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进行分析。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乡一体化、乡村现代化正在迅速改变着乡村原有的景观风貌,乡村的发展也正面临着景观、生态与文化的三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乡村公园这种集休闲娱乐、游憩健身、美化环境于一体的公园模式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广泛青睐。
关键词:乡村公园;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
引言
由于乡村公园形式和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园景观规划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景观规划既要协调好乡村土地的保护与开发、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之间的关系,又要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满足游人的审美需求,还要符合乡村文化气息和乡村村民的风俗习惯。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概述
1.新农村概念
新农村是相对于传统农村、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以及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农村而言的,是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并得到全面实现,农村面貌全面改变后呈现出的农村新景象的农村,它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内涵、新风貌的农村。2005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2006)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乡村公园概念
维伯莱认为:“乡村这个词指的是一个国家的那些地区,它们显示出目前或最近的过去中为土地的粗放利用所支配的清楚迹象。然而按现代地理学辞典解释,“乡村即非城市化地区,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特点的地域综合体。”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概念的理解和划分标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乡村相对于城市人口密度低、聚居规模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相对较简单,生活方式及景观与城市有明显差别等。然而,这里讨论“乡村”与“公园”这两个词的目的是将它们相互融合,通过它们来理解乡村公园的含义。
虽然对于乡村公园的概念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经过对“乡村”和“公园”两词含义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乡村公园具有两大服务主体,一大服务主体是人,乡村公园是为农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观赏健身等活动的公共空间,然而这里所指的农村居民应当具备时代的新观点,应当全面抛弃小农意识;个体和整体素质都要提高,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的新型居民。另一大服务主体是乡村和区域,乡村公园是乡村公共空间和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的界定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既不是指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建设的乡村公园,也不是指一定特殊区域范围内建设的乡村公园,它是指在国家提出的一个政策即在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并将得到全面实现的背景下,已经建成或初步建成的处于城市以外的乡村区域范围内的一种乡村公共绿地的类型,它以公众游憩、观赏娱乐为目的,为乡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观赏健身等活动的公共空间,是乡村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乡村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形态,涵盖美学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的科学模式。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
1.景观空间规划
乡村公园景观的规划要保证良好的空间格局,一方面要保证公园景观中心在空间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乡村公园要表现出具有控制性的景观中心,其他景观围绕其展开,这样的景观中心往往在视觉上具有绝对冲击力,在体量或形象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规划中要加以强化;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决定空间形式感的景观空间的轴线。空间对称中轴线与不对称的流水性轴线都产生不同特点的空间格局,乡村公园景观总体规划中强调中轴线的中心地位,而区域规划要结合流水轴线的控制地位,与此同时,乡村公园也需要运用绿化等造景手段加强景观空间格局的表现性。
2.绿化景观规划
乡村公园绿地景观规划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以构建乡村特色的公园环境,并以人为本,构建生态绿色空间,在景观优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内涵丰富,空间舒适度强,具有高度生态功效的游憩观赏空间。为使乡村居民舒适的公园绿化环境,要以人性化的游园环境和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来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
3.景观结构规划
点状景观结构模式。点状景观结构模式一般由分布较为集中的文化实体景观组群形成乡村公园的景观节点。点状景观结构由于景观形象和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凝聚性,较易形成以一个景观组群为核心,其他景观单元向外围逐级扩展辐射,以绿化景观为陪衬的景观结构。
线状景观结构模式。线状景观结构模式是指由狭长的线状文化实体景观组群或者多个景点以线状形式组合所形成的公园景观结构模型。线状景观结构由于景观形象和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连续性,较易形成以一系列串珠状的文化实体景观组群为依托,以人工绿化景观为陪衬的线状景观格局。
面状景观结构模式。面状景观结构模式是指由点状景观群、线状景观群或点状景观和线状遗址景观共同形成的景观网络状结构。该种类型的景观结构具有景观类型多样,景观内容丰富的特征。而这种模式的乡村公园往往由于位于经济宽裕的乡村,并且乡村居民的思想观念时代性强,客观环境优越等因素而兴建成为大型的综合性面状景观结构。
4.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与艺术虽然不同,甚至经常处于对立状态中,但是它们也可以和谐共处。生态环境规划,是解决一种生态问题的方法。乡村公园的生态环境规划,需要强调公园的生态背景,突出生态主题,以人为本,尤其要注重植物群落的规划,保证组成乡村公园的植物群落有乔木植物群落、灌木植物群落、草本花卉植物群落、藤本植物群落以及部分湿生植物群落等的植物品种多样以及它们的综合体,在构成上具有乔木—灌木—草本的结构特征。同时,在乡村公园生态环境规划中还要考虑许多种的动物和微生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正是它们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以及由此构成了丰富的生态景观。
5.视线体系规划
游人在游憩和观赏的过程中,对乡村公园景观的感知、体验和审美,都是通过视觉来实现的,而公园景观的视觉功能又是由公园视线体系控制的。因此,要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公园景观环境,就需要分析视觉空间感受与视觉景观的相互关系,优化乡村公园的视线体系。乡村公园的视线体系规划是从景观资源的角度分析,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运用视觉透视规律以获取视觉美感的方式和途径,以创造出优美良好的视觉景观环境。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公园形式,乡村公园在景观上侧重于建设适应乡村居民生活的内容和元素,在文化上侧重于承载该历史地段所表现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扬,在生态上侧重于乡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国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模式初探[J].黄春华,王玮.福建建筑.2010(04)
[2]浅谈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的建设[J].徐立.科技资讯.2009(13)
[3]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J].王俊翔.科技信息.2009(09)
[4]新农村生态景观的规划建设[J].朱文涛.科技资讯.2009(18)
论文作者:涂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公园论文; 新农村论文; 结构论文; 线状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