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充满情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趣论文,语文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应及时回顾、反思所走过的路程,随时调整、把握前行的方向。当我们站在文化的平台、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母语教育,当我们走进常态的课堂、师生的身边细心观察我们的日常教学,不难发现语文教学的科学主义弊端还充斥在我们的思维中,弥漫在我们的课堂上,它使学生们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和感悟的灵性,思维僵化、情趣索然。怎样才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呢?怎样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我在十八年的教改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讨,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母语学习规律,逐步形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和人性的健康成长的小学语文“情趣”教学理论。“情趣”教学主张让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让语文学匀更具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始终全身心投入,浑然忘我,兴之所至,逐步达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境界。
——知情合一、激趣启智
“情趣”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情趣指:(1)性情志趣;(2)情调趣味。在“情趣”教学中,情趣除了上述义项,还包含情境。
从字源分析来看,“情趣”之“情”有情境、感情、情调之义;“情趣”之“趣”有趣味、兴趣、志趣之义。
情趣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但又不止于情境的客观性,而是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情趣和趣味,它重在情境的主观设计方面。
情趣教学追求创设一个愉快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但并不是追求简单的形式上的快乐效果,而是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导,着眼于教学内容情趣因素的发掘,着眼于教师教学语言情趣的发挥,着眼于对认知过程内在逻辑趣味的呈现,使学生有机会利用他最发达的智力,对学习材料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认知趣味和成功体验。这样,他们就能够以苦为乐,乐而忘返。
情趣教学的情趣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课文文本中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知识道理,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客观基础
1.读书如行万里路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表现自然景观的文章,从南海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到北国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从清浅鲜洁的《趵突泉》到绚丽神奇的《五彩池》,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到“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内蒙古《草原》,无不引领学生去游历如诗如画的景色,去感悟诗情画意的自然美。
2.多彩的生活在课堂中闪光
因笔记本被弄脏了,“我”和同学克莱谛《争吵》起来;《平平搭积木》为全家人和没有房子住的人搭起许多漂亮房子;《窗前的气球》为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带来了伙伴的问候、真挚的友情;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从辛苦的劳动中品尝到收获的甜蜜。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充分感受五彩斑斓的生活,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乐趣。
3.让历史不再久远
《将相和》《火烧赤壁》《盘古开天地》《孔子拜师》《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处闪烁着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传递着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
4.滋润学生纯真的心田
文章中的人事物景,无不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表达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凭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中,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学语文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趣、教学组织的节奏、师生互动的性质与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条件
1.披文入情
