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江西文化改造的旗帜--兼论江西文化的研究对象_文化论文

提升江西文化改造的旗帜--兼论江西文化的研究对象_文化论文

高扬起再塑赣文化的大旗——试论赣文化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大旗论文,试论论文,研究对象论文,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一年多来,“赣文化热”成为江西文化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从1994年年初开始,首先由一批中青年学者发动,进而得到一些老专家学者的襄助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在多学科、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围“炒”赣文化,掀起了一股灼人的赣文化热潮。说其“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集中地发表了一批研究赣文化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在江西日报、北京日报、江西社会科学、影剧新作等省内外报纸、杂志上刊发大小文章逾百篇,并正式结集出版了两本学术论文专辑。围绕着一个专题,在短时间内如此集中地产生出这么多成果,并在海内外引起广泛的影响,这在江西学术与文化发展史上是鲜见的。

2.相继成立了有关的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赣文化研究所(或赣文化研究中心),并配备了专门的研究工作人员,1995年3月,又在此基础上进而成立全省有代表性的社会团体——赣文化研究会。

3.创造了一些新的学术活动样式。在这次赣文化热中,除了传统的学术研讨、发表论文等活动方式外,还在报纸上推出了整版篇幅的“赣文化系列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同时,有关单位还分别举办了“90年代赣人书展”、“大洋洲青铜文化展”、“赣地民俗展”、“赣服饰展”等,有力地配合了这一热潮的兴起;在江西师大举行的“21世纪与赣文化研讨会”中,还组织了话剧、傩舞、茶艺的演出,赋诗作画的文人雅集,以及参观考察商业企业等一系列活动;学术界主动与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在“华灯晚唱”、“青春Party”、“社会传真”、“晚间800”等版块节目中推出有关节目,拍摄了反映赣地风采的“三国故地行”、“佳山胜水弥陀持”等电视专题片;并在大专院校、机关单位、厂矿企业举办了一系列赣文化讲座。

4.凝聚、团结、推出了一批学术新人。自赣文化热潮骤起,江西学界一改以往习惯于单兵作战和相对封闭的状态,诸多学科的学子在赣文化这一涵盖面极大的课题中找到了自己的契入点,特别是许多学术新人,在赣文化热中崭露头角,他们的专长在赣文化这一课题领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的名字通过各种媒体的传播,为更多的人们所知。在江西的学术舞台上,由赣文化这面大旗指引,汇聚起一大批有责任感、有事是心、有造谐、有潜力的学者,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5.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94年7月23日,省长吴官正、副省长黄懋衡会见南昌大学赣文化研究所及新闻界人士,对赣文化研究与宣传作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搞好赣文化研讨活动提出了要求和希望。7月29日,江西日报以《赣文化:有辉煌的过去,有繁荣的现在,将有美好未来》为题,发表了吴官正省长的这次重要谈话内容,从而将赣文化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随后,抚州、上饶、赣州、九江等地市、临川、金溪、武宁、永修、樟树、湾里等县区也纷纷作出具体反应,相继组织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节”、“研讨会”、“座谈会”及其它多种形式的文化工程活动,从而使赣文化热从学苑走向社会,并在政府行为的支持下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赣文化形成热潮这种现象,是一个值得重视与研究的问题。平心而论,赣文化概念的提出,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一些专家学者千呼万唤“赣江文化”、“赣鄱文化”的问世,但惜乎应者寥寥,后无继人,终未形成气候。为什么到了1994年,赣文化从悄无声迹,陡然间自下而上地蔚然成了大观呢?这是时之使然,势之所趋。江西这块古老的红土地,经过改革开放整整十五年的磨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十分令人惊喜的进步。到1993年底,江西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从长期以来的全国倒数第几位,跃然而上,超过了实力雄厚的陕西省,进入全国第19位。这一位次的递进,意义非同小可,它表明江西的经济实力从全国的下游省份猛进至中游省份,江西经济落后的形象为一匹迅跑疾飞的骏马形象所代替。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决定以浦东为龙头对长江黄金水道的整体开放与开发,以及纵贯江西全境的大京九铁路的修建,这两项重大战略决策,使江西这个于近代因交通优势丧失而中衰的省份,获得了一个新的区位优势,有了一个更为广阔、诱人的发展前景。经济的腾飞需要文化的策应,而文化的复兴又必将推进经济的发展,这两者总是互动的。正是在这样一种经济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赣文化热应运而生。

赣文化热刮起的旋风,唤起了赣人的文化自审意识,振奋了赣人的自豪感,它为策应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应当说可喜可贺。但是,炒热容易炒熟难,总结一年多来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立足于赣文化的根基,并前瞻赣文化再塑的运行轨迹,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加深和统一认识,特别是对于赣文化的研究对象问题,更有必要先进行爬梳整理,归纳成纲。这里,就其中荦荦大端者试分述于下,以求教学界同仁。

