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行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陈炜[1](2021)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国内外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化疗在CRC术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化疗在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危害,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出现营养障碍、肠道微生态失衡等,部分患者因此停止化疗。近几年,许多学者发现,通过益生菌或营养制剂的使用,这些危害部分可以得到改善,但是二者联合用于术后化疗患者是否有更显着的疗效,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在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联用益生菌及营养制剂的疗效。目的:探讨在CRC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联用益生菌及肠内营养制剂的疗效,以期为CRC术后化疗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改善化疗药物带来的危害。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TNM分期为部分IIA期、IIB期、IIC期及III期并愿意接受术后化疗的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24):采用Cape OX方案化疗,不加用益生菌及肠内营养制剂。药物用法: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130 mg/m2,静脉滴注,d1;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天,d1-d14;普通饮食。化疗联用益生菌组,即益生菌组(n=23):采用Cape OX方案化疗+益生菌口服,化疗药物用法同对照组;益生菌给药方案:化疗第一天开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法:口服,0.63 g/次,2次/日),连续服用5天;普通饮食。化疗联用益生菌及肠内营养组,即营养组(n=18):采用Cape OX方案化疗+益生菌口服+口服肠内营养制剂(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ONS用法:化疗第一天开始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匀浆膳),连用5天。分别检测化疗前后三组患者肠道菌落数量、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内毒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等指标,并记录三组患者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的情况;统计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应用SPSS25.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化疗后,PA水平在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ALB水平在营养组无明显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0.05),但与化疗后的对照组及益生菌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后,营养组患者I-FABP、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的CD4+细胞比例低于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照组患者的CD8+细胞比例低于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4.化疗后,营养组与益生菌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及肠球菌的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双歧杆菌及乳酸菌的数量,在营养组及益生菌组增加,在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照组患者肠球菌的数量较益生菌组及营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营养组患者大肠杆菌升高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营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7)。结论:化疗加用益生菌联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肠道菌群的稳态、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营养状况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张锐,叶向红,王慧君,薛阳阳[2](2021)在《术前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术前肠内营养(EN)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数据库中结直肠癌病人术前EN与传统术前饮食(术前普通饮食,不额外补充营养)对病人术后恢复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2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后,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术前EN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影响的文章。经Meta分析,术后3 d的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的测量结果有显着差异,分别为(MD=7.35,95%CI:1.72~12.98,P=0.01)、(MD=15.07,95%CI:12.48~17.67,P <0.05)、(MD=10.89,95%CI:5.15~16.62,P <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测量结果为(SMD=-1.24,95%CI:-1.90~-0.59,P <0.05);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状况的测量结果为(OR=0.62,95%CI:0.42~0.93,P=0.02);但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前给予EN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加速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术后康复,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佐证研究结果。
张帅[3](2020)在《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症状的研究提供临床试验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手术前后行ERAS相关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ERAS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给予加味六君子汤服用。服用方法:术后12小时以后开始予以加味六君子汤水煎200ml服用,早晚各100ml空腹口服,日一剂。若手术需要留置胃管,则将汤药自胃管内打入,夹闭胃管1h,防止药物因负压吸引器而流出,以上方药物经我院住院中药房代煎。观测比较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3、7天腹胀、腹痛程度,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第1、3、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指标水平并对整体治疗有效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评估对比。结果:研究组试验过程中脱落2例,最终剩余34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试验过程中脱落1例,最终剩余35例完成研究。1.两组患者脱落率、年龄、性别比例、既往病史、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首次出现排气、排便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腹胀、腹痛等级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天腹胀、腹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3、7天腹胀、腹痛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比较:研究组术后WBC、Hb、ALB、ALT、AST及Cr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疗效评价比较:研究组术后总体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六君子汤能够促进患者大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排气、排便,减轻腹胀、腹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2.加味六君子汤在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同时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具有安全性。
