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探讨论文_罗智华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探讨论文_罗智华

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获得提升,对建筑的质量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就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各种新型的技术和设备得到利用。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不可缺失的建筑材料,能够促进施工的效率。而混凝土外加剂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组成,能够将混凝土的强度和含水量等作数适当的调整,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但是其中还涉及到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怎样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调节,是现阶段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研究与探讨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需求,保证其在实际的运用中具有成本低、易养护等功效。混凝土外加剂是实现这些目的的主要方式,但是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所以,要在混凝土的使用中合理的使用和添加外加剂,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适应性进行合理的调节,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一、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问题分析

(一)混凝土外加剂定义

混凝土外加剂指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搅拌之前和搅拌的过程中要适量的添加外加剂,这样就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这是一种改变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的原理就是能够调节水泥聚体分散度和吸附水、结合水以及游离水的比例,从而提升游离水的含量,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固液分散的体系,在水泥的变化和水化期间能够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所以,对于混凝土外加剂来讲有一定的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因此,在外加剂添加之前,要进行试验,将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充分的研究,这样就能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适应性概念

适应性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混凝土制造的过程中,外加剂、水泥在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在水泥和水的系统中按照比例合理的添加外加剂,以此来实现原有的目标和计划,保证其适应性。若是不能够满足预计的目的和效果,就是不适应的。

(三)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差的体现

(1)在搅拌混凝土之后坍落度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严重的损失。

(2)新拌制的混凝土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速凝、假凝的现象出现。

(3)新拌制的混凝土减水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坍落度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

(4)混凝土中出现泌水和离析分层的现象比较严重。

(5)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和各项性能出现下降的趋势。

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和掺加工艺

混凝土外加剂都会有最佳的掺量值,当掺量达到最佳的状态时,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的性能中就会呈现出最佳的效果,混凝土外加剂的最佳掺量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在此基础上,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加工艺也是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一项影响因素,掺加的方式主要分成先掺法和后掺法这两种。通过实践来证明,后掺法要比先掺法更好一些,在相同的情况下,后掺法对外加剂的使用量会更少一些。

(二)混凝土搅拌时间和速度

混凝土搅拌时间和速度对混凝土的含气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混凝土的分散时间和凝结时间也有一定的作用,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混凝土耐久性和力学性的调节。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

混凝土外加剂中不同的化学键水泥颗粒造成的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外加剂的分子量、分子形状、结构差异对混凝土外加剂产生的性质和功效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外加剂中一些表面活性剂在吸附分散的效果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对二水石膏的溶解度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就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混凝土外加剂中碱含量也会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造成影响。

(四)水泥方面的原因

水泥矿物成分、石膏形态、碱含量、颗粒大小、混合材料的种类等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程度都有所区别。首先是矿物成分,水泥中C3A和C4AF这两种矿物质的比例越小,其中减水剂的分散效果就越好。通过实验来证明,水泥中磺化的超塑化剂和硫酸根离子相比较来看,硫酸根离子的化学键活性要更强一些,与铝酸盐的反应也会更加剧烈,所以,C3A与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平衡情况对高效减水剂的浓度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其次是石膏的形态和掺量,水泥在与水产生接触之前,石膏掺量、品种和形态对液体状态下的C3A和硫酸根离子间的平衡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若是水泥的调凝剂利用的是无水石膏,一旦与糖钙、木钙减水剂接触时,适应性就不是十分显著,不能够实现减水的作用,导致流动性的损失速度加快,出现异常凝结现象更是常见。最后是水泥等其他因素,因为影响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矿物成分、石膏形态和掺量的问题之外,水泥中的碱含量、细度、温度等也能够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水泥中碱含量过大,水泥的新鲜程度就会因此而降低,对减水剂塑化的效果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调节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措施分析

(一)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掺加工艺

混凝土外加剂掺加方法,根据工艺的角度来分析,利用后掺法、滞水法以及少量多次掺法等来进行,效果都比较显著。与此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输送车的装置来进行适当的整改。例如,在搅拌机中安装配套的后掺或者是多次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仪器,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上改进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情况,与此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促进运输车技术方面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以此来提升经济效益。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方和掺量

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方进行适当的调整就能够降低对石膏溶解度的影响,进而不断的提升石膏的溶解度,将浓度合理的控制在SO42-。若是利用硬石膏来作为调凝剂,就应该降低对木钙、糖钙这些种物质的添加,这样就会降低石膏的溶解度。在对反应性较高物质的利用中,要对凝缓、保水和保塑组分进行合理的复配。在此基础上,强化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就能够降低混凝土掺和物坍落度的损失,使得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断降低,进而减少泌水情况的出现。

(三)适当的调整混凝土配比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比中,要明确的按照工程的情况和设计方面的要求来进行,若是混凝土出现严重的泌水现象,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的增加掺合料或者通过降低用水量和提高砂率来进行控制。若是坍落度损失率比较高,就可以对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和用水量进行适度的增加。

(四)综合的对策

在对混凝土外加剂配方的适当调整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科学的调整,利用不同的掺加工艺,或者利用掺合料来替代水泥等方式,在经过反复的试验,这样就能够将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进行合理的调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建筑行业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以此也带动了混凝土、水泥和外加剂的使用范围。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添加。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工艺、混凝土搅拌的时间、速度、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等都是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主要原因。但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显示,这些种影响因素能够利用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加工艺、配方、调节混凝土配比等方式来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柯蕾 ,黄仕阶 ,帅希文 ,柯科杰.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混凝土,2004,10:60-62.

[2]孙振平,蒋正武,王培铭,王玉吉,张冠伦. 商品混凝土中外加剂与水泥/掺合料适应性的研究[J]. 商品混凝土,2004,01:11-15.

[3]林江英,李谟彬,董绍昌. 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 江西建材,2009,03:41-42.

论文作者:罗智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探讨论文_罗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