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经济的依存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依存性论文,美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认为,随着一国对外依存度的提高,该国经济增长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将日益加大。然而,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却一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和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中保持强劲增长。本文试图从中美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美国经济波动的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1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656(2004)01—0037—05
2000年初以来,一方面是世界经济一直徘徊于衰退和缓慢增长的不景气之中,特别是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首次衰退和较长时间的不景气;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得到了比以前更快的发展,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依存度也比以前有更明显的提高。按理说,由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依存度的提高,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时,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受到较大的影响。可是,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却一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和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中保持强劲增长。这不仅有悖于国际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也使许多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预测时屡屡失算。因此,如何认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美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美国经济波动的相关性。
从中美贸易看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从2000年美国经济出现较大波动以来中美贸易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入手,考察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521.0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的20.9%;2001年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542.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4.2%;2002年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又增加到699.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8.9%。
正如美国商务部所说,美国经济衰退使美国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世界商品进入美国的整体水平下降。而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不仅没有下降,相反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表明,受经济波动影响而收入下降的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表1 2000—2002年中国对美国贸易统计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
2.从中国对外贸易的国别构成来看,美国已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最大市场。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2002年,在商品贸易总额上,美国始终保持着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同时,在中国对外商品出口的国别构成中,美国始终占有最大的比重(见表2)。通过横向比较可见,2002年1-8月份,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所占比例比2001年增长1.0%,对日本出口所占比例减少2.0%,对欧盟出口所占比例减少0.7%。
表2 2000—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国别构成 (%)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
3.在中国对美国制成品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中,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农产品、飞机、电站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机械设备等;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鞋类、服装、玩具、家电、普通机床、五金产品、灯具和家具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
近年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1999年对美商品出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价值137.64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额的32.8%,在中国机械运输设备商品出口总额中,对美出口也占到了23.4%的比重。然而,这些机电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据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2年的统计,中国家电产品的整机出口单价一般为同类产品进口单价的1/5—1/3。
以上美国经济波动对中美贸易从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能完全从国际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中得到说明。
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都说明,自由贸易可使交易双方获得由此带来的好处。当我们把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般原理用以分析美国经济正常运行条件下的中美贸易时,这些原理是适用的。因为中美两国的比较优势或者说要素禀赋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以劳动力丰富、美国以资本、技术密集分别凝聚于各自的产品之中,构成了具有典型理论分析意义的国际贸易的现实基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贸易一般原理以贸易双方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为分析背景,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双边贸易的任一方在经济衰退时给另一方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以美国经济波动为分析前提,探讨中美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不仅要利用国际贸易原理的分析框架,同时要运用经济学的其他理论工具。
微观经济学的需求规律与弹性理论为我们解释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需求规律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下跌时,需求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反而增加,这就是“吉芬商品”(Giffen goods)。吉芬商品所描述的是爱尔兰1845年发生灾荒时,马铃薯价格急剧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增加的情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人们实际收入急剧下降时,不得不增加对低档商品的消费。现在,当一国经济不景气,公众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不确定性增加时,吉芬商品似乎已不再专指马铃薯,也不再专指食品,而成为低档商品的代名词。可见,探讨美国经济衰退对中美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其前提条件与“吉芬商品”出现的背景相似——经济衰退导致居民的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下降。不同的是,美国市场上的中国商品销售量的增加不是因为价格的上涨,而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可替代的生活消费品,中国商品的价廉物美所体现的竞争优势。
弹性理论告诉我们,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可正可负,并可据此来判别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消费者会减少消费支出;当消费者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经济学称此为正常品(normal goods)。其中,弹性系数大于1的,叫奢侈品(luxury goods);弹性系数大于0小于1的,叫必需品(necessities)。必需品由于人们为满足基本消费需要,即使在收入下降时,也不能减少对它们的消费。同时,在人们的生活消费品已经得到基本满足的国家中,即使在人们的收入提高时,也不会更多地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支出。这说明,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其需求量变动较小。可见,这部分商品是缺乏收入弹性的。同时,在经济生活中,当经济学家对人们消费的商品进行更全面的考察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消费品的弹性均为正值。有些产品,当人们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反而减少。于是,他们把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产品称为劣等品(inferior goods)。那些低档的日用消费品,就可能具有负的收入弹性,因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多地购买高档的消费品取而代之。