卢明[4](2020)在《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对于胃癌根治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对于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围手术期干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置,实验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加以干预。比较2组患者首次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白蛋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首次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七天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应用在胃癌患者治疗中,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荐。
张琦[5](2020)在《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基于ENS架构的分子机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临床研究: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小肠内给予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通过观察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探讨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观察两组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恶性呕吐、腹痛腹胀),探讨芪黄煎剂能否减轻术后不适和并发症;通过观察术后患者两组胃肠激素的变化(MOT、GAS、SS、VIP),探讨苗黄煎剂能否调节术后胃肠激素,进一步探讨芪黄煎剂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2.实验研究通过建立胃切除手术创伤大鼠模型,给予芪黄煎剂干预,通过观察小肠推进率探讨其是否能够促进胃肠运动的恢复;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测ENS网络中ACh、SP、VIP、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数量,探讨其是否有助于ENS网络的重建和恢复;通过检测ENS网络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及其受体(M3R、VIP2R、NK1R)mRNA 表达水平、蛋白翻译情况,探讨:ENS网络结构的恢复是否标志着其功能的恢复(即分泌正常的神经递质),进一步探讨芪黄煎剂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 临床研究将80例行胃切除手术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mutrition,EN)乳剂TPF营养管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d-第7d给予中药芪黄煎剂营养管滴入,分别观察两组:(1)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造影剂到达升结肠时间、到达横结肠时间、到达降结肠时间);(2)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7天胃肠激素(MOT、GAS、VIP、SS)的血浆含量;(3)术后不适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2.实验研究将80只大鼠建立胃切除手术创伤模型,由软件制作随机码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芪黄煎剂组4组,每组20例。(1)给予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下同),采用酚红排空测定法,公式(小肠推进率=推进长度/小肠全长×100%)计算小肠推进率。(2)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肠ENS网络中ACh、SP、VIP、NO的形态和分布;ACh、SP、VIP、NO神经元细胞数量。(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其 mRNA表达水平,观察AChE、SP、VIP、NOS基因转录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录后AChE、SP、VIP、NOS的蛋白翻译情况。(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观察M3R,VIP2R,NK1R基因转录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录后M3R,VIP2R,NK1R的蛋白翻译情况。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1)研究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造影剂到达升结肠时间、到达横结肠时间、到达降结肠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2)两组术后促进胃肠运动激素比较:两组术后1、7天GAS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7天MOT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两组术后1天MOT、GA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7天较术前MOT、GAS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7天较术前1天,MOT、GAS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抑制胃肠运动激素比较:术后1、7天,VIP、SS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对于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术后1天均明显升高,与术前1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天较术前VIP、SS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7天较术前1天VIP、SS上升不明显(P>0.05)。(3)与对照组相比,芪黄煎剂能够减轻术后腹胀、腹痛不适,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恶心呕吐例数无差异(P>0.05)。2.实验研究(1)在小肠推进运动功能的实验中发现,术后小肠推进率标准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芪黄煎剂组均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芪黄煎剂组小肠推进率较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在ENS网络结构观察的实验中发现芪黄煎剂组ACh、SP肠神经元胞体大而染色深,节间束的神经纤维粗大,与假手术组染色及分布相当,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胞体相对较小,节间束神经纤维纤细、染色较浅;芪黄煎剂组VIP、NO肠神经元胞体较小,节间束神经纤维纤细、染色较浅,与假手术组染色及分布相当,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胞体相对较深,节间束神经纤维粗大。