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与科学文化——论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刘咏梅
(山西省科学技术馆,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指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大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科技馆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是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社会教育阵地,应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科技馆;科学文化;科学素质;文化修养
通过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公众学科学、爱科学,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是科普工作者的工作追求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科技馆作为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平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16—2020年)》的具体实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也对科技馆的建设理念及展教思想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科技馆如何对自身功能进行定位,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性格会表现得更加形象、鲜明,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我们要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为表现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
1 我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极大提高
科学文化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因此,科学文化素质简单来讲就是将学校教给我们的科学技术、人文社科类的知识,通过我们的语言、文字和举手投足反映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同时具有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①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③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不够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④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⑤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体系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⑥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摘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16—2020年)》)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人们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国外的天比国内的天蓝!国外的景比国内的景美!国外的水比国内的水甜!外面的食品比国内的食品安全!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这就涉及到国民的自身素质的问题了。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做到保护环境、尊重大自然了吗?我们做到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了吗?在面对饮用水污染、五花八门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我们是否做到问心无愧?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崇尚科学、提升文化修养方面尤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无视法律、违背道德的行为普遍存在。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中,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例如大多数孩子盲目追星,崇拜的偶像无一例外是演艺明星,说起歌星、影星如数家珍,却不知道“两弹一星”“神州系列”等科技功勋的名字、事迹;一些青少年出入网吧,废寝忘食,沉迷于网络游戏,却对科教节目、书籍不屑一顾,导致青少年沉迷于虚无的幻境中不能自拔,青少年犯罪率飙升,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大力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倡导崇高理念,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已经刻不容缓。同时,更要加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山西省科学技术馆2018年组织开展的“体验四大发明,感受科技魅力”的主题活动中,参加活动的6~12岁的小学生中,超过70%的孩子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通过教师的辅导讲解和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使孩子们追根溯源,深入了解了四大发明的历史演变进程。
科技馆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宣传科普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教育机构,是我国科普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作用,组织社会科技和教育力量,举办科普展览教育及相关活动,并创造公众主动参与的条件,培育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求知、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和参与科学技术进步的意识。科技馆是一种新型的科教事业,展示出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精华之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示、参与、教育、研发等功能的有效结合。
科技馆是新型的社会教育阵地,是以展示、培训、实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平台。其中,展示教育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从展示教育的方式看,传统的科技馆以展品陈列、展示为主,甚至在展品前摆放“请勿动手”的警示,要求观众只能看,只能想,就是不能动手,限制了参观者的实践性、操作性。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馆不应该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应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它是学校正规教育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它以最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象化手法,启迪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灵感,把自然、物质、能源、生命等等大量的科学知识介绍给他们,从而使其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科技馆应该从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探索性等方面使展品、展览更科学化、更人性化,使其更能全面地反映科学的原理及应用。
2 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2.1 科技馆的任务与功能
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尊崇科学文化之风,只有科技文化力量才能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营造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具有紧迫性。
2.2 科技馆教育的社会地位
科技馆是公众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殿堂之一。新时期的科技馆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必须努力打造有利于受教育者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环境,提升每一个受教育者学习科学文化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至此,科技馆已成为学校与社会、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最有效的调和剂与催化剂,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社会教育阵地。
除此之外,科技馆还应多举办一些科普培训、科普公益讲座等活动,科普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特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成人,在提高就业率和拓宽择业范围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长培训的对象通常面向在校的中小学生,必要的特长培训对于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及发展前途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科普讲座作为面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社会公益课堂,是广大公众增强科学意识、接受科学知识、充实精神营养的好场所。科普讲座必须做到纯公益性、知识性、启迪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听众,使之成为切实履行科技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载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科普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普不仅成为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途径,更是提升公众科技素养、发展创新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当今时代,要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一定要加强文化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那么,新时期的科技馆应如何强化自身的教育功能,来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快速提高呢?