把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需求原理,用于分析开放条件下两国间的商品需求,主要基于如下事实:(1)经济全球化已经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具体地说,在美国,由于劳动力价格比较昂贵,导致美国生产低档日用消费品的厂商让出该市场,或者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或地区,再将产品返销美国。(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一方面以自有资源生产并大量出口制成品,另一方面承接从海外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这些生产都很大程度上以海外为目标市场。这两点构成微观意义上中国对美出口的市场基础。(3)中美两国要素禀赋不同,中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因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美国资本丰富、技术水平高,因此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4)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中美间商品的物价水平不受汇价波动的影响。这两点构成微观意义上中国对美出口的价值基础。
以上分析说明,在美国经济衰退,进口增长减缓甚至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出口商品量反而增加,这同中美两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是直接相关的,这正是我们以往在进行进出口贸易预测时较少注意到的因素。
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看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1年之前连续多年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2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1992年以前一直较少,1992年美国对华实际投资金额首次超过5亿美元,1993年超过20亿美元,1995年超过30亿美元,1999年超过40亿美元,2000年以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2001年达到48.6亿美元。
表3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及其所占比重(1990—2001年)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方网站统计资料http://www.moftee.gov.cn/table/wzfj
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新批美国对华投资项目1457个,增长18.74%,合同外资金额43.57亿美元,增长17.38%;美商实际投资24.54亿美元,增长19.71%。目前美国500家大企业中已有300多家在中国投资。截至2002年6月底,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累计已达35363个,合同美资724.8亿美元,美方实际投入369.24亿美元。美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对华实际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已遍及机械、冶金、石油、电子、通讯、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农业、医药、环保、金融、保险等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美国通用汽车、摩托罗拉、朗讯科技、可口可乐、杜邦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IBM、施乐公司、惠普公司、戴尔公司等都已在中国投资,并取得了成功。通用汽车在上海合资生产的别克汽车,投产当年就获得了6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系列饮料,已占据中国饮料市场1/4的份额。5年前,中国还只是柯达公司在全球的第17大市场,目前已跃居第1位。同时,与直接投资相关的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也在迅速发展。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美国沃尔玛公司在中国已有几十家分店,且数量还在陆续增加。美国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也已进入中国市场。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美国的一些大企业还把在中国加工生产的产品再出口到世界各地。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达34亿美元,设立了8家合资企业,这些企业2000年出口达到十几亿美元,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第1名。美国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从其投资额总量的不断扩大,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展可见一斑。
虽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占其每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还很小,但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对华投资的迅速增长仍然令人瞩目。特别是2000年美国经济出现低迷气象以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反而更快增长,这更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相似,美国在华投资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约占65%),服务业次之(约占33%),农业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中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比如个人电脑的低端零部件生产和整机的装配安装环节。2.中国以前在金融、零售等服务业领域对外资的开放有限。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美资投入到中国的服务业和农业中。据美国商务部提供的信息,美国投资者认为,未来中国大陆最能吸引美国投资的行业主要有:农业及相关的农业机械与农药制剂业、精加工化学产品、电信通讯业、电脑软件业、法律咨询业、建筑加工合成材料业、医学药品及医学仪器设备业、污染控制设备、航空业和旅游业等几个行业。对美国投资者来说,未来美国投资中国的产业将以技术含量高、人才素质要求高和附加价值高的“三高”产业为主,只有充分利用中国的高素质而又廉价的劳动力,才能真正分享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额经济效益。美国商务部曾多次提出,不要只把眼光放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对于美国投资者,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主要不是其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而是巨大的市场潜力。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美国及其它主要的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投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高新技术领域、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很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设在了中国。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农业方面,外资进入的速度也很快,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业制造业虽然仍将是外商投资最多的产业部门,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有明显上升。
从相关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所取得的盈利水平是很高的。1997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和国家统计局评出的中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有50家美国企业。这50家美国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为12.7亿元人民币,利润1.8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0.3亿元人民币。而全国500家最大外资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为9.4亿元人民币,利润68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9.8亿元人民币。50家最大美资企业的经营业绩明显高于全国最大500家外资企业的平均水平。目前,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的可乐、汽水,柯达公司的胶卷,宝洁公司的护发护肤品,Novell的电子办公产品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均位居同业首位,甚至控制了50%以上的市场。
对美国投资者来说,中国的投资场所无疑是诱人的。2000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衰退和长时间的持续低迷状态,在美国国内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大量资本必然要投向更有利可图的海外投资场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正好向美国投资者展现一片美好的投资前景的蓝图。“西方不亮东方亮”,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制定合理的相应政策,一定能吸引更多的美国资本到中国来投资。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美国的经济波动未必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在中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能将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在世界经济波动中取得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