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陈四楼煤矿-720轨道大巷多处底臌原因分析,找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利用底板中部开卸压槽的技术路线控制巷道底臌,解决了陈四楼煤矿-720m轨道大巷的支护难题,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轨道大巷;底臌;卸压;支护方案;施工工艺
一、概况
陈四楼煤矿位于豫、皖两省交界的河南省永城市北部,1997年11月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356万吨/年。
陈四楼煤矿-720轨道大巷局部地段底臌突出,顶板开裂剥落,尤其帮底角处已严重内移,多数地段需要重新翻修,严重影响了采区开拓延伸工程的正常进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支护问题,必须综合考虑深部岩体赋存的环境和开挖卸荷损伤等因素,分析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深井高地应力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方案。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法来分析研究陈四楼煤矿-720轨道大巷底臌机理及治理技术,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提高巷道一次成巷率,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解决煤矿的后顾之忧。
二、轨道大巷底臌机理
-720轨道大巷底臌经分析主要由以下几种因素控制。
1、围岩性质
-720轨道大巷为穿层巷道,穿过岩层为薄层泥岩、煤线、砂质泥岩以及中细粒砂岩,围岩强度相差较大,巷道软弱岩层厚度不均匀,巷道帮底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或破坏,-720轨道大巷围岩以砂质泥岩和中细砂岩为主,其中底板岩层较均一,岩石强度较大,围岩性质不是影响巷道底臌的主要因素。
2、水理作用
-720轨道大巷位于南五采区,灰岩裂隙承压水的威胁,巷道开掘后,由于岩石较坚硬,松动圈范围较小,岩石在浸水的条件下,软化崩解而松散破碎,松动圈范围不断扩大,围岩强度越来越低,产生大量的膨胀变形。
3、支护强度
-720轨道大巷原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锚杆为Φ20×2000 mm高强锚杆,锚固体承载厚度较小,是一种常规的支护方式,没有根据巷道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既没有采用底板锚杆,也没有采取封闭底板围岩等防水措施,也没有采用帮角加固控制底臌技术。因此,其底臌速度比顶板和两帮移近速度大得多。
三、轨道大巷底臌防治思路
-720轨道大巷底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水理作用和支护强度为主,底板弱面和围岩性质为次要因素。因此,-720轨道大巷底臌治理的思路为:
提高顶部围岩的主动承载能力的同时底板开卸压槽,滞后注浆密实,适度释放巷道围岩积聚的高应力能量,使巷道底板的高应力区域向深部转移,底板处于地应力区域,有利于巷道底板长期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底板卸压支护技术
巷道围岩既是施载体又是受载体,巷道维护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固围岩,即加强支护法;另一是控制围岩应力场分布状态,避免在巷道围岩内出现过高的应力集中和拉应力区,即应力控制法。
底板中部卸压槽是应力控制法的一种,是指在巷道帮部或底部利用风镐或爆破开掘出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槽,底板应力分布发生变化,最大应力向围岩深部转移,巷道浅部围岩受到的应力减小,从而可以控制浅部围岩的变形和破坏,承载力增强。卸压支护的基本原理是:在巷道掘进及服务期间,采用人工的方法对围岩的碎胀变形进行有控制的释放,使巷道周边形成的应力峰值向远离巷道周边的围岩深部转移,使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中,以此达到有效维护巷道的目的。
采用的是巷道底板中间开挖卸压槽的方法。成巷以后,在巷道两帮采用高强锚杆和锚索网联合支护,控制两帮的稳定性,之后在巷道底板中间开挖宽500mm,深1.5m的卸压槽,为围岩底臌变形预留一定的空间,释放底板集中的高应力,在底板形成一个“弱结构”。然后,定期的观察巷道支护的受力变形情况,当发现中间卸压槽里破碎岩石被压缩密实,巷道有底臌的趋势时,“弱结构”对巷道底板进行了有控制的应力释放。经过这一个时期的应力调整,底板的高应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及时对巷道底板和两帮注浆加固,控制两帮和底板的稳定性,巷道围岩又形成了“小强结构”,围岩的高应力和巷道支护之间会逐渐趋于平衡,此时,巷道围岩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底板卸压槽有以下特点:
1)底板开卸压槽后,底板岩层由向上移动转向槽内空间,底臌量减小,但两帮的移近量有所增加。随着卸压槽宽度与深度的增加,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所以底板卸压槽对两帮位移的控制是不利的。
2)底板开卸压槽卸压效果主要受卸压槽深度影响,合理的卸压槽深度直接影响着卸压效果。研究表明:当卸压槽深度小于巷道底板宽度的一半时,卸压效果不明显,要想达到理想的卸压效果,卸压槽深度应尽量大于底板宽度的一半。
3)底板岩层向卸压槽空间移动,所以卸压槽会逐渐闭合,闭合后底板会重新臌起。所以切缝应预留一定的宽度,防止切缝完全闭合,一般切缝的合理宽度应在500~600mm的范围内。
4)底板开卸压槽以后,待卸压完毕,应当充填,这样不但可以控制底板的持续变形,而且可以防止水的侵入。充填材料的强度不应大于底板岩层强度的50%~70%。
五、底板卸压槽工艺
底板中部卸压槽的施工在耙矸机后进行,施工时间在巷道开挖20天左右,沿巷道走向布置在巷道中间,宽500mm,深1.5m。底板卸压槽在施工中采用分次爆破,第一次爆破时,布置双排眼,眼深不得低于0.8m,炮眼个数不得大于20个,最小抵抗线不小于0.3m,装药量不得大于0.125kg/眼。封泥长度满眼封实,采用连续正向装药结构。第一次爆破后,人工将爆破的矸石清净,保证卸压槽深度不得低于500mm深。如卸压槽内有积水,必须使用气动隔膜泵先将卸压槽内内的积水排净,然后再打眼,进行第二次爆破。第二次爆破时,布置单排眼,眼深不得低于0.8m,炮眼个数不得大于20个,最小抵抗线不小于0.3m,装药量不得大于0.25kg/眼,封泥长度满眼封实,采用连续正向装药结构。第二次爆破后,开挖好的卸压槽上面采用10mm厚的钢板或20mm厚木板盖严,防止人员或物件陷入。
由于底板中部卸压槽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底板中部卸压槽的施工难题,减少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提高了施工效率。
六、社会效益
采用底板中部开卸压槽的技术路线控制巷道底臌,解决了陈四楼煤矿-720m轨道大巷的支护难题,改善巷道支护状况,满足通风、运输、行人要求,大大降低巷道扩修工程量,达到了预期支护效果,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要求,为矿井南五采区开拓延伸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作者简介:于志刚(1980年3月-),男,黑龙江汤原人,工程师,工程硕士,2004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论文作者:于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巷道论文; 底板论文; 围岩论文; 应力论文; 轨道论文; 岩层论文; 煤矿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