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I号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论文_施务务,张杰,葛少波,周静,王玉宝

痤疮I号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论文_施务务,张杰,葛少波,周静,王玉宝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痤疮I号颗粒的制备工艺,为临床科研提供适宜的中药制剂。方法 根据组方药物的性质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设计工艺路线,筛选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该制备工艺制备的痤疮I号颗粒,为临床科研项目提供了适宜的中药制剂,克服了汤剂煎煮不便、服用量大、易霉变等缺点。结论 该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

【关键词】痤疮I号;颗粒;制备工艺

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是青年人常见的皮肤疾病[1-3],是临床上常见而又棘手的疾病,它直接影响患者容貌,为青年人所苦恼[4]。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5]。痤疮I号是由丹参、生地、玄参、麦冬等8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曾作为院内协定制剂(汤剂)在临床上长期应用,目前为本院的医疗机构制剂。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具有凉血解毒、燥湿清热、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热湿毒、瘀血阻滞所致痤疮症,临床疗效确切。传统的汤剂煎煮、携带、使用不方便,口感亦不佳,在申报为医疗机构制剂的同时,我们根据处方药味的性质、剂量和临床需要等进行剂型筛选,制成便于携带和服用的颗粒剂[6]。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丹参、地黄、玄参、麦冬、夏枯草、茵陈、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均购于济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丹参ⅡA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110766-200416);甲醇(色谱纯,天津市四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重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2仪器

RE-200E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东钰制冷有限公司);HG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南京实验仪器厂);DZF-6210真空干燥箱(上海市实验仪器厂);DW-1K调温电热器(通州市申通电热仪器厂);HL-SHZ-95循环水试真空泵(河南巩义市英峪仪器厂);STC2-SC69-02C快速水分测定仪(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BC1-HW.SY21-K8C电热恒温水浴锅(江苏省医疗器械厂);AR1140型电子天平(Adventurer);AS312B超声提取器(上海医疗器械五厂)。

2 制剂工艺

2.1处方组成

地黄20g、玄参20g、麦冬20g、丹参10g、茵陈10g、夏枯草10g、败酱草10g、白花蛇舌草10g,共八味药材。

2.2 用量选择

单处方药材,经优选提取工艺测得该处方的收膏率平均值为13%。即36.7g生药可提取出约4.8g干浸膏,适于制成颗粒剂。为了使颗粒既易于制粒又尽量减少服用量,我们通过预试验,基本确定痤疮I号颗粒的单剂量为10g/次,则可加入辅料量为5.2g,干膏与辅料量之比约为1:1。痤疮I号颗粒剂组方药物可服1日,3次/d,l袋/次,l0g/袋,故1剂须制成30g颗粒[7]。

2.3 提取工艺

按处方比例称取丹参药材,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7.5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的清膏;药渣和其余处方比例的玄参、地黄、麦冬等药材合并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其余两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浓缩

采用减压浓缩,可以隔绝空气,缩短浓缩时间,降低浓缩温度,提高浓缩效率。浓缩时温度为50~70℃,真空度为-0.06~-0.08Mpa。醇提和醇沉药液合并后先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再继续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稠膏,此密度下的稠膏易于与辅料混匀后干燥。

2.5 制粒[8]

可溶性淀粉、糊精、乳糖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制成颗粒能够有效防止药品吸潮、变质,并且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此拟选择糊精和可溶性淀粉作为辅料进行处方筛选。

通过对颗粒的制粒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直接用稠浸膏制粒所需的辅料用量大,由于稠膏较粘,稠膏与辅料不易混匀;而用干浸膏制粒法不仅易制粒,且颗粒色泽均匀,因此我们采用了干浸膏制粒法。将稠浸膏中加入适量辅料混匀,70℃以下减压干燥,辅料补足至处方量,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

2.6 干燥

粉碎后的物料经质检合格后用80%乙醇润湿制软材,12目筛制粒,60~70℃鼓风干燥。

2.7 整粒

干颗粒冷却后,能过10目筛且不能通过60目筛的颗粒为最终所得颗粒。

2.8 包装 整粒后的干颗粒须及时密封包装。

3 结果与讨论

采用该制备工艺制备的痤疮I号颗粒,克服了汤剂煎煮不便、服用量大、易霉质变等缺点。此外,可考虑选择适宜的矫味剂如木糖醇,解决该药味苦难咽之缺点,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度[8]。痤疮I号在临床应用时为1剂服1日,痤疮I号颗粒采用药材超微粉碎、回流提取浓缩等制备工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药材的有效利用,节约了宝贵的中草药资源,但其药效学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莉,李娟,颜敏,等.痤疮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32):16-19.

[2]涂平.痤疮治疗新进展——中国痤疮治疗共识会推荐治疗方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07):421-422.

[3]罗璎,胡冬裴.中西医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1):181-183.

[4]把挹,徐玲玲.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03):298-280.

[5]吴艳,毛越苹,郑捷,等. 痤疮患者治疗情况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04):214-216.

[6]高尚璞,杨芮姗,李咏梅,等.养阴清肺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3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02):134-137.

[7]刘源,叶秋华,莫衍石,等.中医辨证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05):278-281.

[8]邵明贤,史德庆.痤疮颗粒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04,(4):33-34.

基金项目:蚌埠市医疗卫生类科技 指导项目:20140325

论文作者:施务务,张杰,葛少波,周静,王玉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痤疮I号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论文_施务务,张杰,葛少波,周静,王玉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