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朱武

朱武才

邛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 四川成都 611530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结核病患者时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喹诺酮类药物,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用喹诺酮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结核病;治疗效果

结核病指的是感染了结核杆菌后引发的慢性传染病,青少年和青壮年是主要的发病人群[1]。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本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结核病的病原体出现了变异,目前临床上已经发现了耐多药的结核病,从而使结核病患者的数量出现急剧增加[2]。在本次研究中,对结核病患者采用了抗痨药物结合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共84例,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在21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10.8)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剧烈且持续了3周以上、痰多且痰中带血。排除对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排除有药物成瘾史或酗酒史的患者。8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痨药物进行治疗,口服异烟肼,每日一次,每次的剂量为0.5g;空腹顿服利福平,每次的剂量为0.4g;每日1次顿服乙胺丁醇,若患者是第一次接受治疗,则剂量为15mg/kg,而复治患者则将剂量增加到25 mg/kg,在治疗了60天后,所有患者的服用剂量均为15 mg/kg;每日一次肌注链霉素,每次剂量为1.0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喹诺酮类药物,口服诺氟沙星,每日2次,每次的剂量为400mg;口服氧氟沙星,每日1次,每次剂量为0.3g。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痊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痰涂片的抗酸杆菌检验结果呈阴性,且随访期内并无复发;显效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无效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满意度调查表为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分-84分为较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本案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3 讨论

结核病患者所感染的结核杆菌能够侵入全身的各个器官当中,但是肺脏是主要的侵犯器官,因此被称为肺结核病。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15岁-35岁的青壮年是肺结核的主要发病人群,结核杆菌的潜伏期通常为4周-8周,且80%为肺部出现感染,但在脑膜、颈淋巴、腹膜、皮肤、肠胃、骨骼等部位也会继发感染[3]。结核病通常为慢性发病,患者最初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之后会出现低热和乏力等症状,并逐渐出现咯血、咳嗽等呼吸系统的表现。作为慢性传染病,结核病的传染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因此一旦爆发,将导致严重的后果[4]。近几年随着环境的污染和耐药菌的增多,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增高的趋势,必须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结核病患者采用了抗痨药物联合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方式,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核病的标准化治疗即为研究中的抗痨药物,包括了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和链霉素,此外再加上吡嗪酰胺,进行联合治疗。相关研究发现,由于患者用药不规律、没有做到按时足量的服药、药物联用不当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初治就出现耐药现象[5]。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而喹诺酮类的药物能够被胃肠道吸收,组织的穿透性好,且半衰期较长,分布的容积大,因此不良反应较小,适宜长期给药。该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结核菌的脱氧核苷酸旋转酶并阻止DNA 的复制,从而引发细菌DNA的降解,导致细菌死亡。此外,还能够对细菌中的拓扑异构酶产生直接作用,对细菌的体外活性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6]。研究中所使用的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都具备较强的抗结核效果,抗菌的活性强,且属于广谱的抗菌药物,能够被患者机体有效吸收,因此治疗的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研究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和皮肤瘙痒、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但均能耐受。

综上所述,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用喹诺酮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生伟,李敏,陈晓红等.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甙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调查[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21-1722.

[2]陈曼,吴文渊.喹诺酮类药物在抗结核病治疗中合理使用MTP干预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34-135.

[3]窦志勇.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结核病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5):961-962.

[4]云冰.喹诺酮类药物在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5):91,93.

[5]武桂林.结核病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39):134-135.

[6]林海鸥,李丽霞.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结核病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28(12):32-33.

论文作者:朱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朱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