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论文_杨小红

新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28例妊娠期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28例妊娠期正常妇女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2组样本人群的组间数据(年龄是否不小于35岁、人工流产史是否存在、自然流产史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进行了产前检查、是否在孕早期发生了行房行为、是否在孕早期出现了发热或者感冒等临床症状)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发升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是年龄超过35岁、存在人工流产史、存在自然流产史、未进行产前检查以及进行了孕早期行房、发生了孕早期发热或者感冒,临床上需要针对给予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妊娠期孕妇针对性孕期指导,以促进妊娠期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概率显著性下降。

【关键词】妊娠期;早期自然流产;相关因素

早期自然流产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发病时机是妊娠12周内孕妇,发病机制是未使用任何人工方法而自然导致孕妇体内胚胎或者无独立生存能力胎儿自动脱离母体,胎儿的体重一般均小于1000g,代表妊娠失败,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生命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造成患者极大的精神痛苦,需要得到临床重视[1]。目前,临床上通过大量研究发现[2],诱发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诸多,例如年龄,例如既往流产史等,临床上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患者针对性孕期指导,从根本上提升育龄期夫妇的生殖健康水平并有效预防自然流产发生,促使妊娠成功。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28例患者以及28例妊娠期正常妇女,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28例患者均选自我院所收治的妊娠期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人群选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妊娠期正常妇女中,同样选取28例参与本次探究。研究组中患者年龄在38岁至22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8.21±5.41)岁;对照组中样本人群年龄在37岁至23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7.29±4.98)岁。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样本人群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方法

利用调查表统计2组样本人群的临床资料,方法是专家座谈结合文献查阅,对于初步制定的调查表中内容进行逐项讨论时需要聘请妇科以及流行病专家,对调查表信度以及效度进行检验时需要利用预调查办法。本组探究中共计56份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是: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月经初潮年龄、生育年龄、自然流产史以及人工流产史等,产前检查以及孕早期意外情况等(行房、感冒、发热等)。

调查方式是现场调查,填写完毕后回收并编码录入,整理软件是EpiData 5.0。

1.3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28例妊娠期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以及28例妊娠期正常妇女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经t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X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将2组样本人群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是否不小于35岁、人工流产史是否存在、自然流产史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进行了产前检查、是否在孕早期发生了行房行为、是否在孕早期出现了发热或者感冒等临床症状,发现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参见表1中数据。

3 讨论

自然流产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且诱发因素诸多,发病机制涉及到免疫系统、遗传因素、内分泌系统以及环境因素等,早期自然流产是指妊娠12周内出现自然流产的孕妇,据相关性文献报道[3],早期自然流产诱发的相关性因素主要是胎儿染色体异常,临床表现多数为月经延期或者月经量增多,隐匿性较强,大多数孕妇均不会察觉,这就导致了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王巧英等人[4]研究成果表明,造成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因素不仅包括胎儿遗传缺陷以及母体孕早期受到化学和物理因素刺激,还包括母体自身健康情况,例如,是否存在既往流产史,体质以及年龄等。

本组探究中,通过分析28例妊娠期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相关因素,来获得育龄期妇女针对性孕期保健指导,有效避免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并进一步保障孕妇的妊娠安全。

本组探究结果表明,大于35岁(包含35岁)孕妇、未进行产前检查、存在既往人工流产史以及自然流产史、孕早期感冒或者发热、孕早期行房会导致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概率剧增,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上(包括35岁)孕妇发生自然流产概率明显高于<35岁孕妇的原因可能与孕妇年龄过大诱发染色体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胎儿在孕早期出现了染色体缺陷,进而被孕妇自身免疫机制排斥,进而导致流产出现;孕早期行房可导致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概率剧增原因是前列腺素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及剧烈活动,进而诱发自然流产[5];孕早期出现发热或者感冒时可导致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概率剧增,究其原因,与发热或者感冒时可导致胚胎直接被杀死或者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后间接杀死胚胎[6],极易出现早期自然流产。因此,临床上在给予孕妇保健指导时,务必告之孕妇以上危险因素,以期有效预防早期自然流产发生。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早期自然流产因素诸多,临床上主要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孕期保健指导并给予孕妇优生优育宣传,提醒孕妇注意有效避免诱发早期自然流产的诸多因素,加强孕期保健检测的同时促使育龄期夫妇生殖健康水平显著性提升[7],从根本上有效预防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并保障孕妇的妊娠安全。

参考文献:

[1] 石波, 施雯慧. 早期自然流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6):73-75.

[2] 王玲君, 梁小裕, 江雪娟,等. 浙江台州地区已婚妇女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5, 16(2):116-120.

[3] 梁彩红, 禤洁甜, 汤丽霞,等. 早期自然流产胎儿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J]. 广西医学, 2011, 33(6):691-693.

[4] 王巧英,张晓凤.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407-409.

[5] 吴昊, 唐少华, 刘晓丹,等. 85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7):37-38.

[6] 陈斌利,侯伟,闫晓婷等.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9):1074-1076.

[7] 黄慧卿, 陈雪周, 陈小梅,等. 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25):3167-3169.

论文作者:杨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探究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论文_杨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