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用爱和智慧指引道路_唐娜论文

外教:用爱和智慧指引道路_唐娜论文

国外班主任:以爱与智慧引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与论文,班主任论文,国外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成长路上谁帮他们“扫雷”?很多国家也少不了类似我们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老师。让我们读读下面这些学生、老师、校长的口述实录,认识这些“引路人”。

新加坡:细节育人无微不至

我是一名新加坡的中学教师。能走上这条路,当年的班主任张老师是重要的“引路人”。

张老师每天与我们相处的时间颇长。在校内,她就是我们的母亲,努力为我们营造适于成长的环境——她在教室角落里摆了一柜子好书,鼓励我们阅读;她把各种水果切好给我们吃,提醒我们摄取足够的纤维素;她让我们在花圃中酝酿心情学写俳句;她会抽查我们的书包,确保我们使用书签而不乱折书页;她关照我们带足够的水上学,平日把书包收拾整齐。她对我们相当严厉,但我们毫不介意,因为她最公平,会向全班解释她的要求背后的想法;她常用犀利的眼光关注着我们,但若谁有一丁点优秀的表现,她就立即在全班表扬,让大家学习好榜样。

(刘燕燕)

美国:协调沟通化解僵局

唐娜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事务主任,面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学生,唐娜扮演着协调者兼沟通者的角色。

有一次,学校号召各国学生组织一台表演,来展示自己祖国的文化和习俗。此事由唐娜负责,这可把她兴奋坏了,忙里忙外。但是没想到,当动员到巴基斯坦和印度同学的时候,矛盾产生了。两个“邻国”要合在一起演出,却为了谁的国旗挂在上方,谁的表演排在第一位争吵了起来。眼看一件好事要不欢而散,这时,唐娜召集双方开了一个会。

我的巴基斯坦室友事后说:“从没有看到唐娜这样严肃。”唐娜说:“我了解你们两国间的争议,也理解你们各有主张,但这次活动提供了一个向同学们展示你们国家优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舞台,难道你们真想为了细节上的分歧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吗?”唐娜的话显然起了作用,我的室友又恢复了彩排,两国同学经过了这次风波也变得更谦让了。

(徐云程)

泰国:教室布置像家一样

在泰国的中学,通常一个班级设两名班主任,一男一女。因为泰国人认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学校也需要建立像家庭一样的机制,就是有父亲有母亲,两者缺一不可。每天早上班里会有一堂“家庭环境”课。老师会刻意将教室布置得像家里一样,为的就是让学生放松,行为举止变得像在家里那么无拘无束。之后,老师会把观察到的学生流露出的种种信息转达给学校里专设的心理分析师,由分析师从专业角度帮助探究成因,寻求解决方案。

(佩茜)

俄罗斯:争当“最佳班主任”

在俄罗斯许多城市,每年都举行别开生面的“最佳班主任”大赛。评委要现场测试他们的应变力、创造力等。比如,15分钟内写一篇关于教育的短文,制作一件手工艺品,即兴表演舞蹈或讲段笑话。

切列波韦茨市的“最佳班主任”帕金娜,在自己班里开设了园艺、话剧等多个兴趣小组,并采取组长轮流制,如果哪个孩子不能胜任组长,帕金娜便鼓励他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作为兼职的地理教师,她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大扫除,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而伏尔加格勒市的“最佳班主任”沃罗彼约娃则把注意力放在融洽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上。她把召开家长会变成“亲子日”,设计了大量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宗旨是让家长尊重、理解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质,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张春宁)

新西兰:也拿成绩论“英雄”

在我就读的新西兰学校,每个班级有一个辅导员。每周辅导员有固定的时间在办公室接待学生,相互增进了解。记得有一次,正好是期中考试之后,我们又来到他的办公室。很多同学成绩不理想,气氛有点沉闷。老师觉察到了,说道:“我认识一位奥克兰大学的工程系教授,他曾经这样对拿到成绩单的学生说:‘先恭喜那些拿到A的同学,相信你们以后必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工程师。拿到B的同学们,你们以后很可能像我一样,站在讲台上教育下一届的工程界精英。拿C的同学们,不难设计出一些举世瞩目的建筑,而那些没通过考试的同学们,或许你们将是下一个比尔·盖茨。’”

他的话让大家笑了起来,我也打起了精神。老师要传达的意思就是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在现实生活中,远远有着比书本更重要的领域有待我们去探究。成绩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

(王怡青)(马丹 整理)

澳大利亚:“代理父母”多管齐下

我是澳大利亚一所中学的首席执行官。我们学校1/5的学生是外国留学生。学生遇到成长中的问题,可以寻求帮助的有一对一的辅导员、导师、学生辅导员和教务主任等,这些“代理父母”们多管齐下。当然,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一对一的辅导员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较多地处理学生的日常琐事;导师除解决课程引导外,还负责和学生暂住的澳大利亚寄宿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的家长保持联系;至于学生辅导员更是手持心理咨询执照的专业级“引路人”,碰到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是最好的求助对象。初来乍到的外国留学生,难免想家,“代理父母”们就会把其中严重想家的学生组成小组,搞野营或拉练,让他们对着大自然喊出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借以释放压抑的心情。像这样的活动,校务主任就成了主要负责人。

(瑙尔·葛仁)(毕兰 整理)

初次谈心拉近距离

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时就读于一所私立高中。我常在上课时偷偷溜出去玩。

终于有一天,我被请到了一位女士的办公室,她就是同学常议论的严厉的年级辅导老师。没想到她开头就是一句中文“你就是Alfred呀,好像在哪里见过?”更奇的是接下来的并不是劈头盖脑的训斥,而是闲话家常,似乎完全偏离了主题。

突然,她问:“你是自己想来读书的吗?”我认真地点点头。她慢慢说道:“我全家从马来西亚搬来,我从小在这里生活。如果让我再选择人生,我可能不会选澳大利亚。但既然现在来了,就不要让自己后悔,出国都不是这么容易的,所以要珍惜这里的学习机会啊。你觉得呢?”我低下了头,轻轻说了声“对不起”。

这是我第一次和那里的老师谈话。后来,每当大家议论那位老师平日是多么严厉时,我就会想到那一天,我比他们多一次和她倾谈的机会,也正是她的话让我懂得要坚定自己的选择,珍惜得到的机会。

(孔原)

标签:;  

外教:用爱和智慧指引道路_唐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