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乡统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及其对策分析论文_王利修

开展城乡统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及其对策分析论文_王利修

莱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山东省莱阳市 265200

摘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内容、过程、保障措施的反思,指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是深化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切人点,阐述了绿道层次性与相互衔接建设是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各类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探讨了以乡村绿道带动城市绿道建设与提升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从技术创新和体制保障2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规划建设;反思;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态的人居环境需求也日渐高涨。绿道作为一种特殊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其相互连接与交叉形成的绿色网络对改善绿色空间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城乡统筹的含义

“城乡统筹”字面上解释是“城”、“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1.1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现实反思

1.1.1主题功能单一性

欧美绿道发展历程表明,绿道功能经历了单一的休闲功能一休闲、保护优美的自然景观一生态功能、休闲、审美和教育兼具的3个发展变化阶段,完成了绿道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功能的转变;从发展趋势来看,绿道的生态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广东省率先完成的以“慢行系统”为主题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正逐渐影响全国各个省份,成为各地绿道建

设的模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广东着手改变“绿道就是自行车道”观念,强化生态理念的同时,“绿道就是非机动车车道,绿道是慢生活节奏的代表”的想法在全国很多地区蔓延,真正具有生态连接作用或者生态保护意义的绿道建设项目并不多见。

1.2绿道网络层次不足,衔接不够

绿道网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需要从区域层次、地方层次及场所层次3个层次进行规划,并且在各层次上做到相互衔接和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口。层次性丰富、衔接效果好的绿道网对区域内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广东珠三角绿道网络从一开始就注意了县、市、省三级网络的搭配和分工,并建立了省域范围内城乡绿道网骨架,为将来绿道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与我国其他地区绿道建设实践相比,则更多从场所层次来构建绿道网络,更为宏观区域范围的绿道层次规划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为将来绿道的层次布局、各类绿道衔接带来了隐患。

1.3绿道规划建设的管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简单化

美国诸多绿道网络项目的建设成功依赖于美国绿道机构的建立,如负责国家、州、地方不同尺度的绿道网络建设的综合性绿道项目资源保护基金会等。相比较而言,我国多是由建设或城市规划相关部门临时组织人员承担绿道建设任务,因涉及林业、交通、水利等不同部门,从而造成了绿道规划建设效果受制于不同部门的价值取向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绿道建设需涉及景观生态、植物、旅游、交通、城市规划等学科,因此,一般宜由风景园林师主持完成,而目前国内绿道规划设计工作多数由城市规划人员承担,风景园林规划人员鲜有参与。

2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对策

2.1乡村绿道规划建设

2.1.1乡村绿道的提出

乡村绿道是城镇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之间的绿色土地网络的可持续性规划设计与管理,主要包括水网、路网、村网等线性空间,是在原绿道概念的基础上,以广大的乡村线性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目的,促进城乡层面上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等有效连接。表现为具有生态意义的各类自然廊道,具有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的乡村文化景观廊道,或具备游憩功能的各类公园路以及具有生产发展体现经济价值的产业集群带等。

2.2乡村绿道建设内容

结合乡村的环境资源特征以及地理条件,从当前乡村景观的组成要素布局整体性、体系性不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发展宗旨,建设生态保护型、生态修复型、游憩型、产业发展型、文化景观型五大类绿道,发挥乡村绿道在城乡空间中的作用。

2.3实施多层次城乡绿道网络规划与衔接

对各类型乡村绿道按照“区域一地方一场所”3个层次实施。区域层次绿道从国土层面、省域等范围出发,按照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角度有关要求,对各类具有丰富生物资源的线性空间实施有效连接,突破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地方层次从地级市域到县域范围出发,按照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旅游发展的需要,有机组合各类线性空间,发展不同主题绿道,其中,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主题型绿道为上一层次绿道网的分支;场所层次绿道主要为不同村镇、小流域河流、村镇之间道路等,依据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要求建设绿道,构成上一层次绿道分支。各类型、各层次绿道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绿道网。

3措施与建议

3.1规划技术创新

从我国城乡之间环境问题、产业发展需求、人居环境提高等实践出发,因地制宜找到切合我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应用技术,一则需要在欧美绿道规划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二则在现有各类规划行业技术标准基础上指导绿道规划的规范或行业标准。

3.1.1应用技术创新

通过各类国家基金项目或科技专项等形式,在欧美绿道规划应用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土现状和特点,对绿道连接技术,选线技术,反切割、反破碎技术等进行针对性研究,进一步明确绿道具体运用方式,为绿道工程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1.2技术标准制定

在现有的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学等行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依据绿道的特点,通过技术集成方式制定绿道规划的技术标准,明确规划资质、规划人员组成方式、规划过程;形成绿道评价体系、绿道宽度和分布密度等技术指标等。

3.2保障体制

实施绿道网战略,必须强化政府在绿道网建设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公众参与和扩大交流合作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3.2.1政策法规保障

绿道网的实施,一则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有关绿道建设和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形成法规保障体系;二则要加大对绿道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把绿道网战略工程纳入地方建设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中去。

4结语

绿道建设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促进城乡生态、经济、休闲、文化等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绿道规划建设实践在中国的深入,绿道建设也将逐渐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徐文辉.开展城乡统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12,28(6):12-15.

[2]隋玉亭,周玮明.中心城区绿道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宜昌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为例[C]//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

论文作者:王利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开展城乡统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及其对策分析论文_王利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