(3)在ENS网络阳性神经元数量观察的实验中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肠内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芪黄煎剂组减少不明显,P>0.05(值分别为P=0.2930,0.5039,0.2800,0.0005);肠内免疫营养组、芪黄煎剂组明显比标准肠内营养组增加,P均<0.005(值分别为P=0.2930,0.5039,0.2800,0.0005)。(4)在ENS网络肠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中发现,标准肠内营养组与假手术组比较AChE、SP、M3R、NK1R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芪黄煎剂组AChE、SP、M3R、NK1RmRNA也明显降低,而VIP、NOS及VIP2R明显升高(P<0.05);芪黄煎剂组与免疫肠内营养组和标准营养组比较AChE、SP、M3R、NK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VIP、NOS及VIP2R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研究结论(1)手术的创伤,麻醉的应激可以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损害,影响ENS中相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导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2)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芪黄煎剂能够减轻术后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促进小肠蠕动功能;(3)芪黄煎剂能够有效的调控胃肠激素(MOT、GAS、VIP、SS),使之在手术后尽快恢复正常;(4)芪黄煎剂有助于ENS网络的重建和恢复,促进肠道动力增强;(5)芪黄煎剂可以有效调控ENS中相应阳性神经元数量以及ACh、SP、VIP、nNOS、M3R、VIP2R、NK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6)胃切除术后小肠内早期应用芪黄煎剂有利于术后肠ENS恢复,促进胃肠运动,利于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陈强[6](2020)在《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措施。胃癌患者术后恢复受患者体能、营养状态、手术创伤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营养不良在胃癌中较为普遍,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上明显升高,对整个治疗过程极为不利,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肠内营养是目前营养支持方式之一,其不仅能够供应机体所需能量,成分全面,而且更加符合生理,在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维持内环境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肠内营养成为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主要营养支持途径。大量研究表明,胃癌术前肠内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增强免疫能力,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但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术前肠内营养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不具备优势,甚至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术前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是否有益仍存在争议。本文将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的影响。目的:系统性评价术前肠内营养补充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炎性反应、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提供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关于胃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年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分析。使用Rev Man v5.3软件对各个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一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1652篇,经筛选后一共纳入16篇文献,中文12篇,英文4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775例患者,共1550例。对术后5组共11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营养指标:11项研究比较术后白蛋白(MD=1.94,95%CI[1.47~2.42],P<0.00001);9项研究比较术后前白蛋白(MD=11.54,95%CI[2.97~20.11],P=0.008)。免疫指标:6项研究比较术后细胞免疫指标,CD4+T细胞(MD=2.54,95%CI[1.43~3.66],P<0.00001);CD8+T细胞(MD=-2.50,95%CI[-3.45~-1.56],P<0.00001);CD4+/CD8+(MD=0.26,95%CI[0.03~0.49],P=0.03)。8项研究比较术后Ig G、Ig A指标,Ig G(MD=0.32,95%CI[0.11~0.54],P=0.003);Ig A(MD=0.03,95%CI[-0.24~0.29],P=0.85);4项研究比较术后Ig M指标(MD=0.14,95%CI[-0.10~0.39],P=0.24)。4项研究比较术后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MD=-0.22,95%CI[-0.29~-0.15],P<0.00001)。6项研究比较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17.25,95%CI[-34.81~0.32],P=0.05)。8项比较术后并发症(OR=0.59,95%CI[0.40~0.87],P=0.008)。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其结果较为稳定,纳入研究的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术前肠内营养补充能增强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但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余招祥[7](2020)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恢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其是否能促进患者术后更好更快的康复。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及IL-6在同一时间点的比较,来评估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比不使用是否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通过CD3+、CD4+、CD8+T细胞值及CD4+/CD8+的比值在同一时间点的比较,来评估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比不使用是否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通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来评估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比不使用是否能更好的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将纳入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基础治疗方案包括使用带空肠营养管的胃管行胃肠减压、禁经口进食、急诊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抗感染、抑酸、肠内外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术后要求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的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4、7天的血常规、CRP、PCT、IL-6、CD3+、CD4+、CD8+T细胞比例,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WBC及中性粒细胞比、CRP、PCT、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观察组的WBC及中性粒细胞比、CRP、PCT、IL-6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清中的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均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RP、PCT及IL-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及第7天,观察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对照组高,(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中仅有轻微并发症(Ⅰ级、Ⅱ级)发生。