3 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我国在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是加大了对科学文化社会教育的重视和发展力度,各省市大力发展科技馆建设,省级科技馆、市县级科技馆层出不穷,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相结合,加大受众范围,更有科普大篷车将科普宣传教育的力量渗透到偏远地区,使科技馆成为了能与时俱进、展现最新科技水平的最有效的社会科普教育平台。近年来,各地更是将科技馆等场馆教育机构列为公益一类教育机构,由政府买单,实现对社会公众完全免费开放,吸引各个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社会大众积极走进科技馆,使科技馆成为公众接受科学素质教育首选的,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重要阵地。
3.1 科普教育理念的更新
2)不同积云参数化方案对不同量级降水预报的优劣不同,且没有一种积云方案对所有量级降水预报结果都较优。对于24 h累积降水,SAS方案的RMSE和ACC较优,G3D的ACC评分较高,但是RMSE也较大;小雨量级的TS评分,Tiedtke方案结果较好,GD方案次之;中雨量级的TS评分,KF方案优于其他,SAS方案次之;大雨量级的TS评分,SAS方案最优;暴雨量级的TS评分,GD方案较优,SAS方案最差。对于6 h和3 h的累积降水,SAS方案的RMSE和ACC评估结果较优,Tiedtke方案的TS评分结果较优。整体来看,SAS、Tiedtke、GD积云参数化方案预报的结果较稳定。
科技馆教育的局限性还体现在运营理念上。科技馆的常设展览均有固定性、展期长、耗资大、更新率低等特点,受众面仅仅局限在有条件来科技馆参观的群体,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群体却无缘领略,使得相当多的科普教育的空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填补。因此,科技馆不仅要“引进来”,还必须“走出去”,积极开展一些主题新颖、展期短、耗资少、时效性强的小型临时展览,方便、快捷、高效地把科普知识传播给更多、更广的群体。
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将成今后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云南省邮政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全省范围内的电子面单使用率达80%,大幅降低面单纸张耗材用量。同时,在快递中转场地,快递行业还积极推广使用中转箱、笼车等设备,用可循环中转袋(箱)替代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目前云南邮政EMS、顺丰、品骏、百世快递等已使用可循环帆布袋。
3.2 努力创新机制,完善展教功能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向学生发布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网络作业。通过建立丰富的网络题库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的不同及考核目的的差异,按知识点或章节实现作业的自动组卷[3],实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个性化考核。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不同,实现网络作业的层次化设计,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难度以及作业的数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达到事半功倍的考核效果。并且将设计的作业题目与专业结合,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点的记忆,并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科技馆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一个科技馆办得成功与否,硬件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人才软实力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加强公民的科学素质教育,需要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科普人才队伍,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无穷的想象力是任何展品都无法替代的。但是,目前的普遍现象是科技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与专业人才严重紧缺的矛盾相当突出,这就需要科技馆从自身工作需求的角度出发,从以下渠道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一大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科技馆专业人才队伍。
3.3.1 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内部学习与馆际交流
科技馆是公众科学普及的殿堂,除了要对基础科学进行展示和教育外,还要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科技热点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科技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吸引更多公众参观科技馆的有效途径之一。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高新技术,如何将深奥的科学原理和复杂的科学技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科技馆,不仅是对广大科技馆工作者的严峻挑战,也是科技馆研发、更新改造面临的一大难题。一个好的科技馆,必须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创新科学传播方式,丰富活动类型,打造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科普盛宴,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场馆之间、人与科普展览活动之间的有效融合,让观众的参与互动更加智能和便捷。
科技馆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依靠科技馆工作者的聪明才智,要培养优秀的科技馆专业人才,就要我们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专业培训,使员工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增强竞争力。同时通过专业的学习、培训,让大家更加关注世界科学教育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科技馆的教育理念,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与各省市科技馆进行馆际间的学术与专业技能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第五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中,山西科技馆由于成绩斐然,吸引了以上海科技馆为首的一大批兄弟馆前来交流学习,从辅导员的培训、管理到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交流,同时还对科技馆发展前沿问题、线上教育的开展以及教育活动在科技馆场馆工作中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通过交流学习,双方均受益匪浅,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战斗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3.3.2 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丰富科技馆人才队伍
近年来,泥石流灾害研究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并且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也大不相同,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地区泥石流领域的研究与交流日益加深,泥石流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观念等趋于统一。就我国而言,针对泥石流的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以致于对泥石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观测趋于同步展开。
科技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展示科技文化最新技术水平的教育平台,因此,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来开展专业对口的辅导、教育工作,但是大多数科技馆都存在专业人才队伍紧缺、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大社会公开招聘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解决编制、工资待遇、技术职称等实际问题来减少人才流失现象,为科技馆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另外,可以通过招募科研单位、高校等机构的退休或成熟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志愿者,补充科技馆专业技术辅导力量,以较高的层次提高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实力和水平;加强对科普人才的培训,包括科技馆外的科技人才力量,如流动科技馆在巡展地区培养一批当地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的科普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些科普工作的社会力量不可小觑。
4 结语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把国民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科技馆凭借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地位,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中承担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历史使命。作为科普工作者,尤其要秉承工作职责,加强创新理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们开辟的广阔新天地里,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施展我们的才华,使更多的青少年树立科学梦想,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
参考文献:
[1]黄体茂.关于科技馆创新的思考[G]//科技馆研究文选:1998—2005,2006.
[2]刘吉东.关于科技馆建设和发展问题的讨论[G]//科技馆研究文选:1998—2005,2006.
[3]崔希栋.科技馆展品的创新[G]//科技馆研究文选:1998—2005,2006.
[4]贾彤宇.巡回展览在科技馆中的作用[G]//科技馆研究文选:1998—2005,2006.
[5]张承光.愿你与新世纪同行——中国科技馆第三期工程建设与构想[G]//科技馆研究文选:1998—2005,2006.
[6]朱幼文.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历程的回顾[G]//科技馆研究文选:1998—2005,2006.
[7]王美玲.不断提高科技馆的发展水平[G]//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2004.
[8]孙婷.科技馆是科技教育的阵地[G]//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2004.
[9]柏劲松.科技馆的完善与持续发展之路[G]//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2004.
[10]崔志明.对完善中小型科技馆教育功能的思考[G]//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2004.
[11]路幸会.浅析科技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G]//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2004.
[12]国务院.国发〔2005〕44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S].2006-03-20.
文章编号:2095-6835(2019)01-0116-03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9.01.116
〔编辑:王霞〕
标签:科技馆论文; 科学文化论文; 科学素质论文; 文化修养论文; 山西省科学技术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