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焕在“中俄金融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 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幕式论文,体制改革论文,中俄论文,坚实论文,上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刘廷焕今天在“中俄金融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作主题演讲时强调,在走向成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新的世纪,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严峻的挑战。他认为,中俄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很大,这为中俄两国金融合作开拓了广阔前景。
当地时间4月17日上午9时,“中俄金融合作论坛”在莫斯科总统饭店隆重开幕。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格拉先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刘廷焕作了主题演讲。来自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70多位金融界人士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刘廷焕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情况。他说,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金融体制改革也逐步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形成了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分工合作的银行组织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银行监管体制,并稳步推进了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他强调,在新的世纪,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严峻的挑战。从国内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中小企业成长要求进一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活力和效率。从国际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国银行业将在优秀人才、优质客户和银行业务方面同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刘廷焕指出,“中俄金融合作论坛”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会议,这对推动中俄加强金融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展现的世纪。他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俄罗斯中央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后应当继续完善、发展这种关系,更多相互交流监管信息,进行银行监管方面的合作。积极研究解决两国贸易结算中的结算渠道、手段和结算工具等具体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俄罗斯商业银行到中国开展业务,鼓励中资银行开拓俄罗斯金融市场,促进两国经贸、金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继续办好“中俄金融合作论坛”,加强两国金融界的学术交流,促进两国经贸、金融的合作。他表示相信,经过两国金融界同行的共同努力,中俄两国金融领域的合作一定会不断向前发展,并为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