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区安全隐患与风险防范探究论文_刘广仙

新生儿病区安全隐患与风险防范探究论文_刘广仙

刘广仙

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 邮编:553100

【摘要】我国的新生儿病区属于无陪护的病区,通常收治产后28天内的患儿,由护士24小时对其全程进行护理。由于新生儿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服务对象,因此医院需及早认识到客观存在于新生儿病区且较为隐蔽的各类安全隐患,以便及早制定出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护理安全的风险性,起到防范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究新生儿病区的安全隐患与风险防范的应对方法,通过对新生儿病区的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总结,制定出防范风险的有效方案,以便及时采取,从而有助于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发生,并控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以促进新生儿病区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生儿病区;安全隐患;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多元文化的融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重视其生存质量的问题,加之维权知识的普及,促其维权意识得以强化,使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压力及风险亦随之增加[1]。新生儿病区通常无家属予以陪护,主要由护士对患儿进行全程护理,但由于患儿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与语言功能,且病情较为严重,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抢救及护理的操作极为复杂,所以新生儿病区易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对医疗护理质量产生影响[2]。因此,针对病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何处理好风险防范是医院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新生儿病区的安全隐患作出简要分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防范风险的应对策略。

1.新生儿病区存在的安全隐患

1.1缺乏熟练的专科护理技术

目前,我国许多的临床护士正趋于年轻化,护理业务的知识与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易增加护理安全的风险程度。年轻护士在基础护理理论上不够扎实,其次,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且专科护理技能不够熟练,无法沉稳的应对与处理科室新开展的业务与技术,在操作各类仪器及设备时,上手较为困难[3]。尤其是当医院引进新技术与开发新项目的时候,护理工作的技术程度及技术要求亦随之加大难度,进而增加了护理工作在技术方面的风险性,对护理安全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年轻护士因缺乏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在处理患儿行头皮静脉穿刺操作时,尤其是面对早产儿、循环衰竭患儿等,通常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较低。在配制药物方面,因新生儿病区的新药品较多,且用药方法与剂量相对复杂,易出现剂量换算错误,从而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1.2缺乏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在新生儿科的工作环境相对其他科室而言较为封闭,无患儿家属对其监督,若护士缺乏足够的慎独精神,则不易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若护士护理不当,监测病情时不加以谨慎,易发生医疗事故。例如,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若护理欠妥,则容易出现尿布疹、烫伤、鹅口疮以及寒冷损失综合征等,患儿在行蓝光治疗时应注意其脚踝外擦伤[4]。护士在巡视病房时若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早监测患儿病情的异常,会给患儿病情的恢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问题,而保证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员。新生儿病区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不合格的护士分级培训、不合理的仪器设备管理以及不严格的管理监控等,这些均是给新生儿病区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此外,核心制度不严厉实施,如护理员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以及危急病人抢救制度等,均可导致护士不认真观察病情,未及早发现病症异常,进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或护理失误,最终导致医疗事故发生[5]。

1.3设施设备影响

新生儿病区内常备有许多精密的监护仪、治疗仪等医疗设备,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家属陪护,加之护理员常忙于日常琐碎的护理工作,进而导致部分护理员常借助仪器监测患儿,若医院未对定期检修、校验及维护仪器设备的工作做到位,仪器易发生故障,进而无法及时察觉病情异常,且无法识别病情早期转危的变化,例如,患儿血清葡萄糖值未与微量血糖仪监测的结果符合,患儿实际血气分析结果未与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结果一致,可影响病情的正确判断,对患儿造成损伤。

1.4新生儿局部防御能力弱

早产儿及出生体重极低儿的各器官未发育成熟,通常需对其行静脉高营养补充,以确保体内热卡供应充足,补充的高营养物质均为脂肪乳、高深糖及氨基酸等,其具较高的渗透性,当新生儿出现低钙血症时,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入的过程中, 易外渗引起皮肤局部变性、坏死,严重可致组织出现骨性钙化及功能障碍。加之新生儿的血管通透性高且薄,行局部穿刺发生外渗液、皮肤坏死等缺陷缺氧,护理员需随时改换穿刺部位,对患儿带来较多痛处,此亦为新生儿病区存在的安全隐患。

2.新生儿病区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加强专科护理培训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员的分层级专科护理培训,培训内容重点在于年轻护理员的专科理论与技能,及新生儿危急重症抢救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安排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员指导其他护理员行静脉穿刺的技巧以及穿刺的要领;对于医院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与操作新设备及仪器前,安排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员进行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允许护理员独立操作。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护理员个体技能水平与医疗发展的适应度低的现象愈发明显,因此应加强护理员的护理技能学习,通过提高学历、外出进修等方式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护理专业水平。

对于护士长应着重把控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五查房”制度,即一看,二听、三查。一看,查看新生儿病区的各类登记、交接班记录、重症患儿护理登记、危重患儿治疗及护理记录。二听,仔细听述晨间交班情况,夜间医护协调工作处理。三查,检查晨间与基础的护理状况,夜间护理完成后的情况;每日上午11时检查各患儿治疗及护理后的病情变化,下午2时检查连班工作;下班前对新生儿病区内的全体护理完成状况进行检查,着重检查危重患儿的护理情况。通过严格执行“五查”制度,可及早发现并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强病区的护理安全与治理管理,并得到良性循环发展。对于违规、工作失误的护理员进行批评教育,并予以奖罚处理,以加强各环节的监控力度。