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全身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对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王来永[8](2020)在《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以及基于肠神经递质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临床观察部分,通过比较观察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这四个指标的影响,探讨芪黄煎剂是否能促进胃切除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动物实验部分,通过建立胃切除大鼠模型,观察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并通过免疫荧光标记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ENS中ACh、SP、VIP、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和数量,探讨芪黄煎剂对胃肠运动影响的作用机制。2方法2.1临床观察2.1.1病例来源与分组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胃癌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0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有无使用芪黄煎剂,分为对照组37例、芪黄煎剂组43例。2.1.2治疗方法(1)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当天置入胃管、空肠营养管,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当天禁食水,常规补液及肠外营养支持。术后第1d经鼻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按照20ml(30kal)/kg标准,分早、晚两次经鼻肠营养管给与;速度控制在40~60滴/min,温度控制再37℃左右,总疗程7天。(2)芪黄煎剂组:术前相关准备、手术方式选择、术后常规治疗等均同对照组。术后第1d开始经鼻肠营养管先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芪黄煎剂滴注,每天早、晚各1次,肠内营养标准同对照组。芪黄煎剂(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制剂中心代煎)熬制成300ml量的水煎液,于每天肠内营养后1小时开始滴注,每次滴注150ml,速度控制在30~40ml/min,温度控制在37℃左右,总疗程7天。2.1.3观察指标的检测方法(1)小肠功能相关指标:肠鸣音的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均由专人负责听诊。肠鸣音恢复标准:腹部双区听诊,每分钟达3次或3次以上者,并记录下最早时间(h);肛门最早排气排便的具体时间询问患者及家属。(2)影像学指标:术后第7天胃肠造影由专人负责,联系我院影像科进行X线摄片并阅片(机器型号:Brivo XR 515/575)。造影剂选择76%泛影葡胺100ml口服,最好3min内喝完,活动30min后拍摄第一次腹部立位片,确定造影剂到达肠腔,后分2h、4h、6h、8h、10h、12h间断拍摄,确定造影剂到达结肠位置的时间,最终结果将以2h、4h、6h、8h、10h、12h来记录。2.1.4统计学方法临床所得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查各组资料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满足以上两点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VOVA),否则采用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当结果为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动物实验2.2.1造模及分组方法(1)造模方法:选取健康且清洁的Wistar大鼠80只,建立胃切除大鼠模型。切除部分胃壁组织并加以缝合,沿胃肠腔向下寻找到Treitz韧带,在Treitz韧带的远端约15cm处放置直径约为1.0mm的硅胶管,以用于术后小肠内滴注。(2)分组方法:由软件制作随机码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芪黄煎剂组,每组20只。2.2.2分组干预方法假手术组只进行腹部正中切开并缝合,不切除胃,术后正常饮水、进食,不滴注肠内营养剂和中药;其余3组均建立胃切除模型,标准营养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瑞素)+6ml生理盐水;免疫营养组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6ml生理盐水;芪黄煎剂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瑞素)+6ml芪黄煎剂水煎液。每组均干预7天,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2.2.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1)小肠推进率检测:用0.04%酚红溶液0.25 m L/g经硅胶管注入小肠,30 min后处死大鼠,立即开腹取出整段小肠,量取小肠全长(幽门至回盲部)及酚红在小肠肠管内的行进长度,按照公式:小肠推进率=酚红推进长度/小肠全长×100%,来计算酚红在小肠内的推进率。(2)肠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与数量检测:通过免疫荧光标记ACh E、SP、VIP、n NOS四种神经递质抗体,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相对应的神经元的形态、分布、数量,并用FV10-ASW软件软件图像采集与分析。3结果3.1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对照组患者为47.11±4.27h,芪黄煎剂组患者为41.91±3.96h,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P<0.01)。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患者为69.32±3.94h,芪黄煎剂组患者为41.91±3.9661.74±4.42h,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P<0.01)。肛门排便时间:对照组患者为75.46±4.17h,芪黄煎剂组患者为69.21±4.52h,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时间(P<0.01)。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对照组患者为9.35±2.16h,芪黄煎剂组患者为7.30±1.63h,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能明显缩短泛影葡胺造影剂到达结肠的时间(P<0.01)。3.2动物实验结果3.2.1大鼠小肠推进率假手术组大鼠小肠推进率为63.3±4.2%;标准营养组大鼠小肠的推进率结果为36.5±4.0%;免疫营养组大鼠小肠的推进率结果为36.1±4.1%;芪黄煎剂组大鼠小肠的推进率结果为45.9±4.0%;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芪黄煎剂组小肠推进率均降低,均为P<0.01;标准营养组与免疫营养组相比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差异P=1.000;与标准营养组及免疫营养组比较,芪黄煎剂组大鼠小肠的推进率显着提高,均为P<0.01。