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1581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 结论 院前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关键词:急救;心肺复苏;多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 of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258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CPR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ale resuscit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wome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outh to mouth and mask oxygenation,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resusci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a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resuscitation in V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VA and pulse electric activit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actors affecting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clude age, ventilation, primary disease, and pre CPR ECG (P<0.05). Conclusion th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clude age, primary disease, ventilation mode, and ECG performance.
[Key words] first ai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ultiple factors
心脏骤停是由于急性原因导致机体丧失血液循环,发生呼吸停顿而处于死亡的一种临界状态,病情危险且紧急,死亡率高[1]。心脏骤停5 min内是黄金抢救时间[2]。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抢救能够为患者争取生命时间,提高生存率。本研究选取本院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影响CPR效果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0例,女98例;年龄16~79岁,平均(46.8±3.5)岁;原发疾病包括多发性外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行CPR后的复苏效果以及与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1.2 复苏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心脏复苏方式,机械性复苏方式主要包括按压心脏、机械通气、电击、除颤等,药物复苏方式主要包括静脉滴注肾上腺素、注射阿托品等。此外应重建循环系统,加强脑细胞保护,监测和治疗原发疾病。
1.3 复苏效果指标
自发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标准:①监测到大动脉发生搏动;②测量平均动脉压(MAP)>7.5 kPa;③ECG显示有正常心律,且上述指标持续时间>10 min。复苏结果等级评定标准如下。成功:达到ROSC的3项标准;有效:达到ROSC的3项标准,但最终还是死亡;无效:心脏、呼吸停止,未达到ROSC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建立统计数据库,1人录入,1人检查纠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Binary Logistic分析,分析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等5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不同因素复苏结果的比较
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
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
本研究共258例患者行CPR,其中28例(10.85%)复苏成功,24例(9.30%)复苏有效, 206例(79.84%)复苏无效。性别差异不是影响CPR结果的独立因素(P>0.05)。张明等[3]对454例患者行CPR,复苏成功率为20.3%(92/45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63:1(52/258),而漳州地区[4]2006~2011年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64∶1、1.95∶1、1.67∶1、1.51∶1、1.79∶1、1.67∶1,这与本组男女比例基本一致,但是与海南海口地区[5-6]的3∶1(100/30)相差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05);年龄为21~40岁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年龄≥81岁者,OR=3.957(P<0.01,OR的95%CI=1.752~9.246),提示年龄是影响复苏效果的关键因素,且复苏成功患者年龄多呈年轻化。
3.2 通气方式
本研究的主要通气方式为气管插管、口对口、面罩给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方式通气患者ROSC的可能性高于口对口方式通气患者。3种通气方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气管插管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要求高,操作中不能耽误时间,操作时间过长会阻碍气道,影响复苏结果;②口对口方式操作简单易学,在无医护人员的情况下通过该方式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7-8];③面罩给氧虽然效果好,但易引起胃胀、反流、吸入异物等问题。选择何种通气方式应根据当前条件来决定[9-10]。
3.3 原发疾病
原发疾病也是影响复苏结果的因素,是ROSC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ROSC的可能性低于多发性外伤患者,提示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脑血管疾病会影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肺系统等,增加了抢救的难度。这与张晓明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孙卉等[12]对2430例患者行CPR,结果显示,影响复苏结果的病因为心源性疾病(51.40%)。袁庆密等[13]对376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疾病能够影响复苏结果(70.21%)。
3.4 CPR前ECG
本研究结果显示,CPR前ECG差异对ROSC有影响,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PEA患者,提示ECG是影响患者复苏效果的独立因素。梁实等[14]对1376例患者行CPR,结果显示,VF的预后效果较好,CPR成功率较高,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张豪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VF是影响CPR结果,也是提高预后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孙菁,孟凡山,计达,等.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1610-1612.
[2]唐从耀,黄欣,张晓瑜,等.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00-2001.
[3]张明,花海明,龚翔,等.院前心肺复苏454例成败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22-1323,1326.
[4]叶巧亮,曾智慧,许志建,等.漳州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的可行性探讨[J].医学综述,2014,20(10):1856-1859.
[5]庄海丽,邱秀媚.海南省海口地区130例创伤急救患者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39-140.
[6]Nishiyama C,Iwamia T,Kawamuraa T,et al.Quality of chest compressions during continuous CPR;comparison between chest compression-only CPR and conventional CPR[J].Resuscitation,2010,81(9):1152-1155.
[7]张宇.院前心肺复苏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4):105-106.
[8]木丽华,徐彬,孙卉,等.266例院前心肺复苏临床分析和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71-172.
[9]马承君,马永才,黄天立,等.心肺复苏领域三个热点问题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456-466.
[10]阿记.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60-161.
[11]张晓明,金鹏,杨华,等.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135-138.
[12]孙卉,肖力屏,钱传云,等.昆明市2430例院前心肺复苏分析[J].云南医药,2013,34(5):376-379.
[13]袁庆密,李夫民,史先启.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2):1961-1962.
[14]梁实,陈清,张文武,等.对院前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21-25.
[15]张豪,梁实,陈清,等.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10):617-620.
论文作者:赵春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因素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有效率论文; 方式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