿瘤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复查,重度异型增生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于术后1、3、6、12个月行复查,复发者应再度接受内镜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所用的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l5.0软件,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选用卡方比较;P<0.05,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息肉的并发症发生率(14.29%)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下肿瘤(3.33%)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息肉的残留病灶复发率(28.57%)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下肿瘤(0)的残留病灶复发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随访见表2。

3讨论

随着消化内镜技能的进步和内镜性能的完善,消化道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的早期确诊率越来越高[3]。因此,本次研究中集中探讨了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

既往研究报告提示,EMR适应证主要如下:(1)癌前病变;(2)早期消化道癌,尤其是黏膜内癌;(3)局部癌变息肉;(4)源于黏膜肌层的黏膜下肿瘤;(5)侧向发育型息肉;(6)无蒂大息肉以及超过2.5 cm的亚蒂[4-5]。近年来的EMR应用中,透明帽负压吸引和黏膜下注射盐水后直接圈套切除是最为安全、简单、有效的黏膜切除方法。在本次研究的临床实践中,EMR的操作要点主要如下包括术前评估、观察抬举征、注射生理盐水等[6]。多项研究提示,内镜治疗的关键为操作前需明确病灶范围和病变深度,即通过病变处的形态、大小、质地、表面结构、凹陷或隆起程度以评估病变的浸润深度,向黏膜下注射盐水同样有助于判断病变处的抬举征[7-8]。对于超过2.0cm的病灶,应考虑在2周内分次治疗,避免疤痕对再次治疗的效果的影响。在EMR术中,术者应与助手密切配合,顺利完成组织的吸引和电切,否则容易因病灶处出血影响视野[9]。值得注意的是,合理型号的圈套器和透明吸帽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如将斜形透明吸帽与食管黏膜能充分紧贴有助于改善吸引效果和病灶切除结局[10-11]。同时,多本消化道杂志指出,术中应向患者的黏膜下注射足量、多点的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时,以确保在内镜下能观察到明确抬举征,不能在黏膜下注射后监测到抬举征的患者则证明病灶处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存在粘连或病变已浸润至固有肌层,EMR不可对病灶完全切除,应向患者建议外科手术治疗[12-13]。本次研究中,除息肉类患者,早期癌、异性增生和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和复发率均极为理想,应考虑对息肉类患者的治疗措施和结局进行重点关注[14-15]。遗憾的是,本次研究的研究条件和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有待进一步更新、改进。

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较好,对早期癌、异性增生和黏膜下肿瘤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息肉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应于临床中多加关注。

参考文献:

[1]唐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8-20.

[2]刘彦,李建英,韦英芬,等.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护理[J].微创医学,2012,7(1):86-88.

[3]Saito Y,Fujii T,Kondo H,et al.Clinical Analysis of 94 Cases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Lower Digestive Tract Tumor[J].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5,30(1):77-79.

[4]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中华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5]李兆申.中国消化内镜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1):5-8.

[6]司志雯,李光春,吴洪磊,等.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6):90-93.

[7]沈小春,王军,胡辂,等.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4):1391-1393.

[8]樊培新,张宇峰.食管平滑肌瘤16 例诊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0):118.

[9]赵昌学,宋艳苹.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部小切口治疗食管平滑肌瘤[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91-92.

[10]张修礼,卢忠生,杨云生.规范开展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5):241-242.

[11]李龙飞,马宏珍,张哲华,等.94例下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1):77-78.

[12]张敏.朱玉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770-771.

[13]时强,钟芸诗,姚礼庆.以消化内镜为主的双镜联合治疗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10):813-815.

[14]许文安,汪芳裕,施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12):1804-1805.

[15]令狐恩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变的残留与对策[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2):61-62.

论文作者:李蜀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论文_李蜀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