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商业银行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过程中论文,策略论文,利率市场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率的变动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国的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利率市场化的本质,是让利率在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充分发挥杠杆调节功能,从而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学术界对利率市场化曾经存在不小争议,早期的金融发展理论主张以放松利率管制为中心实行金融自由化;而后期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当实行利率管制,以控制道德风险,维护银行业稳定。从国际实践看,在微观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有必要实行利率管制。但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提升金融业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这基本上是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金融领域共同走过的路径。
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整个金融体系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带来的资金定价机制变革,对于金融市场各方参与者会产生重大影响,这当中商业银行首当其冲。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般认为,由于利率市场化会取消银行的利差保护,因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事实上,着眼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是重大机遇。
首先,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基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获得自主定价权,资金价格能够有效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因此,在资产方,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战略,充分考虑目标收益、经营成本、同业竞争、客户风险差异、合作前景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实行“优质优价”、“风险与收益匹配”和“批发优惠”的差别化价格策略。只要自身的定价能力足够高,银行不必再局限于大客户、大项目,完全可以在定价覆盖风险的前提下,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在负债方,银行则可以实施主动负债管理,有意识地控制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从客户结构角度看,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为银行提供了一种甄别机制,不同客户和业务给予不同的定价水平,有利于经营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其次,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动因。反过来,利率市场化又可为更高层次的金融创新提供市场环境。面对利率变化的新环境,无论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都需要有效地管理面临的利率风险,这为银行开发相应的创新产品提供了可能。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是银行不断推进金融创新的过程。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国内银行也推出了结构性存款、利率互换、固定利率贷款等创新产品,满足客户由于利率市场化而衍生出的新需求。金融创新必然会带来收入结构的变化,因此,我们会观察到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非利差收入的增长。1979年放松利率管制前,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8.3%,经过80年代的利率市场化,到1990年,这一比例达到32.2%。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也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有密切关系。
最后,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可以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利率有机连接起来,无论是资金分配、归集,还是成本还原分摊,都有了更加可靠的基础,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依据市场利率确定内部转移定价,也有利于减少银行内部横向和纵向博弈,有效平衡部门和分行间的利益关系,降低管理成本。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利率市场化能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增强综合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当然,利率市场化在给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改变商业银行已经习惯的利率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从而对商业银行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和冲击。这对于长期在利率管制下经营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表现可能更甚。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始终高于绝大部分成熟市场的利差水平。目前我国的存贷利差高达300个基点,而成熟市场的存贷利差一般只有大约25个基点。事实上,去年以来央行的六次加息,大多都维持甚至加大了实际利差水平。在高利差保护下,银行可以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生存,信贷规模扩张是银行增加利润的最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会缩小存贷款利差空间,过度依赖利差的传统业务模式会越来越难以为继。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在经营战略上做出根本性调整。
利率市场化把定价权还给银行,但能不能用好这个权力对银行来说却是个很大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环境下开展业务,缺乏定价经验,也没有数据积累,定价能力并不会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而自然提高。我们看到,在贷款利率上限取消后,大家还是宁愿下浮利率去抢大客户、大项目,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然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的定价能力还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还不能及时准确地为客户和业务定价。定价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外资银行有明显优势,综合性报价已经成为外资银行营销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
利率市场化也带来很多新的风险因素,最直接的就是利率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已提出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点差风险以及内含选择权风险等四类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还会衍生信用风险。在客户方面,可能会出现高风险客户挤出低风险客户的逆向选择问题,以及企业不能承受利率变化而产生的违约风险问题。在银行方面,可能出现一味追求高风险信贷组合的道德风险。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利率“超调”和银行危机,提醒我们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带来系统性宏观风险。从我国的现实看,由于各家银行普遍加强了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信用风险并不是很突出,最重要的还是利率风险本身。现在全国金融机构总贷款规模近30万亿元,利差变动一个点就对银行盈利产生直接显著影响。
农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1996年以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农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我们自己的贷款定价机制、开发定价管理系统、启动全额资金管理改革、实施内部评级法建设工程等。今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作为商业银行,我们的策略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战略转型。这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根本之道。经营战略转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反映到经营理念上,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规模导向转到价值导向,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反映在业务模式上,就是要发展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建立多元化收入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反映在资金运营上,就是要从简单的“以存定贷”,转变为根据效益目标与资金需求决定负债规模。总之,通过经营战略转型,减少银行对利差的过度依赖。
二是加强自主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建设。自主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认识方面的原因外,主要还在于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由于自主定价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影响银行经营全局,所以必须做好全盘规划,对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内部评级法建设、经济资本管理、财务管理、资金营运管理、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机制等,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三是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强创新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必由之路。银行必须根据客户在规避利率风险、获取更高回报方面的需求,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发创新型产品,最大限度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银行自身也要注重利用创新手段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包括通过资产证券化、利率相关的衍生产品等转移和控制风险。当然,在开展金融创新时,要注意防范新产品风险。次贷危机充分显现了创新型金融工具可能潜藏的风险。
关于农村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对于农村贷款利率问题,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看法也不一而足。农村贷款由于额度小、笔数多、客户分散,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进行利率浮动十分正常,这也是世界各国农村金融的普遍规律,从长远看有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业银行正按照国家要求,坚持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不断改进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三农”贷款定价机制,以实现农行与农民的双赢。
标签:银行论文; 利率市场化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利率论文; 金融论文; 金融创新论文; 利率风险论文; 利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