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策略
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与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现阶段,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兴致以及受授课教师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导致当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教育预期。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当下首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联系实际生活,加深知识理解出发,探讨了如何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优化。
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单纯讲解式的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在接收新理念的同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践,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改进,使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更加能迎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
例如,在“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是可以共同建立的。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两两相同的明信片,把它们放置到一个盒子中,首先,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课间播放周华健的“朋友”歌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引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接着,教师可以把原先准备好的盒子拿出来,分别让学生从盒子中抽取一张明信片,学生根据自己所抽到的卡片去寻找和自己所抽取明信片一样的学生。然后拿到相同明信片的学生坐到一块,在自己的明信片上写下对方的一些优点,然后根据学生所写的对方的优点,教师做出评判,对于那些相处的较好、了解对方优点比较多且所写优点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此外,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可以将一些和友谊有关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加强学生对友谊的认知。
二、优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只有课堂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才算是成功了。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分析教材,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大纲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时注意选取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较简单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就可以理解透彻,不要画蛇添足,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例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集体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来说的重要性,知道该怎样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协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把学生以四至六人分为一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做到分工的明确性。然后,教师可以就“集体对个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讨论。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具体的分工和合作,进而得出集体对个人都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三、联系实际生活,加深知识理解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做好生活和学习之间的桥梁,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感知到其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二者互相促进,有助于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家的意味”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咨询学生对家的理解,并让学生分别将自己对家的理解纪录下来。然后,老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各自小组分别表演一个“家”的温馨的故事或者画面。这个过程老师不要过多参与,尽量让学生团体内部自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即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表演,并在各自小组表演结束之后,将各自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说明。在同学们分别表演结束之后,大家对于“家”的理解就会产生不同,这个时候,老师再次咨询同学们对家的理解,让学生们分别体会与刚才的认识又有什么不同。在课程的最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之后分别帮家里做一件之前自己没有做过的劳务,看看自己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反应,然后再对家的意味进行体会。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本文囿于篇幅只列举了以上几种方法。事实上,优化教学策略的方法还有很多,广大初中政治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征不断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
参考文献:
[1]陈莹莹,刘亚玲,韩柳.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50.
[2]陈俊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1):52.
论文作者:殷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法治论文; 初中论文; 道德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