“隔岸观火”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弊端,学生融不到学习情境中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便将不会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的最佳状态,应是在教学双向互动中教师的情感、文本情感及学生情感达到的“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进入角色,充分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将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用自己之情感染学生之情,并将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了在洛杉矶大地震后,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用了整整38小时,靠双手救助儿子的故事。学习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起自己在生活中或其他地方感受到的父母的真爱。他们谈到了父亲的操劳、父亲的粗中有细,谈到了朱自清的《背影》。此时,老师加入到叙述的行列中:“在上学的时候,每次离开家时,父亲都会去车站送我,看着火车越去越远,父亲总站在月台上向我挥手。其实我知道,因为车窗的反光,父亲根本看不见我,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在每次回头看站台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他的祝福,不会因为接受不到他的问候而感到失落,我想这就是父爱。”此时,教室里的气氛似乎凝固了,有的学生眼里噙着泪花,在老师的真情告白下,文中的父子情、自己的父子情、同学以及老师的父子情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大家共同感受到了父爱的无声,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块巨石,父亲都会用它宽厚而坚强的臂膀和自己—起分担。
2.因势利导
教师应依据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在阻塞之处疏导、在分岔之处拨正、在徘徊之处诱导,有机地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调动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学习“土”字的笔顺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土的第二笔是什么?”“土的第二笔是横”第一位学生果断地回答。“第二笔是横”第二位学生紧接着回答。面对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追问道:“为什么是横呢?”学生满有把握地说:“因为前面学过,写字的时候要先写横再写竖。”弄清了原委,教师才适时地引导说:“前面学的写字规则记得真牢,不过今天我们用“土”字再学一个新的规则,那就是先上后下,再想一想“土”的第二笔是什么?”,学生在积极地思考过后勇敢地说:“土的第二笔是竖。”“为什么?”“如果先上后下的话,应先写十,所以是竖。”巧妙的引导,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去做,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热情。
三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和认知建构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内在决定因素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语文教学的内在结构,使文本意义的呈现与学生的主体经验的建构成为互动的过程,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的深度、广度和有效度作为情趣教学的根本所在。
《马莎长大了》讲的是一个叫马莎的小女孩想快快长大,于是,她穿上了妈妈的衣服,学着姑姑的装扮,但大人们还说她是个孩子。直到有一天她在帮助别人做事情时,大家才说她长大了。课堂上,马莎成为大家在书中认识的一位新朋友,同学们通过文章中的描述和动画课件关注着好朋友马莎的变化,当从文中读到并从画面上看到马莎将小巧的小红鞋换成了尖尖、细细的高跟鞋;把可爱的娃娃头变成了波浪式的卷发时,学生们忍不住笑起来,连连说:“这个办法可不怎么样,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真难看。”自己的好朋友有困难,当然要鼎力相助,学生们为朋友想长大的办法可谓不遗余力、跃跃欲试。有的说:“她可以让爸爸、妈妈带她到药店,买点增高药,广告里说效果挺好。”有的说:“多吃饭、不挑食,青菜也要吃。”还有的说:“每天早晨早起锻炼身体,个子就会长得快。”此时,从学生们充满稚气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们与小马莎一样对长大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层面。
接下来,学生们随着文章的描述来到马莎的家里,通过人人参与分组表演的方式,体会马莎帮妈妈扫地、帮爸爸倒水时的想法,及其爸爸、妈妈此时的感受。在随后的采访中,“小马莎们”说:“爸爸、妈工作了一整天,帮他们干活,他们就不累了。”“以前是爸爸给我倒水喝,现在我要给爸爸倒水喝。”“妈妈”“爸爸”们也纷纷说:“看到孩子能帮我做事情了,所以我夸她长大了!”“因为我太高兴了,所以我一边摸着她的头,一边对她讲话。”接下来,学生们进入了“还有哪些人会夸马莎长大了”的讨论话题,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她帮奶奶捶背,奶奶夸她长大了。”“爷爷夸她长大了,因为她陪爷爷去买菜。”“姑姑夸她长大了,她帮姑姑摆碗筷。”……从学生们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始终站在好朋友马莎的身边,想“马莎”所想,急“马莎”所急,从马莎的变化中,从自己的情感体验中真正理解了长大的含义。
将“情趣”教育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情趣交融,兴满课堂
为将逐步形成的“情趣”教学理论付诸于实践,再进一步得到实践的检验,并不断得以升华,依据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构建了语文教学的“情趣”教学模式:
1.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上课伊始,教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形象吸引、语言描述、质疑探究等多种方式,使师生在平等对话、积极互动中共同步入语文学习的艺术殿堂。
