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研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下教研组工作中观念陈旧、目标模糊、过程粗放、内容随意等高耗低效的粗放型管理弊端,从细化教研专题、指导教学实践、深化研讨反思、凸显学科特点、提升教师素养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以期能提高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研组 精细化 专业 实效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教研组活动质量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更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我认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研组活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
一、当前农村初中教研组工作的现状
1.教研观念陈旧。教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模糊,指令性、应检式和跟风型的校本教研在学校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教研组长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等学校布置任务,教研活动往往是“执行具体事务”;在一些教师的眼中,他们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和创新性,制约了自身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习惯的养成。
2.教研目标模糊。教研活动计划往往是教研组长一个人制定,没有经过全组教师的讨论,部分教研组的教研计划流于形式,满足于应对上级的检查;校本教研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不是在认真分析校情、学情基础上制定的教研目标,从而导致前后教研活动缺乏衔接,难以形成教研特色。
3.教研过程粗放。“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研讨时泛泛而谈,缺少观念的交锋、思维的碰撞。研讨不能做到循序渐进,未能研细、研深、研透,活动中重视研究教材教法,轻视教师行为与学情研究;重视知识传授的研究,轻视教学技能与学法指导的研讨;重视活动的开展,轻视经验的总结与资料的积累。有些集体备课变味,只备不研,最终形成“一人备课众人用,一人主讲大家听”的局面。
4.教研内容随意。研究的内容不是来源于教学实践,如“公开课”局限于表演课的层面,不是常规课的升华,缺乏现实针对性,教研活动只谈常规,缺乏理论的学习和专业的引领,教师没学到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今后学校教研活动的具体措施
1.细化教研专题,提升校本教研实效。确立合适的教研专题和内容历来是教研组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操作环节,教师组长要从细化专题入手,发挥实质性的引领作用,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把专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可以操作的若干小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步骤和途径。
2.指导教学实践,解决课堂实践问题。教研活动的重点在于解决课堂实践问题,教研组长要引导教师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去构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具体做法有:搜集课堂实践性知识技能;剖析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细节,教研时要结合专题,抓住“关键性细节”进行剖析。
3.深化研讨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教学反思”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工作的重点。集体备课首先要以备课组的成员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深刻透彻地研究教材、深入浅出地处理教材,找准学生的发展点,多方收集信息,整合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带着思想、思考、思路来参加集体备课;接着,教研组长要引导各备课组成员将自己深入钻研教材的研究心得、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理念做详细的介绍,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出一条较合理、有创新、可操作的教学思路;集体备课后,教研组长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等进行“二次复备”,再写出更能体现自己教学个性,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情的教案。课例研究就是抓住具体的课堂实例搞教研,引导教师在组内的观课、议课活动中广开言路、相互切磋、寻找真谛,凭借经验及课堂观察,主动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最后由教研组长进行综合点评,通过研究总结,指明努力的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
4.提升教师素养,做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教研组不仅要把本组组员培养成为业务精湛的专家,更要引导组内每位教师成为人格魅力的典范。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以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组长应实施教研活动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增强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课堂,关注教学中最现实的问题,引领教师不断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本松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再思考》。
[2]刘五驹 《别误读了“教学精细化管理”》。
论文作者:赵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5月总第1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教研组论文; 教师论文; 组长论文; 教研活动论文; 自己的论文; 校本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5月总第1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