3.2.2 ENS神经元形态结构与分布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片,发现ENS阳性神经元细胞胞体清晰可见,并且染为蓝色,主要分布在大鼠小肠肌间和黏膜下,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带形等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1)Ach神经元与SP神经元观察结果:假手术组与芪黄煎剂组Ach、SP肠神经元胞体较大,染色较深,神经节间距离较短,分布紧密。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胞体相对较小,染色较浅,神经节间距离较大,分布松散。(2)VIP神经元与NO神经元观察结果:假手术组与芪黄煎剂组VIP、NO肠神经元胞体较小,染色较浅,神经节间距离较大,分布较松散;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胞体较大,染色相对较深,神经节见距离紧密,分布密集。3.2.3 ENS阳性神经元数量(1)假手术组Ach E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7.6±2.7个;标准营养组Ach E阳性神经细胞数为6.0±1.2个;免疫营养组Ach E阳性神经细胞数为8.4±1.1个;芪黄煎剂组Ach E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5.4±3.4个。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下降明显,分别为P<0.0001、P=0.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下降不明显P=0.2930;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提升明显,分别为P<0.0001、P=0.0019。(2)假手术组S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20.0±1.8个;标准营养组S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5.6±1.5个;免疫营养组S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1.2±1.9个;芪黄煎剂组S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8.8±3.3个。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下降明显,均为P<0.0001;与标准营养组相比,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P=0.0009;与假手术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下降不明显P=0.5039;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提升明显,分别为P<0.0001、P=0.0023。(3)假手术组VI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4.2±1.0个;标准营养组VI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5.8±3.1个;免疫营养组VI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17.8±2.1个;芪黄煎剂组VIP阳性神经细胞数为7.2±1.3个。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均为P<0.0001;与标准营养组相比,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差距不明显P=0.2800;与假手术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P=0.0043;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下降明显,分别为P=0.0005、P<0.0001。(4)假手术组n NOS阳性神经细胞数为5.0±1.2个;标准营养组n NOS阳性神经细胞数为20.4±2.7个;免疫营养组n NOS阳性神经细胞数为22.0±2.0个;芪黄煎剂组n NOS阳性神经细胞数为8.8±1.3个。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均为P<0.0001;与标准营养组相比,免疫营养组阳性细胞数升高差距不明显P=0.3579;与假手术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升高明显P=0.014;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相比,芪黄煎剂组阳性细胞数下降明显,均为P<0.0001。4结论(1)临床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芪黄煎剂能够明显缩短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对胃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2)动物实验对ENS网络结构的观察发现,芪黄煎剂促进胃肠运动恢复的机制可能与改善和修复ENS网络结构中Vch、SP神经元的活性,增加其数量;同时抑制VIP、NO神经元活性,减少其数量有关,从而促进胃肠运动的恢复。
郑州[9](2020)在《基于神经内分泌及胃肠激素机制探讨芪黄煎剂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术后应用较少,本次通过胃癌术后芪黄煎剂的应用,临床的目的旨在研究术后胃肠激素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重心是探讨神经内分泌分子机制。2方法2.1.1病例分组方法:选择符合胃癌诊断的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结合信封法按1:1平行随机和中途剔除不合格病例,最终分配对照组39例和芪黄煎剂44例组。2.1临床观察2.1.2治疗方法:(1)对照组: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式采用毕Ⅱ式或Roux-en-Y式),手术后1d予肠内营养支持,2/d,持续7天,余等常规治疗。(2)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肠内营养后15min,经肠内营养管滴注芪黄煎剂150ml。2.1.3观察指标及其检测方法:(1)观察胃肠排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间):专人听诊法;(2)胃肠造影:泛影葡胺造影法;(3)并发症及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情况(记录分组法)。(4)并研究胃肠激素的分泌情况[促进激素: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抑制激素: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s,GIP)、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peptide,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平衡饱和分析方法及放射免疫法。2.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SPSSInc,Chicago,IL,USA)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正态资料采用(?)±s,非正态资料用M(范围)表示,两独立样本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配对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Repeated ANOVA)或秩和检验(Friedman检验),事后两两比较检验采用LSD;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理论数T≥5并且总样本量n≥40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否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动物实验2.2.1造模和分组方法:采用我们先前研究肠内营养置管技术,建立肠内营养导管管空肠营养通道。将80只。然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4组,每组20只,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肠内营养组,免疫肠内营养组,芪黄煎剂组。2.2.2各组干预方法:假手术组不行胃切除,仅腹部正中切开后缝合,手术后自由进食水。标准肠内营养组、免疫肠内营养组,芪黄煎剂组。分别术后第1d予以,瑞素(Fresubin,华瑞制药有限公司)120k J/kg.d,瑞能(Supportan,华瑞制药有限公司)120k J/kg.d及芪黄煎剂5g/(kg.d)+瑞素120k J/kg.d。持续7d。2.2.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取出距离幽门10cm的上部小肠,切成大小片段(100mg),液氮冷冻。