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总体规划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与示范作用_双师型论文

政府总体规划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与示范作用_双师型论文

政府统筹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与示范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队伍建设论文,功能论文,教师论文,政府论文,双师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0-0064-0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职业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政府作为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者,在统筹“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更是发挥着总揽全局的作用。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陆续发布的一系列关于职教师资建设的政策制度也表明,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不仅在顶层设计上规划了“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而且在职业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中也保障了“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政府的统筹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科学发展、全局谋划的引领作用,激发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政府统筹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基于职业教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引下,在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2008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在当前,我国教育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从职业教育来看,规模快速扩展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因此,新时期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加快转变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模式,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出一支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基于职业院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中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创新高的同时,如何提高职教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摆在每一个职业院校面前的难题。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仅能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而且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其结果是有效地优化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办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培养“双师型”教师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目标,也是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校长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的目标。职业院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这里每个环节中,后者都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即欲达前者之目的,后者缺一不可。可见,职业院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增强职教吸引力,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而内涵建设的保证正是来自于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基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人才类型开始重新审视,他们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的掌握。企业在用人需求上已经由传统的偏向理论型人才转向重视技能型人才。拥有一技之长,且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经悄然走俏,而职业教育正是大量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职业院校的教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保证。职业院校必须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技能的学术型模式,大力推进教学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建设具有双师素质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操作技能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保障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和档次的需求的,是对企业的发展,乃至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四)基于以人为本的职教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的素质培养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职业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回应时代要求、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在职业院校中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有利于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有利于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克服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陈腐观念、树立重实践的观念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与调节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的任课教师。[1]“双师型”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坚持德育与技能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五)基于职教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化的体现

顾明远认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回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职教师资问题对整个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正在加大,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规定。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即“双师型”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特征。“双师型”教师是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学生获得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再教会他们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技能。前者使学生能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后者使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之中,并从实践操作中消化、吸收、掌握理论知识,在此循环中熟练操作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潜能。同时,“双师型”教师还必须是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即“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职业教学专兼职教师”。要求教师具有教师资格(代表掌握教育教学理论)、专业技术资格(代表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和相应的行业技能技术资格(代表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2]这些既是职教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体现了新时代职教教师自我发展的要求。

二、政府统筹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举措

(一)众措施并举,统筹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网络建设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提出,为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系统设计、多措并举、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3]为此,国家实施了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等兼顾专业和区域布局,突出支持重点,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倾斜,向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基地倾斜,向培养培训条件相对薄弱的西部和民族地区基地倾斜。通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地国家职教师资培训网络,引导全社会、各部门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与制度上的保障。

(二)多部门努力,统筹地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网络建设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规模;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普遍实行“特岗、特聘和特邀”政策,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聘请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力度,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等。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积极为职业院校招聘人才提供服务,通过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指导和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项目研究和开发,初步形成了涵盖新教师培养,教师和校长岗前培训、在职提高、高级研修培训,教师学历达标和学位提升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框架。以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龙头、省级基地为主体、校本培训为基础的灵活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网络基本形成。

(三)跨区域合作,统筹区域、城乡职教师资协调发展

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全面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实施普遍提高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策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快缩小区域间职业教育资源的非均衡状况。通过开展中西部地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项行动,加快解决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加大中西部地区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实施中西部地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项行动。设立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项计划,探索中职师范生定向免费培养制度,依托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中西部地区定向培养职教师资。在国家和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计划中,加大中西部地区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比例,提高中西部师资水平。通过建立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促进东西部职业院校广泛合作,为职教师资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搭建统筹发展的平台。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城乡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提高农村职教师资水平。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农村、农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农业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要向农村、农业职业学校倾斜,在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职教集团,推动城市重点职业院校与县镇、农村中职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打破部门和所有制限制。通过城乡互动,实行跨行业、跨学校资源的整合、共享,充分发挥城市职业院校的师资优势,不仅有利于加强落后地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也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四)分步骤衔接,统筹加强中高等职教教师素质整体提高的力度

中高职衔接发展,构建现代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高职协调发展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注重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表彰与奖励继续纳入高等教育系列,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新进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年限的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4]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贯通,加强中高职职教师资在准入制度、培训体系、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深入合作,通过职教集团、职教园区等办学形式,联合建立职教师资培养实训基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教学能力,不仅打通了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政府统筹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5]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依赖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加强建设“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更好的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建设“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转变职教办学理念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指导下,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面向市场需求,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整体提升了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在政府统筹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已成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它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善了从业人员的技术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落实职业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加强跨区域、跨城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发展面向西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政府统筹下,重点培养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该地区的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有利于农科教结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在政府统筹下,加强涉农专业教师队伍培训,有利于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加强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校企双赢的办学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地发展,社会所需的职业性人才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要保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适应,就要求职业院校适应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引进更多一专多能、适应能力强而又具备良好产学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团队,通过专业教师开发的技术和设备与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开发,通过同类项目的深度开发和合作,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手段,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职教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以职业院校为主、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教集团建设,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优势,开展咨询与服务,全方位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在政府统筹下,以“双师型”教师为桥梁的校企联盟,有利于真正实现校企双赢,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促进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行业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坚持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决定了衡量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育的品质决定于教师的品质,只有教师成为精理论、善实践的典型,才能培养出能文能武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些“双师型”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能够认真组织教学内容,能够坚持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等各方面都给予系统科学的指导,发挥着培养和榜样作用。在政府统筹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观,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也体现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办学理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双师型”职教队伍建设的质量。在政府的统筹下,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在多方位、多途径的开展。只有坚持在政府统筹下,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取得长足进步,才能为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  ;  ;  ;  ;  ;  

政府总体规划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与示范作用_双师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