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四医院8病室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分析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的措施和效果,以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它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35±3.25)分,对照组为(80.65±3.56)分,P<0.05。结论: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患者病症的改善,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意义重大。
关键词:心血管;重症监护室;舒适护理;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最为多见,加之老年患者年龄因素,身体免疫力下降,各项机体功能衰退,一旦并发心血管疾病将对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重症监护室中收治的患者均为病情严重的病人,患者治疗期间与外界隔离,经常会引起患者不安、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故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项研究以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影响,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严格的检查,并与严重心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随机将200例患者分成了两组,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21岁至80岁,平均年龄(61.52±14.20)岁;观察组中纳入研究对象100例,其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真其中的62例,38例,年龄最大81岁,年龄最小20岁,平均年龄(62.30±15.19)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进行比较,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程序依据标准护理程序和患者的病人需求进行。观察组患者临床中加强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环境护理:因重症监护室中的各种仪器和设备较多,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容易造成紧张和恐慌心理,影响其康复治疗。故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保证监护室中设备和仪器的整齐、洁净,保证病房中温度、湿度适宜,可以适当摆放装饰品,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②心理护理:因重症病房的病人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所以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帮助患者梳理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2];③生理护理:加强患者临床期间的病症变化情况,注意患者有无呕吐、恶心、头痛、尿失禁等症状,一旦发现应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尿管、气管插管患者应做好管道护理。长期卧床者给予可充气床垫铺垫;④疼痛护理:患者麻醉苏醒后会有疼痛感,为此护士严格根据医嘱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患者疼痛、不适,应即刻上报医生处理[3]。
1.3观察指标
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加强监测和记录,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处理。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1.4评价表标准
生活质量:应用QOL-C30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估病人生活质量,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
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法评估护理满意度,选取1~100cm长的刻度尺,刻度越大表示越满意。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35±3.25)分,对照组为(80.65±3.5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多见,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受饮食、作息习惯不良和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影响。心血管患者病情严重时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一旦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发生不利不良事件,将会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心血管患者重症监护室的舒适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舒适护理的实施针对环境、心理、生理、疼痛等内容进行,是一种集个体化和整体化为一身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促进患者治疗期间达到各方面的愉悦状态,促进患者康复。调查研究发现,多数患者认同和接受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的实施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情况,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可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恐惧等心理。此外,护士每天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护理工作,积极、热情的对待每一位患者,重视对患者进行疼痛、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5]。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96.35±3.25)高于对照组(80.65±3.56),P<0.05,证实其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患者病症的改善,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永莉.现阶段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1975.
[2]王瑞平.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风险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1825.
[3]张新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72.
[4]周卫华.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重症监护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164-4164.
[5]马婷,史作霞,宋静,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CCU病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9):852-853.
[6]郝建英.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83-184.
作者简介:
彭碧珍(1978.10——)女,湖南安化人,汉族就职于长沙市第四医院8病室,护理本科,本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彭碧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心血管论文; 舒适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监护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