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隧洞开挖变形观测解析及应用论文_黄鸿铭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建省 福州市 350000

摘要: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通风兼安全洞全长1.240km,隧洞为城门型,尺寸:8.6宽*8.1高,该隧洞前段143米为土洞,覆盖层厚9-49m,成份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稳定性差,为Ⅴ类围岩,需采取专门工程处理。本文通过内空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量测,分析了土质隧洞的围岩变形规律,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质隧洞 变形观测

1测量点、测线布设

用手风钻在初期支护后的外部造孔φ42mm(钢筋嵌入土体不小于300mm,喷射砼后外露控制在50mm),用1:1水泥砂浆或锚固剂进行锚固,钢筋头上黏贴反射片,反射片一面均朝洞口方向,以便于观测。同一基线量测点的固定方向在同一断面及水平线上。观测点周围用红油漆喷涂,观测点同时悬挂标识牌。将精度为0.5秒的全站仪架设在便于观测及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主要采集拱顶测量点1,起拱点2、3的水平距离及边墙上下台阶连接处4、5的水平距离。拱顶高程测量采用全站仪照准拱顶观测点1的反射片十字中心,直接可以测得相对高程及坐标;水平收敛,采用全站仪照准水平收敛量测点2、3、4、5分别测量两点间相对三维坐标。

根据施工需要选取了23个量测断面进行内空收敛的监测;观测断面里程每5m设置一个。每个断面各有六条内空收敛测线,即1-2、1-3、1-4、1-5、2-3、4-5。具体详见附图

2内空收敛量测

采用全站仪及时读取各测点三维坐标,计算收敛值。例:1#点三维坐标(X1、Y1、Z1), 2#点三维坐标(X2、Y2、Z2),1-2测线收敛值计算:

通过测量结果计算各测线收敛累计值,同时计算出各测线的位移速率。

隧洞周边收敛按下式计算:

其中,——初始观测值;——第i次观测值;

收敛速率按下式计算:

(收敛速率=收敛值/观测频率)

为了解开挖面的影响,用下式计算观测面与掌子面的距离:

L=D-D0

其中,L—观测面与掌子面距离;

D—掌子面里程;

D0—观测面里程。

通过观测记录形成的曲线可见,隧洞收敛随时间变化而增大,图中收敛量的瞬间突跳,通常由开挖进尺向前延伸引起,测值偶有下降,是围岩组构中局部范围内的节理裂隙,瞬时出现较大变形的伴生现象。曲线的几何形状可表示为连续的折线。通过分析,从这些监测数据中可发现富含水层土质隧洞收敛有如下变形规律:

(1) 每个监测断面内各测线收敛值差别较大的,水平测线收敛量就明显大于其他测线,说明侧墙朝向洞内变形较大,这是由于隧洞断面开挖后未及时将钢拱架支撑闭合成环,两侧墙墙角受到的约束较小所致。

(2) 隧洞的收敛主要出现在开挖后的短期内。通过观测数据可见第一天内收敛量占其他收敛量很大的比重,要求初期支护尽快进行,以约束变形。隧洞开挖后的前两三天之内,隧洞变形较为明显,之后收敛值也在一定的范围内逐渐增大。说明隧洞围岩具有一定的时间依存性,在外荷载不变情况下,围岩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另一方面与地下水渗透有关,隧洞开挖后,因地下水重新汇集,使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结果使隧洞周围可能出现一定范围的破坏区,破坏区内围岩渗透系数增大,导致围岩变形增大,因此隧洞变形趋于稳定需要较长时间。

(3)在第1个至第5个断面观测期间,发现初期支护后洞身有向内变形的倾向,即刻组织各参建单位的技术专家到现场察看,初步分析决定采取加长锚杆长度、数量和加强排水,在有明显出水点的位置增加随机排水管,原设计锁脚锚杆长度2m,考虑扣除拱架及喷砼厚度30cm,弯钩长度10cm,理论锚固长度仅剩1.6m,锚固长度远远不足,将锚杆长度由原来2m调整为6m,增加锚固长度,同时增加随机锚杆数量。在调整锚杆长度和数量之后进行现场测量,发现变形速率明显减小。

3监测频率

安装反射片后立刻开始进行收敛测点初始值的量测,监测频率参见下表。若遇大雨天气,隧洞渗水变化大情况动态加密量测。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4结论

(1)隧洞开挖后,围岩土及孔隙裂隙水失去支撑环境,形成新的水力坡度,造成渗流,带走部分土颗粒,使粘土产生崩解破坏作用。随着水力坡度变小,变形速度减小,即收敛先快后慢。隧洞开挖后,围岩土体失去平衡状态,应力重新调整,改变土体颗粒流动方向,引起开挖面周围一定范围内土体产生移动,即为松动圈。隧洞收敛量测表明,隧洞开挖后发生明显变形,且各方向收敛量差别较大,水平测线收敛量明显大于其他测线,说明两个侧墙朝洞内变形较大,主要与隧洞高度跨度有关,另外初期支护的钢拱架支撑未及时闭合成环支撑等因素有关。

(2)开挖后一周或更长时间后,隧洞收敛仍无稳定趋势,仍缓慢发展。这是洞壁面上地下水渗透引起围岩应力变化有关,另隧洞围岩具有一定的时间依存性,即围岩具有一定的蠕变特性。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比如加强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增加排水孔,防止围岩中水的渗透,或加强初期支护刚度,增加系统锚杆等。另外,开挖后及时施做钢拱架支撑,尤其是底板横向支撑,要及时闭合成环,钢拱架底部尽可能减少渗水的浸泡,保证支撑基础的承载力。如现场有条件时底板混凝土应当及时衬砌。

(3)通过厦门抽蓄通风兼安全洞土洞围岩监控量测的应用实践,安全测量技术在不影响隧洞施工的情况下,不需要其他机械设备配合,能够快速进行隧洞围岩测量,准确的采集实时数据,根据测量值与控制基准进行比较,判断围岩和初期支护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管理,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经验。

5结束语

隧道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给隧道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隧道施工作业时,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调查分析隧道周边的地质情况,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各种风险事件应对措施,在保障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伟.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隧道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65(8):150-151.

[2]马志国.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数据处理[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5):108-110.

[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2014)

论文作者:黄鸿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  ;  ;  ;  ;  ;  ;  ;  

土质隧洞开挖变形观测解析及应用论文_黄鸿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