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建筑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作业风险,这些风险事件一旦发生便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剖析安全生产内容及原则,就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以期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生产管理 ;问题与建议
1建筑安全生产内涵
1.1内容
建筑生产安全是建筑项目在施工时,依据建筑现场情况、施工特性、建筑方式、机械设备运转状况等,来围绕安全生产的方法研究及对策制定。
1.2原则
一是避免盲目的安全控制。盲目的控制是指缺乏目的性的控制,要紧密联系事实进行高效的控制,将安全控制项目落到实处,这样才可以高效保障建筑前线工作者的健康与生命的安全性。二是落实以防范为主的方针。落实以防范为主的方针,首先要知道安全对于提升建筑效率的巨大作用,建筑活动不安全,将会直接降低建筑效率。再者,必须改正不正确的建筑知识,树立正确的建筑安全理念,实现消灭不安全的隐患。仔细探讨在建筑内容、结构布局、风险隐患且必须要合理化解问题。在有关的检查工作里需要认真寻找有概率出现的风险问题因素,每位安全操作者都要有安全责任的意识,对生命负责、对人员负责、以人为本。三是动态化原则。安全与危险是相伴发展的,因此安全控制也要对应的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安全控制的落到实处要在持续的探讨里做好有关责任的定位,在当下这样复杂的全方位的新变化里,安全控制一定要迎合潮流,在动态的情况里持续提升自身,让自身的发展紧贴时代潮流的改变与发展。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
建设项目规模相对较大,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当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虽然在施工过程中并未出现人员的伤亡,但却出现过一次建筑材料掉落的现象。根据完全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对数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发展态势,但是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人数不断增加,所以总体而言,建筑领域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仍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值得引起重视。建筑项目施工的一线操作人员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安全意识较低,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知识相对缺乏。其次,施工安全培训程度不足。多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且施工方并未有效进行相关的培训,从而出现了施工人员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养低下、安全风险意识薄弱,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一情况。
2.2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够规范
我国的建筑施工中除了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比较低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相较于国际上某些发达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建筑市场环境中以及国际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下,这些企业的对于安全管理体制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的阻力,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在不断的建立以及完善自己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这些安全施工管理的体系难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
2.3 建筑安全管理监管机制不够成熟
目前我国许多的相关法令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也通过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规定建筑工程管理的体制,但是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监管机制还不够成熟,所以在这些政策的实际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阻力,各个部门的分工不够明确,对于相关的人才的培训也不够规范,甚至在一些地区,还有一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在未经过专业的培训的情况下就获得了相关的从业资格证,这也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一大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关于加强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3.1重视教育培训与宣传工作,提升全员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从事故教训和监督检查数据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任务还很艰巨。面临的项目管理资源与生产经营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培养熟悉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管理的人才,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要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要加强培训的基础建设,适当增加有效的安全投入,逐步完善培训教育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考核,并通过示范引领、激励措施等手段,营造重视安全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3.2 提高施工安全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我国普遍使用的脚手架、塔吊、安全护板等机械设备的质量难以保证,科技含量低,这就影响到了施工的安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行业已经能够实现较高的机械化水平生产,而我国仍处于较低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所以,建筑行业而在未来发展中,要打破原有技术引进模式,重点培育对施工安全技术人员的研发及投资,强化对高科技建筑技术的普适化,加强研发水平,集中解决安全生产中国所遇到的关键技术性难题。
3.3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借鉴工业化标准,通过引入标准化管理系统理念,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质量安全管理、劳务管理、合约管理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现代化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实施目标是以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为突破,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并持续改进,逐步改变传统的施工组织及现场管理模式,将施工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尽快向现代化高效管理方式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做好了,安全防护设施到位了,规范标准推广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也必然会降低。同时能使建筑工人轻松愉快的工作,切实保障建筑工人的自身利益,真正实现 " 以人为本 ",改善建筑工地生产及生活设施的水平,使“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不再限于口号。降低“环境的不良因素”。发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的引领作用。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服从于标准。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4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控制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的落实,需要多部门多人员的配合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现行的施工过程的五环安全检测和控制体系是目前较为突出的实施方法,具体的内容包括:首先是行业监控管理。监管的主体不仅应该包括施工单位,还应当包括建筑的甲方以及国家政府机关等,要对施工建筑公司的资格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核,坚决不采用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其次,施工企业应对施工现场加强严格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的运行,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再次,甲方预防管理。建筑也应当参与到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当中来,除了关注施工质量之外,还应当关注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保证工程质量能够按时按量完成的同时,能够安全稳定地完成,若当安全事故发生以后,业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以此来警示以后加强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良好竞争力,整个市场也会良性循环发展。最后,保险公司严格检查。在项目施工单位的选用时,就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对所有劳务人员提供一定的保障,保险是最直接的保障。施工单位应当对所有施工人员都购买保险,转移由于人身伤害事故带来的风险。而保险公司则有责任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施工单位也不能就此而降低了对安全管理的意识。
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此,需要分析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以,探析施工事故产生的核心原因,并从安全文化培育、安全施工技术提升、管理机制完善等多重视角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实现“零事故”。
参考文献:
[1]赵挺生,刘显智,唐菁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动态跟踪监控实证研究[J].施工技术,2012,4(22):90~94.
[2]李 慧,张静晓.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与主体身份特征关系诊断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8):157~162.
[3]刘永明.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2664.
论文作者:吴亚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1
标签:建筑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较低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