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_彭咏梅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_彭咏梅

彭咏梅(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中学 湖北 武汉 430100)

中图分类号:G685.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230-01

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清晰地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祖国文化”,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肩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

一.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紧迫感和现实意义

现今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开放、多元繁荣和融合的时代,在加上一些商家的推波助澜,当代中学生或多或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如:一说到京剧、黄梅戏、越剧等传统剧目就一脸不屑,可是对于Exo、Lady Gaga的歌曲却趋之若鹜;觉得过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是一种时髦,而对于中国的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等文化内涵却很茫然。他们既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又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民族的文化,更不会用英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现象的确令人深感忧虑。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教学,应成为我国各阶段英语教学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而基础教育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无疑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Go for it》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入

2012版《Go for it》在教材前言中写道: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教学的内容, 包括我们的民族文化、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从前言可以看出教材将不再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12版《Go for it》从七年级下册就开始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内容,如Unit6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介绍和以及Unit10中国人生日吃长寿面的传统。八年级下册Unit5介绍了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花木兰。Unit 8 介绍了中国传统美食云南米线的做法。九年级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讨论话题Festivals和 Unit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讨论话题Things made in China,这两个单元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做了很好的诠释,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总之,12版《Go for it》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为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如何运用教材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1.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课堂文化渗透

任课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并掌握常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规范的表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单词、词组的时候,教师要将其与传统文化的学习联系起来,强调其承载表述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课文中间有涉及到食物的内容,在教授学生认识西方国家常见食物的同时也可教授学生一些中国传统食物的英语表达法。如mapo tofu(麻婆豆腐),glue pudding /sweet dumplings(汤圆),steamed bread(馒头),soybean milk (豆浆),fried bread stick(油条) ,fried rice with egg( 蛋炒饭)。而在七年级下册谈到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时,教师可适时将其他传统节日归纳呈现给学生。如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 ,the 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 , Qingming Festival(清明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等。

再拿我自己的一节课为例吧。在九年级 Unit5第二课时中,课本上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只介绍了孔明灯,剪纸,中华陶艺三种,因此我布置了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去寻找一种新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第二天要求他们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们做下介绍。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踊跃举手,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宝贝”用英语介绍了中国刺绣 (Chinese embroidery)、 中国结(Chinese knots)、皮影戏(Shadow play)等其它众多传统手工艺品,师生都接受了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

2.合理切入,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

例如,初一下册有一篇课文谈到中国学生在国外求学的文章,课文中有一句话“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翻译成中文就是“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了”。在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astor west, home is the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学生一下就可以记住了。又例如,在学习dragon这个单词的时候,应该将它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它是吉祥、富贵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却是邪恶的象征,通过对比讲解使学生明白中西文化在理解dragon这个单词上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利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为直观和全面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增加课堂容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课件、专题片光盘、网络教室资料库、互联网的中英文资料等,都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也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可选择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小故事将其该编成英语话剧,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汇演;也可组织学生参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英语演讲或竞赛。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也将极大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习大大曾这样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我们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都要肩负好“文化传播使者”这一重任,不仅要把西方先进文化和理念引进来,也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来也能运用所学知识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论文作者:彭咏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_彭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