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论文_张盼盼

浅谈怎样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论文_张盼盼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学校教师 张盼盼

初中选入课本的古诗,细细品来,我们依旧可以从文字直系到诗人的内心深处,感受旷达的胸襟和他们犹存的风骨。因此,教师在教学生积累古诗的同时也应注重赏析,这样才能逐步的在学生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满满的生根发芽,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底色。如何能行之有效的将这些古诗让学生们领会理解,而不仅是为了考试,成为了我教学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是怎样引导学生鉴赏古诗的。

一、品读古诗

常态化的教学总是先从“知背景,析题目”开始,这样却代替了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周汝昌说过:以我的体验,中国文化和艺术最忌一个字:死,最宝贵的是,活。要教活学生,就要教他们这种涵咏玩味的功夫,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死读书。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艺术不是艺术,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所以,让学生自己读出感悟,同学之间交流感受。

二、塑造意境

那有人就会问是不是在古诗教学中不向学生讲解背景,据我了解一般在古诗教学中都是教师讲解背景,那就越俎代庖,将教师的想法取代了学生的初步感悟和思考。现代教学讲究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讲解《天净沙·秋思》时,可以将背景资料,人物简介等以文本的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后,结合资料展开想象将古诗经行拓展写作,重塑意境。有的学生就写到:“在一处偏僻的村庄里,满眼凄凉诗人,来到一片荒凉的古道上,一眼望去在那盘根错节的枯老的树上仿佛听到了乌鸦的叫声,好似在叫孩子回巢。就这样牵着和自己为伴的老马,感受着苍凉的西风,走上了漂泊天涯的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是学生自己的创作,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传达出了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虽诗已老,但意境犹存,而今天又有无数学子也能畅快的表达心中所想。就如托尔斯泰说:艺术不是艺术,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我想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当整堂课结束后,教师在让学生结合所学,在进行创作,或对自己第一个作品进行修改,这是对理解的加深,更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

三、传授技巧

首先,前两个环节是为了传授赏析古诗技巧做铺垫。而赏析古诗也是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的。如《钱塘湖春行》中,我问:“同学们觉得哪句给你的感受最深?”学生们有的说:“我觉得“早、新”好,这两个字和题目照应写了钱塘湖的早春的景象。”我问:“你怎们会挑到具体的字呢?”生:“学语文课文时我们就从具体的字上理解。”听到他这么说,我感悟到语文的知识相通的,看来不需要我们教师强调方法,学生也略知一二,那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和学生一起归类,这类方法叫 “用词”,进而进一步探究这首诗里的词,如动词“争、啄”写出早春热闹的。“渐、浅”,野花生长和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

生:“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乱花对浅草,渐欲对才能,迷人眼对没马蹄。”这时可总结方法为:修辞手法。

其次,当我们学到《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我知道这首诗典故比较多。学生分组把这几个典故演绎成了故事,再现情景。当学生读自己拓展作品时,读到哪个典故哪组学生负责演绎。虽然不能重回历史,我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意境,在让学生重视赏析方法的同时,也能感知诗人情怀,这是文化的积淀,是精神上更高更远的追求。

最后,我强调,总结是伴随着每一首古诗的学习自然发生的,而不是统一时间,统一归类,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想要做归纳,必须是在某个学年段或整个初中的古诗学完后,学生的知识含量里已经包含了这些内容时,才能进行统一的归纳,教学才能自然的发生,效果才更好。

四、诗化语言

虽说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在古诗的课堂上,对教师的语言素养要求更高,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艺术首先包括谈话艺术。”可见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还取决于教师的语言修养。诗化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心旷神怡,融入情景,达到美的享受,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无论用什么方法,演绎也好,多媒体创设情景也好,写作还原也好,都是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有目标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的境界,都是用有形的方法让学生达到无形的语文自由境界。

论文作者:张盼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浅谈怎样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论文_张盼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