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开发利用华侨资源 促进海南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快速发展论文,开发利用论文,华侨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22(2004)01-0013-03
海南建省办特区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海南建省后第一轮开放与开发热潮中,吸引了我省部分华侨积扳回乡投资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省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热过后,经济发展处于回落和低速发展势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调动与发挥华侨同胞的投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华侨资源。要把我省改革开放与开发的事业推向前进,改善同海外华侨联系与合作,开发与利用华侨资源,这方面的工作是不可忽视的。在21世纪初的新一轮投资开发热潮中,对华侨资源投资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一、侨资是海南开发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我国沿海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福建,在起步阶段他们的招商引资,绝大部分都是靠吸引海外华侨回来投资。广东在整个投资中,80%以上都是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投资。当华侨投资形成一定规模,经济环境相对改善的时候,这时才吸引其他国家的非华侨人士前来投资。如果没有华侨前期踊跃的积极投资,就不会有后来外国人士的进入与投资,从这个意义说华侨在各地招商引资实际上起到侨梁和开路先锋的作用。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的企业,80%以上的企业投资者都是来自广东籍的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回来投资。在福建省也有70%以上的企业是台湾省同胞投资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侨回乡投资,不仅解决了我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最短缺的生产要素——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而且创造和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带动了地区的农村城市化发展,推动农时人口向城市化转移,带动了海外其他各国工商者的进入与投资。华侨投资的意义与作用,如何评价也不会过高。
我省是华侨较多的省份,据不完全统汁,旅居海外的华人约有两百万之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总数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福建、广西,然而利用侨资方面远远低于上述三个省区。目前每年只有0.8亿元左右,这是与海南的华侨比例不相适应的。海南华侨具有爱国爱乡的秀优良传统,在历史上当国家处于危难时候都有华侨出钱出力出人参加解救,如抗日战争时期,海南华侨不但出钱还有许多人回来参加抗战,用热血与生命保卫祖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我们要更加认识开发侨资的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投资引资作用。华侨同胞有的在异国他乡创立了自己的实业,拥有一定的资本实力,需要寻找投资机会。劳动力、原料和土地等价格低廉,是他们选择所关注的条件,海南正符合了这些条件的要求。同等条件下,海南华侨会首先考虑回乡投资。他们回来投资成功,将会引起连锁效应,引导更多的华侨回来投资,甚至吸引他们所在地的外国人前来投资。
其二,关心与捐献财物建设公益事业。许多华侨即使不选择直接性的经营性生产投资,但却选择了捐赠方式,支持家乡的公益建设,如捐赠办学校、医院等。
其三,促进旅游业发展。海南华侨通过回乡旅游,把在海南耳闻目染的旅游风情信息带回到世界各地,必然吸引更多的华侨同胞以及各国人士前来旅游。这大大有利于扩大海南旅游业影响和知名度。
其四,加强海南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华侨同胞和各国友人,来海南观光旅游,他们一方面实地接触到海南传统文化,同时他们又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来了海南,向海南介绍海外文化,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起到一种很好的文化交流作用。
二、我省目前利用侨资效率不高及进程缓慢的原因
我省利用侨资效率不高及进程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华侨联系的活动没有以吸引投资为中心,侨务有关部门开展的侨务活动以一般性的乡情联谊性活动较多,围绕招商引资开展的活动则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心回来投资的又找不到项目和场地,有的华侨只搞一些小项目以作试探索性的投石问路,一旦不成便收手。另有不少华侨抱等待观望的态度,有些华商回来投资碰到困难未能得到及时解决,由这些华商回去散发的信息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当然招商引资并不是侨务部门的职能工作,招商引资是政府各部门的事情,不能指望侨务部门来完成。但是,作为侨务职能部门,与华侨联系最多最直接。华侨通过这些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了解海南发展情况,以及投资环境等。所以,省侨务部门有义务有责任向前来旅行和商务考察的侨商提供最直接的投资咨询服务,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以及向有关部门传达与反馈信息,为侨商与政府及各部门间的联系发挥桥梁作用。