1.赣文化的概念

“赣文化”,犹如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青藏文化一样,无疑是一个区域文化的概念。大凡称谓区域,除了地理环境这一相对独立的前提外,在文化内涵与特质上也应区别于周边地区,因而,在一个区域内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我们可以称之谓区域文化。江西这一区域由其历史形成的复杂性所决定,在文化构成上受到过百越、吴楚、中原、客家等文化类型的杂糅,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是同时,赣文化又极具创造力的特点,这就像赣方言跻身于全国八大方言区之一那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以这样说:赣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涵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集合,也不仅仅是简单的雷同,它应是一种具有区域文化特质的亚文化。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赣文化的时空座标、品质特征及结构模试诸多问题。

2.赣文化的源与流

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历史赠予全体赣人的丰厚遗产。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总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追源溯流,条分缕析,弄清楚这一过程,是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远古时代所能留给后人的文字记录十分有限,且挟杂着不少神话与传说,这就给后人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赣巨人、干人、三苗人、百越人、吴人等都曾在江西这块土地上生活过,都有过自己文化遗存的痕迹。这些人之间是否有一种承继关系?抑或杂处于这片土地上?他们各自为治炼赣文化的合金作出过什么伟大贡献?他们与中原文化有何种关联、冲撞和融合?都是需要化大力气才能理清楚的问题。好在近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为研究解释其中的难点,提供了丰富的、珍贵的实物资料。赣文化的“流”较之“源”的问题,似乎更好解决,文献与文物资料更加丰富,特别是前辈学者筚路蓝缕,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今人也在此基础上更上层楼,如周文英教授的《江西文化史》,许怀林教授的《江西史稿》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赣文化流淌的脉络,奠定了框架基础。但是有关赣文化“流”的问题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从先秦到明清,赣文化在周边文化的浸染下,和合创新,累经坎坷,两次中原文化的南迁对赣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那些实质性的影响?大规模的同质异类文化磨合在赣文化形成历史中有什么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典型?赣文化的流变与中华文化发展、甚至世界文化发展的对比研究,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下去的问题。

3.赣文化的特征

一个特定的区域文化,不仅有其源与流的连续性,而且有它在内涵上的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尤其是为该区域内各个群体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这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念使该区域内的人们团结一致,逐渐形成区域性的基本人格。如果将其具体化,赣文化的特征大致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其一、江西的地理环境特征。人杰的摇兰是地灵,江西有一条天然的优良有河流—赣江,它纵贯全境南北,成为北民南移的通道;同时江西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境内抚、修、袁、信诸水同汇于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由此而形成独立的赣鄱水系,可谓“山无傍走,水不外趋”。这一富饶且又相对封闭的地缘环境,加之古时南北交通要道的地位,成了孕育赣文化的温床。其二、赣文化的语言特征。赣方言的典型代表是南昌话和抚州话,它被语言家誉为“古汉语的话化石”,赣方言中的语音、语词、语义、语境都有许多独于其它方言的特殊之处。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还是一种文化的特质表征,它与其它各种物质形态一起,构成了特定条件下的文化面貌。其三,赣人的品格特征。赣文化厚德载物、兼容并蓄的一般特征具体到人格表现上,就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恐怕要区别不同层次和对象进行研究,士人、文人及普通老百姓当然会有共同点,但其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赣人有许多优良品格,但他们的主流品格是什么?除了“文节俱高”外,还能不能概括出赣人更具普遍意义的人格特征?在肯定主流的前提下,是否还需要把握赣人具备普遍意义的性格缺欠?其四、赣文化的模式特征。“文化”是一个大概念,论其文化模式,显然离不开赣人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政治活动,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要透过混沌迷离的现象剥夺出本质的东西,把它提升为一种文化模式特征来表达,才能使赣文化的真面目更加清晰。但这种概括,需要进行大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研究工作,始能功克。

4.赣文化的门类

正象解剖猴子获得对人自身认识的钥匙一样,深刻理解赣文化的哲理意蕴,也需要分门别类作若干专题性的研究,比如说江西的宗教,就是一座丰富而神秘的文化宝库。儒、佛、道三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广至深,而这三家在江西又有着极为厚实的历史积淀:儒家中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始于江西,流播全国;佛家中的禅宗竟有三家五宗的祖庭在江西,出现了慧远、慧能、道一、行思等一大批宗师;道家中的天师道雄踞江西龙虎山六十余代,历二千年,并在其间屡屡对皇庭产生重大牵制影响。可以不夸张地说,江西是个宗教大省,而且颇有自身的特点。如果我们细究一下,可以发现,江西儒学的成“圣”,神学的成“佛”,道学的成“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迫求“内在超越”,它们所要达到的超越境界完全在其内在本心的作用。这种把人看作是主宰自己命运力量的意识,在长期封建社会统治中有其难能可贵的一面,当然也对赣人的审美情趣,社会心态,行为方式起到了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又比如说江西的教育,也是颇值得赣人自豪的。江西古代书院曾领全国之风骚,濂溪、象山、鹅湖、白鹿洞、白鹭洲等书院一直享有盛誉,被视为当时国家级最高学府,出现了周敦颐、朱熹、程颐、程颢、陆象山、王阳明等一大批教育大师,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江西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再比如说革命文化,更是赣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内容。说起江西,人们都会想到八一南昌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会想到建国后曾三次召开中央重要会议的庐山,它们成为江西对外形象的重要内容。因此,革命文化是赣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研究革命文化的时代特征,历史地位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并与赣文化的传统基因相互观照,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发人深思的新的诠释。当然,赣文化的门类绝不仅仅只及于此,江西的文学、艺术、科技及商帮活动等等,无不烙有区域文化的深刻印记,记载了赣文化前行的历史轨迹。同时,就江西全境而言,各地的文化子系统也有不同的差异,赣北与赣南、赣东与赣西,自然条件,人文背景、社会结构,心理认同、行为方式、传统偏好等,也都有着大同下的小异。因此,区别对不同子区域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也是赣文化门类研究中的必要内容。

