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00
【摘 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表现及基本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600例高龄老人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明确表现类型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00例高龄患者,均有房性心率失常表现,室性心律失常340例(占56.7%),窦性心律失常300例(占50.0%),交界部心律失常40例(占6.7%),复杂、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结论:高龄老人心律失常表现类型多样,早期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
【关键词】心律失常;高龄老人;动态心电图;类型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组疾病,由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多见于老年人群,或单独发病,或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轻者有不适感,重者会导致心力衰竭,危及到患者生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老年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临床对该类病症的确诊大多借助心电图,这种无创性检查易被患者接受,但是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并不高,难以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而动态心电图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现已成为常规诊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本研究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600例高龄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该类病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高龄心律失常患者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者均为≥75岁高龄老人,其中男性75例,女性425例,年龄范围为75~85岁,平均年龄为(77.5±3.6)岁,基础疾病:冠心病220例(占36.7%),高血压性心脏病100例(占16.7%),合并肺心病120例(占20.0%),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0例(占8.3%),其他110例(占18.3%)。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3导联24h动态心电图仪(由北京迪姆软件有限公司供应),连续记录24h心电活动,严格遵守检测要求,将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心搏数、昼夜心率以及ST动态变化,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去除伪差及干扰,对记录结果进行放大分析,得出报告。其中24h内期前收缩次数<10次为偶发,>1000次为频发。心律失常类型:<60次/min,为窦性心动过缓;>100次/min,为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2000ms,为窦性停搏。在房性心律失常中,<10次/24h,为偶发性房早;100~720次/24h,为房早;>1000次/24h,为频发房早。在室性心律失常中,<10次/24h,为偶发室早;>1000次/24h,为频发室早[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心率记录结果
白天记录结果显示,心率为41~175次/min,最大心率为(110.2±28.5)次/min,最小心率为(58.6±8.5)次/min;夜间记录结果显示,心率为38~174次/min,最大心率为(95.3±17.2)次/min,最小心率为(55.6±9.3)次/min。Lown分级:Ⅰ级20例(占33.3%),Ⅱ级10例(占16.7%),Ⅲ级15例(占25.0%),Ⅳ级12例(占20.0%),Ⅳ级3例(占5.0%)。
2.2心律失常表现
本组600例患者,均有房性心率失常表现(为100%),房性期前收缩550例,房颤30例,房性紊乱性心律20例;其中频发房性期前收缩50例(占8.3%),阵发性房速110例(占18.3%),非阵发性房速200例(占33.3%),非阵发性房速200例(占33.3%),非阵发性房速合并阵发性房速40例(占6.7%),无房速50例(占8.3%)。室性心律失常340例(占56.7%),偶发室性期收缩260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80例;其中有成对、短阵室速50例(占14.7%),二联律、短阵室速20例(占5.9%)。交界部心律失常40例(占6.7%),其中交界部逸搏心律、加速性交界部逸搏心律各10例(占1.7%)。窦性心律失常300例(占50.0%),持续3h以上且4~5心搏不计在内的短阵窦性心动过缓者最长R-R间期达3.5s,均有窦性心率不齐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超过70%,其中显著窦性心动过缓50例(占8.3%)。ST-T改变70例(占11.7%),T波低平伴有ST下移10例(占1.7%),ST呈缺血性下移50例(占8.3%)。
3讨论
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表现特点与其性质、类型、心功能以及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有关,通常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轻度窦性心动过缓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少,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只有较重的心律失常才会引起心悸、胸闷、晕厥,甚至猝死等症状,因此,早期检查和及时诊断意义重大。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为例,多表现为心绞痛、气短、急性心力衰竭等,目前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检查手段,其中动态心电图通过24h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获得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等信息,记录发作频率、特征等,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3]。本次研究中,600例高龄老人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有房性心率失常表现,且多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300例、交界部心律失常等表现,其中复杂、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Lown分级评价结果显示,Ⅳ级以上所占比例较高,预示高龄老人早搏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加。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窦房结起搏功能会有所降低,颈动脉窦敏感性则会增高,这在高龄老人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也是引起老年窦性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退行性改变与窦房结频率降低关联密切[4]。老年人ST-T改变发生率并不高,本组中ST-T改变07例,但是有症状的ST段下移仍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高龄老人心律失常表现类型多样,危险性较高,早期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作出明确诊断,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必要的指导,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苏显明,杨伟,何亚军,等.老年人缓慢窦性心律患者Klotho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10(1):32-34.
[2]马琼芬.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5):181-182.
[3]杨灵.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5):90-91.
[4]陈欣欣,蔡宏华,邓兆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改变[J].广东医学,2014,10(3):403-404.
作者简介:
袁笏琴(1963.08-),女,汉族,籍贯:江西遂川,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
论文作者:袁笏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心电图论文; 高龄论文; 心率论文; 动态论文; 患者论文; 阵发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