RT-PCR方法检测ACh E、SP、VIP、NOS、M3R、VIP2R、NK1R m RNA表达水平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转录后蛋白翻译情况。2.2.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SPSS Inc,Chicago,IL,USA)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数据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VOVA)检验,否则采用Kruskal-Wall秩和检验,事后两两比较若满足方差齐则采用LSD法,否则采用Dunnett,s法,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临床观察结果3.1.1芪黄煎剂组和对照组术后胃肠排空的时间、泛影葡胺造影、胃肠道并发症情况及AGI分级比较:芪黄煎剂组术后胃肠排空时间: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恢复进食及泛影葡胺造影:到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时间明显缩短(P=0.002、P=0.006、P=0.005、P=0.001及P=0.003、P=0.023、P=0.038);腹痛腹胀及AGIⅡ~IV级例数明显降低(P=0.037及P=0.041)。3.1.2芪黄煎剂组和对照组术后胃肠激素的变化:组内比较,两组术后3天降低最低,术后14天与术前比较芪黄煎剂组SS较术前明升高(P≤0.001).MOT、GAS下降及GIP上升不明显(P=0.325、P=0.243、P=0.104);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术后3、7、14天GAS上升明显和VIP、SS下降明显(P=0.012、P=0.020、P=0.001和P=0.006、P=0.025、P≤0.001;P=0.015、P≤0.001、P≤0.001);术后7、14天MOT上升明显和GIP下降明显(P≤0.001、P≤0.001和P≤0.001、P=0.005),术后14天CCK上升明显(P≤0.001)。3.2动物实验结果3.2.1 RT-PCR检测Ach E、SP、VIP、n NOS、M3R、VIP2R、NK1R的m RNA表达:(1)与假手术组比较,芪黄煎剂组ACh E、SP、M3R及NK1R m RNA转录降低明显(P=0.001,P=0.003,P=0.001,P<0.001),VIP、NOS及VIP2R上升明显(P=0.039,P=0.015,P=0.006);与标准肠内营养组、免疫肠内营养组比较,芪黄煎剂组ACh E、SP、M3R及NK1R m RNA转录升高明显(P<0.001,P<0.001,P<0.001,P<0.001和P<0.001,P=0.001,P=0.017,P<0.001),VIP、VIP2R下降明显(P<0.001,P=0.042,P<0.001,P=0.046),而NOS下降不明显(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肠内营养组ACh E、SP、M3R及NK1R m RNA转录降低明显(P<0.001,P<0.001,P<0.001,P<0.001),VIP、NOS及VIP2R上升明显(P<0.001,P<0.001,P<0.001)。3.2.2 Western Blot检测Ach E、SP、VIP、n NOS、M3R、VIP2R、NK1R的蛋白表达:(1)与假手术组比较,芪黄煎剂组SP、M3R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01、P<0.001),ACh E、NK1R蛋白表达下降不明显(P=0.140、P=0.052),VIP、NOS和VIP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P<0.001、P<0.001和P=0.001)。与标准肠内营养组及免疫肠内营养组比较,芪黄煎剂组ACh E、SP、M3R、NK1R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01、P<0.001、P<0.001及P<0.001、P<0.001、P<0.001、P<0.001);而VIP、NOS和VIP2R明显降低(P<0.001、P<0.001、P<0.001及P=0.021、P=0.002、P=0.009);(2)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肠内营养组ACh E、SP、M3R、NK1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P<0.001、P<0.001、P<0.001),VIP、NOS和VIP2R明显升高(P<0.001、P<0.001、P<0.001)。4.结论4.1芪黄煎剂促进胃癌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和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4.2胃肠运动的机制受神经递质调控(促进胃肠运动神经递质和抑制胃肠运动的神经递质平衡),腹腔手术应激提高抑制胃肠运动的神经递质水平,降低促进胃肠运动的神经递质的水平,芪黄煎剂则不仅可降低手术应激对胃肠功能影响,而且降低抑制胃肠运动神经递质水平,提高促进胃肠运动的神经递质水平。
卞晓洁,韩菲,王黎娜,顾伟楠,曾深,陈大宇,葛卫红,管文贤[10](2020)在《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胃切除病人预后影响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胃切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无风险的胃癌胃切除病人,围术期分别接受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回顾性分析三种方案的营养支持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后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将90例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肠道预适应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前口服、术后管饲整肠内营养混悬液[整蛋白-中链三酰甘油(TP-MCT)];B组(整蛋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C组(短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短肽(SP)]。比较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7天营养指标(白蛋白、总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前及术后第7天人体测量指标:体重、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人体成分指标以及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胰岛素抵抗指标(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察比较三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耐受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长。结果三组病人术后营养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腹胀例数显着低于B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胀例数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感染例数显着低于B组(P<0.05),C组感染例数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术后胃瘫例数显着低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显着早于C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案在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时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前无营养风险的病人,术前3 d常规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行肠道预适应,能够减少术后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感染、胃瘫的发生率,尽早恢复病人经口进食,提高了病人术后使用肠内营养的依从性,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术前无肠道预适应病人,术后使用短肽型营养剂在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优于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