5.赣文化的载体

赣文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是通过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赣文化是渗透在各种载体之中,顽强而又清晰地表达着它特有的文化信息。因此,研究赣文化,还需要对它的各种载体分别进行探讨。这方面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是文献资料,它包括历代官藏或民间传留下来的各种典册、笔记、诗文、字画、书信、图表、方志、谱谍等等。其二是实物资料,这主要指大量的考古发现,如万年仙人洞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瑞昌铜岭的治炼遗址,吴城、大洋洲的青铜器皿,吉州、洪州、景德镇的瓷器及窑址,还有散落在各地的寺庙、道观、名塔、名桥、民居、匾额、碑刻、墓葬等等。其三是艺术样式,它应涵纳傩舞,弋阳腔、宜黄腔、赣剧、采茶戏直至兴国山歌等多种戏剧演唱艺术形式,还包括茶艺、赣菜、赣服饰、赣民俗等十分庞大的子系统组合。我们只有通过对这些文化载体的深入挖掘,认真清理和分析,才能由小至大,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地把握赣文化的精髓。当然,推陈是为了出新,不薄古更要厚今,研究赣文化的载体,要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放在现时代的环境中来考察,把那些能体现时代主题精神和特征的各种新的文化载体样式,归纳出来并宣传出去。

6.赣文化的价值功能

当今世界,对文化的研究已不是单纯的经院式的学术描述,钩沉稽古,索隐探赜,旁证博引,条分缕析,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目的的手段,就象搭桥是为了过河一样。由此,人们还不得不追问一下:研究赣文化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如果用学术性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赣文化的价值功能究竟有哪些?笔者认为,赣文化的价值功能最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认识功能。我们对生于新、长于期或事于斯的江西大地是不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里的先民们创造了那么辉煌的文化,它的基因令人自豪地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只有充分地认识它们,才能一扫江西人近百年来的自卑感,才能更好地评价这份历史遗惠,振奋起赣人的文化自信心与雄心壮志。其二是导向功能。研究赣文化,宣传再塑赣文化,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步骤,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热爱自己家乡的人很难相信他能热爱自己的国家,只埋首于物质条件的改善终将会向金钱文化俯首称臣,而失去其独立的人格。应当树立起这样的信心,研究、宣传,再塑赣文化的目标,是为了全省4000万人民形成一种新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心理认同和行为方式,其三是参与功能。“文化”不只是一个名词,而且是一个动词;不仅要注重“什么”,更要注重“怎样”。因此可以说,研究赣文化是为了再塑赣文化。在现时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再塑赣文化的过程与改革开放的过程紧密联系起来。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赣文化是我们匡时启智的宝贵历史遗产,而且还要认清文化与经济价值关联的一致性,自觉地在实践中将再塑赣文化与江西的现代化建设挂起钩来。在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人文景观的设计,旅游资源的开发,企业形象的塑造,赣地产品的包装,甚至城镇建设,政府行为等等文化工程,都是为策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舞台。

7.赣文化的未来

展望21世纪,江西人民无不感到兴奋,因为江西自100年前失去交通优势而相对落后,此间,却因大京九铁路的贯通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开放开发而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江西处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带的三个沿海重地的腹部,承接着大海的呼唤,背靠着实力雄厚的中部地区,一些权威人士认为,在今后若干年内,江西有可能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在这种令人鼓舞的前景下,赣文化将会以什么样的走势来展示自己的风貌,江西人将如何抑劣扬优,把自己的品格塑造得更能适应时势发展的需要?赣文化将会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中心如何展示个性,为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一份力量?……这都是令人心旌鼓荡、急欲了解的内容。

赣文化作为一个专门的学问来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无须掩饰,当前它的鼓吹者是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份子。由知识分子的学业见识,职业敏感和精神气质决定,他们对一些重大事情,特别是对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动向,总能较快地予以反应,并可以起到摇旗呐喊、擂鼓助威的作用。但是,塑造崭新的赣文化,这绝非少数文人所能胜任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再塑赣文化的主体只能是他们,是那些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和普通老百姓,是那些具体执行政策的政府官员及运作经济实体的企业家,只有当全体赣人拧在一起使劲时,赣文化的腾飞才能指日可待。

“激浊扬清展奇功,和合创新古今同,回眸前瞻共奋起,再创辉煌唱大风”。让我们在再塑赣文化的大旗感召下,团结进取,为振兴江西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  ;  

提升江西文化改造的旗帜--兼论江西文化的研究对象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