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的原因及控制措施_物价水平论文

物价上涨的原因及控制措施_物价水平论文

物价上涨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物价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5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呈现较大幅度增长态势,全年平均上涨4.8%,明显高于年初提出的3%的预期目标,为1997年以来近10年的最高涨幅。以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当前物价上涨的成因。

一、物价上涨的理论分析

依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物价上涨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是需求拉上。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或是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的价格可得到的供给,因而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二是供给推动。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一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三是供求混合推动。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这两者共同的作用的结果。如果物价上涨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需求的存在引起物价上升,这种物价上升会使工资增加,从而供给成本的增加又引起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如果物价上涨是由成本推动开始的,即成本增加引起物价上升,这时如果没有总需求的相应增加,工资上升最终会使生产减少,增加失业,从而使成本推动引起的物价上涨停止。只有在成本推动的同时,又有总需求的增加,这种物价上涨就会持续下去。

从理论的角度看,2007年5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总需求的拉动与总供给的推动共同作用引起的。下面从实证层面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

二、物价上涨的实证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因此,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

(二)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消费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物价上涨对消费的推动作用。对比统计数据不难发现,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日臻活跃,社会消费增速逐步加快。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增长13.7%,2007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14.9%和15.4%,到2007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被改写为15.9%。消费增速变快的最大推动力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尽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仍然小于GDP增速,但二者的差距正在缩小。其次,居民收入增至一定水平后,消费结构开始转变,消费规模在结构转变的带动下增大了。再者,国家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力度加大,居民消费热情不断增长。另外,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工资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启动,使人们对未来风险的预期降低,对收入增加的预期提高,储蓄资金也逐渐开始向消费和投资领域转移。

(三)国际市场价格上扬

近4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近2倍。美国纽约市场油价在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触及每桶100美元大关后,1月3日又创出每桶100.09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高油价直接带动汽油和取暖油等成品油价格上升,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有可能引发其他产品价格上升。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近2倍,墨西哥玉米饼的价格翻了一番,意大利面条价格扶摇直上,印度日用品价格平均涨幅为30%。

由于国际市场能源、粮食、工业玉米淀粉、贵金属和基本金属原料等基础商品价格的上扬,从外部输入上引起国内物价攀高。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及成品油约1.8亿吨,进口铁矿石约3.75亿吨,进口食用植物油和油料(主要是大豆)榨油约1350万吨。按照2007年12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全年原油、铁矿石、大豆3种物资进口数量匡算,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用上涨,影响国内生产成本比上年约增加5100亿元,相当于国内商品零售总额的5.9%。

(四)我国GDP增速超过10%

2007年,我国GDP达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一般认为,GDP一旦超过10%,将大幅拉升消费品价格。CPI在2007年上涨4.8%,创了近11年新高。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国全年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上涨幅度为31.7%,食品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

(五)价格传导波及通货膨胀

早在2006年11月,我国粮油价格出现异动,通货膨胀的风险已探出苗头。当年11月至12月间,国内食用油价格一个月内就上涨了20%,面粉价格涨幅也超过了10%。粮油价格的上涨又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持续走高,2007年前9个月CPI同比上涨4.1%,其中8月6.5%的增幅更是达到11年来的新高。以后连续5个月的增幅都超过6%。其中猪肉价格独领风骚,5月平均上涨10.5%,7月肉禽及其价格上涨45.2%。国内由粮油上涨引起多个行业成本收益加速变化后,价格传导放大这一变量,以强正相关的速度推动价格总体水平上升。目前,物价由局部性上涨向全面性上涨的传导已是炙手可热。食品、原油、房地产等基础性物品价格的上涨,及相互抬升作用的叠加,占全面性价格上涨的权重十分可观,市场的震荡并非杞人忧天。

(六)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

近一时期,一些企业趁机哄抬物价。有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有的囤积居奇,搭车涨价;有的超过成本增加幅度不合理涨价;还有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严重影响社会心理预期,推动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

三、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措施

价格上涨对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合理涨价已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为了缓解价格过快上涨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必须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一)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我国已从2008年元月15日起,启动对粮、油、肉、蛋、奶、液化气等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到达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此前,国务院发出“禁涨会”,要求“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近期一律不提价”。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工作得到地方领导的重视。很多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会议,研究部署临时价格干预的具体方案,出台具体措施,加强对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的商品价格监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监督检查的具体办法等保障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快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物价

从2007年5月开始,国家对生猪、奶业、油料、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充足,生猪生产正在逐步恢复,南方油菜籽扩耕了1000万亩。我国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继续执行国务院扶持生猪、奶业、油料、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兴建或扩建更多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就业。统一收购体系,实行订单农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签约农产品。通过科技手段加大对企业农户养殖专业技术的指导和扶持力度。适当提高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和补贴总额,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组织好化肥生产用电、用气的供应工作,稳定化肥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增加重要商品供应。保障居民基本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综合运用信息引导。区域间调剂、投放储备、组织企业采购、进出口调节等多种形式缓解供求矛盾,稳定市场供应。严格控制粮食深加工发展,组织好临时储备小麦、稻谷和中央储备玉米的投放,稳定市场粮价。适时投放储备猪肉、食用油,组织好成品油供应。加强重要物资运输组织,疏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三)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继续执行已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

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方面,一是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应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地方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应保持稳定。不出台新的收费项目,防止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三是保持尿素价格稳定。地方管理价格的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等,由于成本上升确需调价的,要严格按程序报批,不能越级提价;四是群众反映大的移动通信漫游费资费标准,经听证会论证后,作适当降价。

2007年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是为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而制定的,应继续执行。包括:进一步落实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落实提高失业保险金的规定,落实对高等学校学生食堂补助政策,稳定提高城市低保补助水平,加快建立低保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改善,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四)继续加强价格行政执法和价格监管

在价格行政执法方面,一是依据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合谋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已宣布涨价、促销等为手段制造紧张气氛、扰乱市场秩序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二是严肃查处违反《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对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方面,加强对食品、药品、燃料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建材等灾后重点物资的价格监测,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跟踪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市场异常情况,要及时预警。同时,努力保证市场正常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一旦发现价格异常波动,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市场正常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五)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控制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协调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继续落实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各项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标签:;  ;  ;  

物价上涨的原因及控制措施_物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