二、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行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行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病例来源 |
2.入组标准 |
3.患者一般资料 |
4.治疗方案 |
5.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 |
6.数据分析 |
三、结果 |
1.化疗前三组患者检测指标分析 |
2.化疗前后三组患者检测指标分析 |
2.1 对照组化疗前后检测指标的比较分析 |
2.2 益生菌组化疗前后检测指标的比较分析 |
2.3 营养组患者化疗前后检测指标的比较分析 |
2.4 化疗后三组患者检测指标的比较分析 |
2.5 化疗后三组患者检测指标的两两比较分析 |
3.三组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益生菌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术前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的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 文献的质量评价 |
1.5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的纳入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2.3 术前EN对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预后的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技术路线 |
2.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及分组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干预方法 |
3.2 观察指标 |
3.3 统计学处理 |
4.研究结果 |
4.1 病例脱落情况 |
4.2 一般情况分析 |
4.3 指标测评结果 |
5.讨论 |
5.1 立题依据 |
5.2 指标结果分析 |
6.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展望 |
6.1 创新性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4)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对于胃癌根治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胃癌的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英文缩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附图 |
(5)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基于ENS架构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 肠神经系统概念及研究进展 |
1 肠神经系统(ENS)的概念与形态学结构 |
2 肠神经系统来源与发育 |
3 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 |
4 肠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
5 肠神经系统网络结构、递质、受体的观察和检测 |
二 神经内分泌激素(胃肠激素)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
1 胃肠激素的概念 |
2 胃肠激素的重要兴奋性与抑制性激素(神经递质) |
3 胃肠激素的检测 |
三 胃切除术后中医辨证、对机体危害及ENS网络的影响 |
1 胃癌发病率及危害 |
2 胃切除手术后对机体的影响 |
3 胃切除手术后中医辨证 |
4 胃切除手术后对ENS网络的影响 |
四 中西医对病理状态下胃肠激素及ENS损害的干预 |
1 现代医学干预 |
2 传统中医中药干预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 |
一 临床资料 |
二 研究材料 |
1 实验药物和试剂 |
1.1 实验药物 |
1.2 主要试剂 |
2 仪器和设备 |
三 研究方法 |
1 研究标准 |
2 术后中医证型的辨别、治法确立、方药组成 |
3 中药施治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指标的观察及检测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四 结果 |
1 术后两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较;结果见表24 |
2 两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7天胃肠运动激素变化比较 |
2.1 两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7天促进胃肠运动激素MOT、GAS变化,结果见表2-5 |
2.2 两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7天抑制胃肠运动激素VIP、SS变化,结果见表2-6 |
3 术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恶性呕吐、腹痛腹胀),结果见表2-7 |
五 讨论 |
1 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应用的理论基础分析 |
2 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干预分析 |
3 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激素变化的干预分析 |
4 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的干预分析 |
5 中药应用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目的 |
研究内容 |
一 实验动物、材料、仪器和试剂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材料和试剂 |
2.1 实验材料和器具 |
2.2 实验试剂 |
3 实验仪器 |
3.1 检测离体肠管运动功能的仪器 |
3.2 检测ENS肠神经元分布和定位的设备和仪器 |
3.3 ENS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M3R、VIP2R、NK1R mRNA表达的设备和仪器 |
3.4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ChE、SP、VIP、NOS、M3R、VIP2R、NK1R蛋白表达设备和仪器 |
二 方法 |
1 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
2 动物分组、干预方法和标本的采集 |
2.1 动物分组 |
2.2 各组干预措施 |
2.3 标本采集 |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3.1 小肠推进率的检测 |
3.2 肠神经元的形态、分布观察 |
3.3 肠神经元的数量观察 |
3.4 ENS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M3R、VIP2R、NK1RmRNA表达 |
3.5 AChE、SP、VIP、NOS、M3R、VIP2R、NK1RmRNA蛋白表达 |
4 统计学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1 建立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模型,完成标本采集 |
2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
3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肌层中肠神经元的形态、分布观察结果(如图3-5)ACh、SP、VIP、NOS肠神经元电镜下的形态、分布 |
4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小肠组织中肠神经元的数量的观察结果 |
5 ENS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 mRNA和受体M3R,VIP2R,NK1R mRNA的表达 |
5.1 各组间神经递质和受体的mRNA转录情况比较 |
5.2 Ach、SP、VIP、nNOS、M3R、VIP2R、NK1R扩增动力学曲线 |
6 ENS肠神经递质AChE、SP、VIP、NOS、M3R、VIP2R、NK1R mRNA蛋白表达 |
四 讨论 |
1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小肠推进功能的干预分析 |
2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ENS网络结构影响的干预分析 |
3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ENS网络肠神经递质变化的的干预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 |
2.文献检索策略 |
