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分析论文_杭玲

24小时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分析论文_杭玲

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

【摘 要】目的:探究中老年人24小时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平均脉压的测定后分为A、B两组,平均脉压不大于60mmHg的中老年冠心病120例患者定为A组;平均脉压大于60mmHg的中老年患者定为B组。观察两组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结果:B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脉压的升高,患者的ASBP、ADBP、AMBP都显著增加(P<0.01)。结论:24小时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为呈正相关,24小时平均脉压能够较准确的反映中老年人的心血管损害情况。

【关键词】脉压;心血管;损害

Relationship between 24-hour average pulse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amage

Abstract:Object: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pulse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amage in older people 24 hours to explore. Methods:Determination of 24-hour average pulse pressure will be in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divided into A,B groups,the average pulse pressure is not greater than 60mmH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as Group A;pulse pressure greater than average 60mmHg of elderly patients as group B. It was observed average pulse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amage relations. Results:Group B patients with coronary risk factors of high cholesterol,high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Relationship between 24-hour average pulse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amag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24-hour average pulse pressure can damage the cardiovascular situation is more accurately reflected in the elderly.

Key words:Pulse pressure;cardiovascular;damage

近年来,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逐渐升高。可见,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越来越成为其健康的威胁。有研究表明,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相比较,脉压与心血管损害情况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其中24小时平均脉压(ABPP)最具临床价值。现以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中老年人24小时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自2015年1月 - 2016年1月间收治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5 - 85岁,平均67.5岁。所有患者均无甲亢、肺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疾病、高血压疾病等。所有患者均行体格检 查、心电图、胸透和血尿常规检查。在体检的过程中,主治医师要仔细询问体检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史,体检者要如实的回答,以便于让主治医师能够深入的了解体检者的高血压症状、高血脂患病过程及治疗方法等。

1.2 研究方法

将患者进行分组,平均脉压不大于60mmHg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定为A组;平均脉压大于60mmHg的中老年患者定为B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A组一共有38例患者,其中男性有21例,女性有17例;B组一共有82例患者,其中男性有53例,女性有29例。

1.3 测量脉压方法

现阶段,我院主要运用了流行病学判断病情的研究方法,在相关的处理中,对于来进行体检的人员对于其提供的血压测量值,也就是血压的舒张和收缩压值,根据其范围、进行一系列描述。

我院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患者每半小时测定血压一次,连续测定24小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然后分别计算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一天内测定血压时,在间歇期患者可自由活动,但在测定时必须处于安静状态。24小时平均脉压的计算则是将24小时平均收缩压于2倍24平均舒张压之和除以3,即得出24小时平均脉压(24hABPP=(24h平均收缩压+2×24h 平均舒张压)/3)。

1.4 统计学方法

对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应用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若P<0.05则认为 差异具有显著性。此种方法的数据处理结 果,能够很易找出规律并作相应的总结。

2.结果

A组高血脂的比例为12.07%、高血压的比例为20.65%、糖尿病的比例为12.10%;B组高血脂的比例为23.28%、高血压的比例为42.84%、糖尿病的比例为10.05%。可见,B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比较两组患者的ASBP、ADBP、AMBP可知,随着脉压的升高,患者的ASBP、ADBP、AMBP都显著增加,P<0.01。

3.讨论

通常广意义上来讲,血压是指血管中的血液在流动的过程中对血管壁的侧面压力。另外,动脉血压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有足够量的血液泵、外周阻力的 相互协同作用及心室收缩射血的能力。在整个运动的过程当中,收缩压与舒张 压之间的差值就是脉压,从一定程度上来将,脉压也可以说是血压的一部分,更是反应了动脉被损伤程度的重要衡量尺度。一般来讲,人体的大动脉主要的作用就是在发生射血情况是,会由于其而产生流量的波动及压力的波动,而大动脉能够很好的缓冲左心室,进而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另外,动脉的僵硬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动脉的扩张性降低,扩张性的降低随也会来导致大动脉具有的缓冲能力下降,这时是收缩压就会升高。但是这时的舒张动脉的回弹性差,也就是舒张压会降低很多,因此脉压之差增大。

在实际上,脉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很多内在联系,如左心室的收缩与大动脉的动力学之间的关系,然而这种 关系是较为复杂的,不能从单一的方面得出确定的结论,尤其是在大部分的中老年人群中,血管的负荷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经研究可知,24小时平均的脉压相对较高的患者,其冠心病危险因子较多,发生病变的程度较高。这个结论与本次研究所得结论基本相似。而脉压差的增大,其本身就是动脉僵硬程度增大的表现,作为动脉血压发生异常并且与动脉结构的改变互为因果关系,最终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过程。因此,无论是动脉结构改变还是动脉血压升高导致的动脉壁张力增加,都会造成收缩压峰值升高,舒张压降低,因而24小时平均脉压就会显著增大。但是,本研究存在的缺点就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样本的容量太小。而糖尿病史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在两组中的研究结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还表明血管病变为全身性的损害,随ABPP增大,血管负荷加大。所以在中老年人冠心病的治疗中,在控制SBP及DBP同时,缩小脉压,有利于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心血管损害。在治疗的主要方法上,建议人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善生活的方式及饮食的习 惯,如多多运动、少食盐类等能够很好的改善饮食的顺应效应。然而,从目前研发的药物来看,没有非常有特意效应降低脉压的新型药物。这些药物中,钙离子具有拮抗的效应,一些酶制剂具有降低24小时血压的作用,也能够改善内部的功能结构,进而纠正血管的异常功能。

综上所述,24小时平均脉压是心血管损害较好的预测因子和指标,反映中老年人血压变化特点,与心血管损害呈正相关。并且随着脉压的升高,患者的ASBP、ADBP、AMBP都显著增加,P<0.01。

参考文献:

[1] 唐阳峰,苏伟青,颜栋利.24小时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1,17(32):87-88.

[2] 叶任高.内科学[J].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5—321.

[3] 何柳平,韦柠琳.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

论文作者:杭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24小时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分析论文_杭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