2.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医院需规制并完善新生儿病区风险管理制度,使各项护理操作及危重症急救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由新生儿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一名资历深的护理员组建风险防范小组,检查各项制度实施是否到位,查找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风险防范小组每月定期组织会议分析安全隐患,整改应对措施,以帮助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安全性。

2.3加强人力资源及医疗设备规划

根据新生儿病区实际情况,在工作高峰期采取弹性排班制度,缓解护理员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量。有资料表明,医疗护理事故在夜间、午间及交接班时间段最易发生[6]。因此,医院需加强此时间的护理工作管理,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以降低不必要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在使用新仪器前,医院应组织全科护理员学习仪器操作方法,帮助护理员掌握其性能及用法。建立各台抢救设备档案,制定有关制度,明确有关责任。保证各设备使用前处于完好状态,用完后对其整理与检查,同时安排技师员定期检修与维修,降低设备危险系数。使用设备时,按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加强巡视,密切监视仪器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结果。

2.4加强感染及静脉输注药物外渗预防

因新生儿的各个系统未发育完善,其免疫力较差,易出现高感染率,因此医院需加强预防感染管理,对新生儿病区的特殊区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提高护理员手部卫生意识,定期组织医生、护理员及清洁工学习感染预防的知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依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规范七步洗手法,做到新生儿用品“一用一消毒”原则,减少配奶感染。病区地面需每天采用消毒液擦洗,室内设置挂壁式空气消毒机,定时循环消毒,每月一次环境卫生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应予以改进。定期考查医护员的感染预防知识掌握度,严防发生医院感染。

加强护理员对各类药物性能的熟悉度,在使用静脉高营养等药物时,先评估、选择患儿局部血管,选取合适的头皮静脉与上肢浅静脉,尽量避开关节周围血管、下肢静脉,予以透明医用胶固定,便于查看液体是否外渗,皮肤苍白情况,是否出现肿胀,若出现渗漏,即刻更改部位再行穿刺,适当给予冷敷,收缩血管,防止吸收药物,给予0.25%-0.5%普鲁卡因与38-40℃的25%硫酸镁在渗漏部位分别行封闭、湿敷操作。

3.新生儿病区常见安全隐患事件及其预防、处理

⑴烫伤危险,当热水袋不当使用、沐浴因水温高、配方乳及辐射台的温度高容易造成此安全隐患事件。临床需制定针对性操作规范相关培训并考核,且悬挂相关安全、流程标识,同时护士需严格执行操作,管理者强化检查、监督并及时提醒。⑵新生儿的报错,当出入院相关程序执行、家属查对不严格,腕带使用不规范、识别腕带脱落且未及时弥补容易发生此安全隐患事件。临床需制定严格制度并执行,且护士长、相关质控人员需强化管理监督,事件发生时及时处理。⑶呼吸暂停及心脏骤停,通常因病情的危急变化造成,临床需制定相应的应急程序,并规范流程上墙,组织相关培训及考核,事件发生及时实施抢救并完成复苏后相关处理准备。⑷误吸,喂奶方法不当,或洗胃、吸痰操作不当,严重时可造成窒息、心跳的骤停等。临床需制定严格制度并执行,且护士长、相关质控人员需强化管理监督,事件发生时及时处理。

⑸管路的滑脱,具体包括氧气管、留置针的脱出,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操作相关流程不熟,操作、固定不规范等。临床需加强相关置管护理,规范操作、固定、标识流程,并加强监测及相关培训,制定合理赏罚制度。⑹液体外渗,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用药的特殊性,如果血管、注入法选择不正确,监测不严格极易造成,且事件发生如处理不当,易造成皮肤相关血管组织受损,严重会留疤痕等。临床中需要正确选择相关血管、留置针、输注法,加强监测及局部处理。⑺碰伤、坠落及压伤,由于洗澡保护、运送的不恰当,暖箱操作关门不及时等容易发生此隐患事件,临床需要严格控制并监督相关操作规范预防。⑻蒙被窒息,由于体位的不当安置,睡袋、奶巾不当应用等造成。临床中需加强相关护理人员培训,并合理安置卧位,正确应用睡袋、护理用品,同时制定相关应急程序,执行严格,如此隐患事件发生需及时有效处理。

4.结语

新生儿病区的安全隐患存在多因素并存现象,加强对新生儿病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增强护理员的护理风险意识与工作责任心,掌握全面的专科理论与护理技能,是防范新生儿病区风险的关键。工作制度的完善,操作规程与常规的严格执行、规范化,是营造舒适、安全的新生儿病区护理环境与实现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向全蓉.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z1):62-63.

[2]张荣洁.新生儿病区安全隐患分析与风险防范[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2):77-78.

[3]袁昌玉.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515-1517.

[4]金淑芹,郑淑梅,杨秀兰,等.新生儿监护室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延边医学,2015,23(1):144-146.

[5]顾利燕.安全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3,31(4):358-359.

[6]王敏,赵锐.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与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229-230.

论文作者:刘广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病区安全隐患与风险防范探究论文_刘广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