3.文献筛选 |
4.数据提取与整理 |
5.文献质量评价 |
6.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7.统计学方法 |
8.数据处理 |
(三)结果 |
1.检索结果 |
2.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 |
3.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
4.合并效应量及异质性分析 |
5.敏感性分析 |
6.发表偏倚评价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围手术期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7)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腹部外科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以及基于肠神经递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 资料 |
1.1 资料来源和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见附表 1、附表 2) |
3.2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比较(见附表 3)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
1 实验器材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配比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方法 |
2.2 实验技术路线(图1) |
2.3 大鼠胃切除手术模型建立方法 |
2.4 中药制备及其滴注剂量确定 |
2.5 各组干预方法 |
2.6 标本采集方法 |
2.7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动物实验结果 |
4.1 胃切除大鼠肠推进结果(见附表5) |
4.2 ENS神经元形态结构、分布的观察结果 |
4.3 ENS神经元数量的观察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胃切除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研究 |
1.1 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 |
1.2 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 |
1.3 胃肠动力障碍的现代治疗 |
1.4 胃肠动力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 |
1.5 胃肠动力障碍的中医治疗 |
2 芪黄煎剂的前期相关研究 |
2.1 前期临床研究 |
2.2 前期动物研究 |
2.3 本次研究目的 |
3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
4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后ENS网络结构的影响 |
第四部分 结论 |
4.1 总结 |
4.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神经系统与胃肠动力及其中医药干预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基于神经内分泌及胃肠激素机制探讨芪黄煎剂对胃肠动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2 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两组患者均采用D2胃癌根治术方法 |
2.3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3.2 两组胃肠排空、泛影葡胺造影、胃肠道并发症情况及AGI分级 |
3.3 两组术后胃肠激素的比较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和药物 |
2.1.3 实验的试剂的配比 |
2.1.4 Real-Time PCR引物设计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分组方法 |
2.2.2 各组干预方法 |
2.2.3 大鼠胃切除手术模型建立方法 |
2.2.4 标本制作 |
2.2.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2.4 动物实验结果 |
2.4.1 Real-Time PCR结果 |
2.4.2 Western Blot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临床研究 |
3.1.1 胃肠动力障碍的研究背景 |
3.1.2 芪黄煎剂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用 |
3.1.3 芪黄煎剂对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 |
3.2 动物试验 |
第四部分 结论 |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药调节胃切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研究进展 |
1. 胃肠功能障碍病因和病机的中医认识 |
2. 中医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2.1 中药内服 |
2.2 中药外敷 |
2.3 中药灌肠 |
3. 其他方式治疗 |
3.1 针灸治疗 |
3.2 推拿治疗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0)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胃切除病人预后影响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病人基线情况 |
三、 营养支持方法 |
1.A组(肠道预适应组)营养支持方案 |
2.B组(整蛋白组)营养支持方案 |
3.C组(短肽组)营养支持方案 |
四、 仪器和方法 |
五、观察指标 |
六、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营养相关指标 |
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 |
三、人体测量指标和握力 |
四、人体成分分析指标 |
五、临床结局指标的比较 |
讨 论 |
四、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行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研究[D]. 陈炜.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2]术前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J]. 张锐,叶向红,王慧君,薛阳阳.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21(03)
- [3]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张帅.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4]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对于胃癌根治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D]. 卢明. 佳木斯大学, 2020(09)
- [5]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基于ENS架构的分子机制[D]. 张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术前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胃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陈强.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7]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D]. 余招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芪黄煎剂对胃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以及基于肠神经递质的机制研究[D]. 王来永.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基于神经内分泌及胃肠激素机制探讨芪黄煎剂对胃肠动力的影响[D]. 郑州.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胃切除病人预后影响的比较[J]. 卞晓洁,韩菲,王黎娜,顾伟楠,曾深,陈大宇,葛卫红,管文贤. 腹部外科,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