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观察MRA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此期间内100例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行US与MRA检测,对比两组IMT、粥样硬化状况以及前、后循环系统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结果:(1)观察组的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循环系统:颈总动脉分叉处吻合率为72.22%;颈动脉中度狭窄的吻合率为75%,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吻合率为88.88%;联合检查吻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后循环系统:US对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低,只适用于闭塞的椎动脉的判定。结论:MRA联合US检测可以较精确的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与狭窄程度,能够为脑梗死发生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彩超(US);动脉粥样斑块;脑梗死
脑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研究表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约为11%,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第1年脑梗死的发生风险约为35%[1-3],因此颈动脉狭窄程度是缺血性卒中发生与患者相关预后的重要指标。现阶段临床中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手段以US与MRA为主,本文中将观察MRA联合US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此期间内100例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61-77岁,平均(66.34±3.49)岁。对照组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61-74岁,平均(68.18±5.32)岁。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且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MRA
MRA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VISION PLUS 1.5TMB;检查中患者取平卧位,采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0ml+钆喷酸葡胺30ml;对患者的颈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与椎-基底动脉进行检查。狭窄率计算采用NASCET法:狭窄率(%)=(1-狭窄处管径/狭窄远端管径)×100%。
1.2.2 US
US检查采用Philips彩色US仪,对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IMT、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检查。测定管腔狭窄率=(正常血管管径-最狭窄处管径)/正常血管管径×100%。
1.3评价标准[4]
(1)颈动脉狭窄: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0%;血管闭塞:狭窄100%。(2)椎动脉狭窄: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0%;IV 型: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RA检测
经 MRA检测,观察组中IMT增厚(≥1.0mm)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9例,其中轻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10例;对照组中IMT增厚7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3例,其中轻度狭窄3例;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斑块位置与狭窄程度
前循环系统:(1)颈总动脉分叉处发生率最高,US检出26例(26%),MRA检出36例(36%),吻合率为72.22%;(2)颈总动脉发生率其次,US检出3例(3%),MRA检出10例(10%),吻合率为30%;(3)颈内动脉,US检出2例(2%),MRA检出18例(18%),吻合率为11.11%;颈动脉轻度狭窄的吻合率为31.25%,中度狭窄的吻合率为75%,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吻合率为88.88%;联合检查吻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后循环系统:椎动脉起始段、双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椎基底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主要部位,经MRA检测椎动脉起始段18例、双侧椎动脉9例、基底动脉8例;US检测椎动脉起始段8例、双侧椎动脉3例;吻合率分别为44.44%、33.33%,US对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低,只适用于闭塞的椎动脉的判定。另外,后循环系统US检测轻度狭窄5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2例;MRA检测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11例;吻合率分别为19.44%、44.44%以及18.18%,US与MRA检测对跨度狭窄的吻合度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3讨论
MRA是目前血管狭窄检查的重要评估手段,其能够较准确、清晰地反映血管的狭窄程度,动态血管情况,有助于动脉夹层及前后循环系统盗血等的鉴别;而且MRA拥有血管超声所缺少的3D技术[5],能够对偏心病变进行准确检查,尤其对椎动脉起始段等后循环系统的斑块与夹层以及颅内外侧枝循环的评估效果理想。但是,MRA检查经济费用较高以及检查中需要静脉推注造影剂,在操作中对医师的经验与操作技术较高,以避免不良反应与风险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US以其无创、简便、重复性高等优点在动脉斑块检查中得到了一致好评,但是有研究证实US检查会对患者椎骨与周围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US检查的图像分辨率较低,需要医师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组研究中,US与MRA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吻合率为72.22%;颈动脉中度狭窄的吻合率为75%,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吻合率为88.88%;联合检查吻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说明MRA联合US检测可以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与狭窄程度,能够为脑梗死的预防提高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波.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MRA评估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3(9):4-6.
[2] 贾岩.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766-1768.
[3] 黄献,宋治,郑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及与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03-1205.
[4] 王新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3,11(21):56-57.
[5] 吴春芳.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J].当代医学,2015,03(7):225-227.
论文作者:王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狭窄论文; 动脉论文; 粥样论文; 颈动脉论文; 率为论文; 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