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支柱论文,和谐发展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文化所要营造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因此,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要解决的是企业中员工与企业的协调和融合,即人与企业的和谐。人与企业的和谐是促进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企业文化促进人与企业的和谐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与发展战略的和谐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决策者在对本企业现状、各种资源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从精神层面讲,企业发展战略体现了企业决策层的文化愿景。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除了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外,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这种决策层的文化愿景,逐步转化为管理层的文化愿景、全体员工的文化愿景,从而达到企业人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这是企业发展战略能否圆满实现的一项重要保证。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与企业发展战略融合、和谐,对企业全体员工的群体行为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进而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1、企业语言导向。企业文化可以用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昭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潜移默化,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以此达到企业员工与企业战略的融合。

2、行为价值导向。当以鲜明的企业价值观为指导时,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因此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弥补人的认识的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

3、主动进取导向。企业文化倡导的进取和竞争精神,使得员工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增强责任意识,这种积极主动的特性会自然产生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积极因素,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持续改进导向。企业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达到100%的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强调持续改进。企业文化提倡增强执行力,提倡在积极行动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正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所必需的。

二、人与管理制度的和谐

相对于企业制度而言,企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约束。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形式上互补,达到人与制度的和谐。首先,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管理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而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一般来说,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所以,一个企业只有在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员工明确企业制度贯彻实施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关系,增强遵守、执行企业制度的自觉性,才能达到人与制度的和谐。

其二,在内容上协调,才能达到人与制度的和谐。虽然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是不相同的两个方面,但在内容上往往是互相渗透的。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里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企业制度和控制系统的类型、控制的程度及由控制的结果而发生的变革,是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过程。通过控制系统的工作,企业文化可以得到培育与提高。企业制度的健全、规范和完善,有助于通过制度将企业倡导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出来,借助于制度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

其三,在发展中共进,达到人与制度的和谐。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企业制度得不到企业文化的认同,就会在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大打折扣,漏洞百出。因此,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的契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应明确提出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企业制度制定的指导思想,同时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高度体现企业文化理念,将理念落到实处。

二是依据已经确认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检查企业现行制度中有没有与文化理念相违背的内容,强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制度,修正或废弃与企业文化不相容的制度。

三是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基准,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适应变化和提升了的理念。

四是通过企业控制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控制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及时纠正偏差,并对文化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五是通过必要条件,将企业文化理念的贯彻执行制度化。

三、人与经营活动的和谐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有思想意识的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与经营活动的和谐,可以突出地表现在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由员工群体意识所表现出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正是企业文化可以有所作为的方面。

1、用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经营活动的优劣和竞争优势的形成,可以突出表现在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上,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等。但企业创新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用创新形成一种企业共识和重要的价值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潜能,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一大功能。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人们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在这方面,国内外有不少实际案例可供学习和借鉴,如山东某企业,为适应国际化竞争,经过调查、分析、提炼和整合,逐步形成了以创新为灵魂的企业文化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他们提出,战略创新,追求企业与社会双赢i管理创新,追求企业国际一流;机制创新,追求员工队伍素质一流;科技创新,追求企业经济利益;政工创新,追求新的发展动力。该企业的创新文化理念,为其经营活动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

2、用企业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和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通常可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异质性的和有价值的能力。企业文化恰恰可以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基本特征。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需要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企业领导者一旦确认新企业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便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也必然不同。曾有国外学者把文化作为“对付模仿的最有效和最坚固的壁垒”。这种难以模仿主要在于,文化有利于产生企业间的差别,产生企业独特的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说,是企业文化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标签:;  ;  ;  ;  ;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