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优势与困境论文_邵建明

浙江安都建设有限公司 324100

摘要: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境,本文分析具体困境,并提出解决思路,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发展 困境

一、引言

2017年1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第1417号、第1418号、第1419号3个公告,批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33-2016;批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32-2016;批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31-2016,自2017年6月1日起实施。这些标准的实施意味着装配式建筑已进入实施性阶段,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的推广与发展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二、装配式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区别与联系

在装配式建筑应用过程中,有一些人认为建筑装配化就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或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把几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三者相关联,又有所不同。弄清区别有利于提升认识水平。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特点是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装配化”仅仅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个特征表现,或者说,仅仅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一种生产手段、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路径,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全部。

新型建筑工业化侧重于在建造过程中的某一个“点”,主要指生产建造方式的变革,即区别于传统的粗放式的建造方式,故名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把现场施工改为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的方式。

建筑产业现代化侧重于“链”和“系统”,是基于产业链上的各参与主体、全过程、各环节的资源整合与优化,表征为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分工与合作。而其中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就是这个全过程、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远远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全部内容,它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仅仅是反映了建筑过程中的工业化水平。因此,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其外延要大于新型建筑工业化。

三、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时间最优化

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对工期有更高的可预测性。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大大节约了工序前后衔接时间。

2、制造标准统一

传统建筑物外表面依靠现场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粉刷彩色涂料不出现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难的。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可以轻易做到这点。因为工厂化生产,材料的性能都可随时进行精密控制,制造标准协调统一,图案大小、颜色均匀一致。

3、大开间灵活分割空间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扩大分隔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的灵活性。

4、内外装修可以提前介入

传统建筑主体完成后进场施工装修工程,装配式建筑不必等到主体完成后开始装修,在主体完成一部分以后,就可以进场装修。

装配式建筑在完成±0以下部分即可进场施工景观与外场管线,

水电安装与主体及装修同步实施。

5、低耗,节能环保

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可有效节省能耗,水耗,木模板量,减少垃圾排放量,减少污染。见下表:

四、实施装配式建筑面临的困境

1、成本较高

装配式建筑一大标志就是使用PC。PC(Precast Concrete),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的简称。据悉,PC工厂需要大面积堆场以及配套设备和工具,堆存成本高;PC的运输和吊装成本也比较大;此外需要对配合安装的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这块成本也不低。据某企业的一份资料显示,其一个标准PC工厂项目,国内设备需10690万元,国外设备需13290万元,土地投资需6610万元,总投资超过3亿元。一些施工单位负责人坦言:“如果投个两三千万元就能建个PC厂还行,如果要上亿元,那必须要好好考虑一下了。”根据某住宅小区的调研数据显示,采用PC构件(预制率45%以上)的综合成本要比传统现浇高出不少,PC构件(外墙板、内墙板、楼梯综合价)一立方米最起码要2300元,而现浇混凝土每立方米只需要1600~1800元。成本较高,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大瓶颈。

2、建筑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采用此种结构体系,构件之间的连接以现浇节点为主,将预制PC构件的钢筋伸入现浇构件中锚固连接,保证了房屋的整体性,相比装配式大板结构,质量有明显进步。然而,即使目前PC结构连接方式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构件之间连接点的质量隐患并没有随之挥去。项目封顶后,很难检查连接节点的质量到底如何。而且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还难以保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完全做到保质保量。这需要提升施工人员作业施工水平。

3、配套软件还不到位

作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和路径,建筑装配化无疑是需要鼓励推广的,但目前相关技术标准还不完善、相关鼓励政策还没完全就位了。

首先是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技术标准滞后也是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推广的一大拦路虎,好在今年1月国家住建部发布了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2017年6月1日起实施,这为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提供了工程设计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但业内人士指出,从标准体系而言,还需不断研究加以完善。

其次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良。一个行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内的企业是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有关。目前来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本身的造价一定时期内不会低于现浇剪力墙,在不考虑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此种技术是很难发展的。此外,降低成本、培育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是推进建筑装配化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建筑装配化尚未形成“规划-设计-制造-施工-管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产品,但缺乏统一的整合平台。

五、结束语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建设量极大时间又非常集中,建筑工业化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虽然目前在预制建筑在住宅的发展上有了一些新气象,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产业链也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支持和推动,任重道远。

论文作者:邵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浅析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优势与困境论文_邵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