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理科教育改革的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理科论文,新进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来各高等学校在积极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以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办学模式。高等理科教育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尽管仍困难重重,形势有了好的转机。
一、加强和保护基础,调动“教”、“学”积极性
“面向科学、教育事业,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仍是高等理科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发展趋势是少而精、高层次。”这是朱开轩同志在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的高等理科教育深化改革的方针和任务。这次会议后,国家教委于1991、1992年分两批在北京大学等17所高校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学、天文学、力学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专业点建立了5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4年,国家教委又在8所地方综合大学建立了10个“理科基地”。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各“基地”专业点普通配备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基础课,配备了最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辅导员,有的还实行导师制。在教学管理上,许多“基地”专业点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既严格又灵活的动态管理办法。一些学校还采取措施吸引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中的成绩优异者进入科研课题组,从本科入手,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实验训练和能力培养。“基地”专业点的建设,还带动了理科其它专业的改革,取得了“重点建设、普遍受益”的效果。
二、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核心。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形成于50年代,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理科毕业生虽然有基础厚、后劲足等优势,但也暴露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不足等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毕业分配困难。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理科基地”专业点充分利用建设基地的时机,率先开始了教学内容调整、改革的尝试。以北京大学物理系为例,他们在本系《普通物理课》教学改革中,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状况重新组织教材的体系,编写了一套《新概念物理》。对非物理类专业的普通物理课,他们尝试从现代物理的高度选取、组织和阐述基础物理的内容,并把近代物理的有关内容包括在内。这些改革尝试在同行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赞同。通过试讲,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
许多学校把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手段的引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加强实验、实习课教学,增加学生选修课的主动性。“理科基地”专业点普遍把建立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建设规划的重点,其中大部分已建成并开始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学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投入数百万元建立计算机房,改善学生计算机实习条件。一批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也已开发完成并开始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三、扩大服务面向,探索培养应用性理科人才的途径
1990年在兰州召开的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座谈会提出,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侧重于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采取分流培养,扩大理科教育的服务面向,大力促进理科人才流向经济、技术和生产部门,流向厂矿企业和其它应用单位。
为贯彻“兰州会议”精神,国家教委于1992年组织修订并颁发的理科专业目录,新增了一批应用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多数学校一般采取两级分流的办法,把多数理科毕业生培养成为应用性理科人才。一级分流是在专业上分流。综合大学根据学科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兴办了一大批技术科学类专业,工农医科院校在理工(农医)结合的基础上设置了一大批应用理科专业。这使理科教育的专业结构由传统的基础学科专业发展成为基础学科、应用 学科和技术学科三类专业组成的新结构。二级分流是在基础学科类专业中、前期强化共同的基础,后期则按“基础性”和“应用性”两种规格进行分流。经过两级分流后,理科本科教育“基础性”人才与“应用性”人才之比例达到1:3。
各学校从我国国情出发,考虑应用性理科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物点,用多种形式探索培养理科应用性人才的途径。
(1)拓宽专业、按系招生、强化基础、分流培养人才。既重点保护了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又把多数理科人才培养成面向各种实际工作部门的应用性理科人才。(2)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机制引进应用性理科人才培养过程。(3)实行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培养复合型的应用性理科人才。
应用性理科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的探索和改革,虽然时间不长,许多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这些探索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理科教育以培养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单一教育模式,使高等理科教育面向社会需要,拓宽服务面向,实行多规格、多形式办学,走上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轨道。
四、存在问题
几年来,高等理科教育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但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改革有的仅仅是刚刚起步,尚处于试点阶段;有的虽然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教学投入不足的现象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依然存在,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仍然困扰着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当前师资队伍老化、自然减员日趋严重,再加上商业大潮的冲击下教员继续在流失,补充、培养新生力量已是十分紧迫问题。但是由于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不那么容易快速地转化为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成果,因此在经济竞争、创收方面基础学科和专业往往处于劣势,更增加了师资队伍补充的困难。在去年召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全国高等学校理科培养应用性人才经验交流会等会议上,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与会教师和领导关注的焦点,应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
标签: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