(二)海南省的投资开发优势和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初,为吸引投资制定一系列的相当有吸引力的投资政策。在这方面也采取措施进行宣传,但总的是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这主要是优惠政策信息传递的渠道不畅通,造成身处海外的华侨对这些政策知之不多。能得到这些信息的大都是通过回乡旅行的途径而得到的,众多的华侨没有回来旅行根本无法得知。这说明我们的宣传面太小,再好的投资政策也不为华侨所知道,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
(三)海南缺少基础设施的配套作依托,这是影响海南省华侨投资的一个因素。投资就是一种逐利行为,没利谁也不会投资,要逐利就必须对投资环境、产业配套,如城镇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到运输和市场设施配套等,这些都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满足华侨的要求。
(四)省内的市场太小和外销产品成本高。海南省市场太小,要想长期投资获利充满着风险,要在海南岛外销售又缺少发达的低价的海上运输条件,如按照目前的运输条件必将加大投资生产的成本。有企业家作过分析,同样生产一种劳动型产品,在海南生产的成本要比在大陆沿海各地生产成本高出25%至30%,这样高的成本,在省内国内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力。如玩具产品,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离岛上岸成本比在大陆高出一倍多。这使许多华侨投资者宁愿选择到广东、福建等地投资,也不轻易地回海南投资。对海外华侨来说尽管海南是故土,但投资没有收益回报就失了投资热情。对他们来说,中国都是他们的故乡,那个地方投资环境好,风险少就在那个地方投资,这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也是华侨和海外投资者选择的权利。
三、加强与改善华侨关系,出台侨资开发对策
海南华侨侨居海外,却时时挂念着故乡,希望祖国强大,人民富裕。华侨同胞有这种爱国思乡的情怀与感情,我们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与海外侨胞的联谊、交流与合作。围绕海南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发与利用好华侨资源,以加快海南的现代化步伐。
第一、要搞好侨情调查。这是一项搞好华侨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通过调查掌握华侨分布、行业构成、经济实力、科学成就、政治地位等情况。只有搞清我省华侨的基本情况才能使华侨政策有依据,有针对和围绕招商引资做好华侨政策的调整,使华侨政策更合乎我省改革开放与开发的实际需要。
第二、创新海南投资软环境。在软环境方面,国家给予海南特区的优惠政策,已陆续到期停止使用,以优惠政策为主的软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样就要求政府从服务上提高服务质量并取消各种行政性的服务收费,加强对侨商的投资者与企业的法律保护和生命财产的保护,以弥补软环境的某些变化带来的成本代价,营造一个有利于华侨投资商放心投资的软环境。
第三、广泛向海外宣传海南优良的投资环境与发展前景。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海南发展规划与投资政策及政府提供的服务承诺,目前的产业投资方向与要求,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的项目、分布地点等。政府侨务部门要实行侨务工作的创新,如做好侨眷的感情感化工作,解决继续未了结的侨房清还问题,不留尾巴。通过侨眷的感化,让他们做海外侨胞亲属的工作。政府各有关招商引资部门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好吸引侨资回乡投资工作。
第四、加强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如邀请侨胞参加各种庆祝节日的活动,对他们捐赠或出资投资的公益设施,要以各种形式给予表彰。捐赠或投资建校或提供的各种教育设施,例图书馆、教学楼,学术中心,公寓楼等,教育部门可通过授予荣誉教授、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等荣誉称号。卫生部门可以对侨胞投资的楼房,给予他们个人的名字来命名,并可塑像纪念。还有一些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如公园、桥梁、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物都可以用侨胞的名字来命名,以示对侨胞投资的尊重和纪念。这样便于吸引更多的华侨回来投资公益事业,以达到支援与缓解我省财政投资压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第五、建立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展物流业,降低原材料和产品进出岛的过海运输成本。粤海铁路的跨海贯通,为海南与华南地区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但铁路的贯通并不等于海南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更不等于物流产业的体系的建立。建立外向型的适应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在继续完善铁路建设外,更重要的是发展海上运输,尤其是中远洋运输,提高海上运输的能力与效率,降低海上运输的成本,这些是为侨胞回乡投资创造与提供优良发展环境的必备条件。
收稿日期:200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