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姜帅,韩晓宁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姜帅,韩晓宁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华山卫生院 山东青岛 266200)【摘 要】目的:观察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为改善儿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择2017年在我院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身体的恢复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关键词】风险防范式;儿科护理;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99-01
风险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即发生的时间和造成的后果均不确定。护理风险是指护理时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不良因素。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孩子性情不稳定,家长因过于担心其情绪也会比较焦躁,发生纠纷的可能性较大[1]。风险防范式护理是提前预见风险的发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儿科患者的痛苦,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方式。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1.57±0.43)岁,男95例,女5例;再选择2017年在我院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为(1.52±0.49)岁,男97例,女83例。所有患者均经家长同意参与本项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根据儿科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给予药物或其他方式的治疗[2]。②密切关注儿科患者进行治疗后身体的变化,尤其是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③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④保持患者病房的卫生,注意床单被褥的更换。⑤与家长多沟通,除了告知家长护理时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等方面,还要给予基础的健康知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风险防范式管理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团队建设: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中选择5名护理人员组成风险防范工作组,由风险预见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医院对小组成员进行工作分配,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并且定期召开研讨会议,总结儿科护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风险因素的种类[3]。②加大培训力度。工作组的护理人员要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和专业护理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护理技巧和各类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使用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应急处理方式。在培训期间,小组成员可以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找出最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③规范制度建设。首先要规范儿科护理工作相关的制度内容,设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护理小组的成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反复认真的对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检查和核对,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交接班的交接内容要详细的列明,使接替护理工作的人员可以全面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和治疗进度以及接下来要进行的护理事项,仔细检查药品的用量是否充足,及时补充。④护理差错的记录和总结。护理过程中的差错事件要进行详细客观的记录,规范护理资料的填写要求并定期抽查。差错事件是潜在风险的直观体现,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差错要鼓励上报,护理差错的相关问题要每周或者每月进行总结和研讨,分析造成差错的原因,提出防护措施,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认真落实,以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需要观察的指标包括三方面:①护理差错发生率:分析每位患者的护理文书中记录的护理差错事件包括哪些,每个事件发生了几次。②护理质量评分:选取10名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小组成员除外)组成护理检查组,对风险防范小组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与患者的沟通效果、护理文书的填写规范和护理操作的标准等。检查这些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在0分至100分之间进行打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③护理满意度:家长对医院的护理服务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小于5分代表不满意,大于5分小于8分代表比较满意,大于8分代表非常满意。1.4统计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 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 P<0.05 表示有明显差异。2 结果2.1两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①给患者发放的药物有差错,发生1次(0.56%)。②药物外渗,发生3次(1.67%)。③交接班重要信息没有告知,发生4次(2.22%)。④患者呼叫,护理人员行动缓慢,1次(0.56%)。对照组:①给患者发放的药物有差错,发生5次(2.78%)。②药物外渗,发生7次(3.89%)。③交接班重要信息没有告知,发生8次(4.44%)。④患者呼叫,护理人员行动缓慢,7次(3.89%)。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02)。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观察组在与患者的沟通效果、护理文书的填写规范和护理操作标准等方面的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 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 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x±s),分] 分组 服务态度 沟通效果 文书规范 操作标准 对照组(n=180) 73.23±7.87 74.75±7.85 74.02±9.14 74.15±8.94 观察组(n=180) 84.58±10.43 86.72±9.23 85.29±11.03 84.92±10.35 t值 12.254 13.895 11.023 11.14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比较家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家长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明显。详情见表2。表 2 两组患者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80 56(31.11) 75(41.67) 49(27.22) 131(72.78) 观察组 180 80(44.44) 97(513.89) 3(1.67) 177(98.33) x2值 23.851 p值 0.000 3 讨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预见,提前制定防护措施,减少有害因素的产生是临床护理中有效的护理方法。参考文献[1]刘媛媛. 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方式及施行意义探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1):137-139.[2]张艳华. 细节管理与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比较[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10):1476-1479.[3]宋洁, 张伟.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疗效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2).

论文作者:姜帅,韩晓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姜帅,韩晓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