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传统民俗对于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舞蹈表演艺术的风格走向和审美特征。这种发展趋势对后世舞蹈的表演艺术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民俗使中国舞蹈表演艺术中富有自娱性.表演性.民族性等等。这种发展对后世舞蹈的表演艺术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宣扬中国古代民俗性舞蹈的精华。
关键词:舞蹈;民俗性;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170-01
1.中国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的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宫廷舞蹈。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心情、享乐、歌功颂德的一项重要工具,其表演形式主要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是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中一部分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绝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战乱的频繁,文化受到了破坏,舞蹈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一步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主要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杂技、美术、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形式。戏曲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髓,它主要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中的动作,并加以改造和完善,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20世纪初,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艺术也不断存在着从传统转变为现代的艺术规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不仅在外部受到其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在内部也受到中国本民族自身文化发展需求的影响。在这不断寻求突破创新的过程当中,中国舞蹈的总体呈现出内容多样化、立体化的形式。从传统中吸取精华,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走出新道路,从当代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中找到创作的新方向,使中国舞蹈艺术做到符合社会发展与符合自身需要的并存。
2.简述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一个国家,在中国境内成长的各个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世世代代传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当中最为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形式,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来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
它是民众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延续并享用和传承的一种集合型文化形态,是人们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世俗风尚、宗教信仰、道德伦理、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社会生活等方面人文精神因素的凝聚和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展现。传承于人民,规范于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地域性和变异性等五大特点。民俗涉及生产生活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诸多方面。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3.中国民俗代表性舞蹈
3.1舞蹈《桃夭》
舞蹈中很多的肢体语言都表现于生活当中,比如总所周知的古典群舞《桃夭》。舞蹈《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是第8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由解放军艺术学校选送的由王舸、韩瑾创作的一首汉唐古典舞。舞曲中待嫁少女艳若桃李的面容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四月盛开的桃林之中,妙龄少女们嬉戏玩闹着,少女的清脆笑声伴着桃花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着生机活力的舞姿如同枝头桃花般在这美丽的世界怒放。这幅景象正是当时时代背景下中国女子的传统生活状态,桃花盛开,妙龄女子在桃树下翩翩起舞,展现了当时中国女性日常生活的传统习俗,其中表现形式都以中国古代传统日常为缩影。
其中的舞者曼妙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们轻盈的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一般,整个舞蹈都充斥着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步伐轻盈小巧,正是体现当时女性娇弱、含蓄的古代女性特征,整个舞蹈中女孩的春心萌动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们挥舞着桃色透明的衣袖,粉纱翩翩,在一片片桃花花瓣中蕴藏着的是少女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期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美丽如桃花的少女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有着最美好的想象,粉绢白衣和粉嫩的妆容,待嫁少女那娇羞的眼神,掩面时流露出的女儿家的羞涩,从而体现中国传统女性温文尔雅、端庄贤淑的传统美德。这就是给人希望和憧憬、充满待嫁少女梦幻气息的汉唐舞《桃夭》。
参考文献
[1]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1
[2]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6-01
[3]舞蹈与传统文化.袁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张兰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舞蹈论文; 民俗论文; 中国论文; 艺术论文; 表演艺术论文; 宫廷论文; 传统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