《小小的船》一课是一首非常有韵味的小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生是这样开始学习的。“在明朗的夜晚,你看过月亮吗?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教师漫谈般地开启了谈话主题。“圆的”“半圆的”“弯弯的”,学生们争相回答。“如果现在是夜晚,你抬眼望去,看到了什么?”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弯形的月亮,笔未停,学生们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像镰刀”“像香蕉”“像小船”,学生看图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噢,月亮像小船,多有创意的想象啊!看着可爱的月亮船,你想做些什么?”“上去划船!”“坐着它遨游太空。”充满童稚的话语回响在教室。“好,说去就去。”一个小男孩的形象被画在了月亮上,女孩子看后直嚷嚷:“还有我们呢,我们也要上去!”于是,女孩子的形象也出现在上面,这时在看学生们都高兴极了,觉得坐在月亮上的就是自己,仿佛正在领略遨游夜空的乐趣,老师趁机说:“有位爷爷专门为你们写了一首诗呢,想读读吗?”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兴趣盎然地读起来。
2.培养情趣,主动参与
这一部分是“情趣”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教学中通过以读悟情、以说激趣、以画引趣、以演动情等手段的灵活运用,课文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发生联动和共振,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艺术流程中,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激发兴趣→培养情趣→趣味练习→引导拓展
学生→乐学新知→主动参与→牢固掌握→情趣升华
《秋天》一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了下来,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表现了欢快的小动物给秋天增添了无限生机。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内容,特别是体会小鱼藏在伞下、蚂蚁争相赛跑的情趣呢?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将学生争相交流的文中所描写景物一一画到了黑板上:清澈的池塘、高大的梧桐树、飘落的黄叶、机灵的小鱼、可爱的蚂蚁……此时,有一处没照书上写的画,那就是没让池塘里的小鱼藏在落叶底下。在朗读“小鱼嬉戏”的景色时,学生来当小鱼,教室做池塘,教师扮演落叶,—片足有桌面大的梧桐叶教具在“池塘”里移动着,小鱼们追逐着落叶,在落叶下嬉戏、玩耍着,尽情表演小鱼藏在落叶下面的情景,充分感受小鱼的凋皮、有趣。然后随着课件来朗读描写这一景色的句子,随着学生的朗读,句子中的“藏”字被一片飘下的落叶挡住了,“藏”字真的藏起来了。而句子中的“伞”字也变成一把形象、直观的小花伞,学生在惊喜中体味到:原来表演中所体会到的情趣也蕴藏在枯燥的语言文字中啊!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惊喜地发现:品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再一次的朗读将自己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在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后,忽然嚷起来:“老师,你画错了!小鱼是该藏在落叶底下的,你没让小鱼藏起来。”就这样,围绕一个“藏”字,学生在读说画演中体验了情趣,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在朗读“赛跑蚂蚁”时,电脑课件展示出这样的场景,小蚂蚁正在梧桐叶做的运动场上比赛呢!孩子们自然成了蚂蚁运动员的拉拉队。随着“预备,开始”的号令声,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在运动场激烈、热闹的氛围中,学生读出自己体验到的情趣,读出自己的理解,获得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中,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形象生动地画,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每个孩子的潜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趣味练习,牢固掌握
形式多样,构思巧妙的练习,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运用中,综合发展,全面提高。
《早操》一文是这样写的:“小露珠,起的早,滚来滚去,在绿叶上做操。小鸟儿,起得早,跳来跳去,在树枝上做操。小蜜蜂,起得早,飞来飞去,在花朵上做操。小学生,起得早,跑来跑去,在阳光下做操。”要下课了,老师说:“看来在美好的晨光里,小伙伴们真是快活极了!还有谁会起得早?他们又会在哪做操呢?让我们来做个小画家,把你想到的用彩笔画在书上;做个小作家把想到的填在书中诗句的末尾。”第二天,课本中《早操》这一页,充满着童趣的画出现了,诗一般的语言随之涌动着“小草儿起的早,摇来摇去,在土地上做操”“小青蛙,起得早,蹦来蹦去,在荷叶上做操。”……
4.引导拓展,情趣升华
将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主动积极地自我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情趣中长知识、增才干。正因如此,我们提出,“情趣”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
——品味情趣,感悟人生
学校组织去蔬菜基地拔萝卜,学生在《秋游感悟》中,大胆表达参加此次活动的所思、所想,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了活动后的收获,这个说:“面对着满眼的秋色,我想到了很多,“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描写的是秋的温柔;“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描写的是秋的辽阔——”。那个道:“萝卜叶大的根小,叶小的根大,认人不是亦如此吗?不可因外表而定内在。张翼德面相丑陋,却是勇贯三军之虎将;孙膑双腿尽残,却是一位神机妙算的智者;晏子虽身材短小,却凭两排流利齿,三寸不烂舌令楚王哑口无言……”还有的学生写道:“有人说秋是多彩的,秋是幸福的,秋是快乐的,可我总觉得并没有真实的品悟到其中的美,那是因为我没有和农民一起收获,没有和诗人一起赞美,没有与秋亲密地接触,但今天我可以骄傲地说:“秋天,我认识了你——”
此刻,在情趣的孕育下,书本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已经转化成内心世界的灵动与真诚。学生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释放着个性,培养着情趣,熏陶着情感,完善着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