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_市场经济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_市场经济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市场经济论文,道路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08(2009)04-0009-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30多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创新,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结合”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内生于社会主义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是因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不存在根本矛盾,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需要,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生于社会主义决定的。市场经济的存在要有三个前提: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这里的利益主体是指主体对自己的产品拥有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二是由于社会分工使得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有进行商品交换的需要;三是自由平等地进行商品交换的环境和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三个条件都具备,因而可以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不仅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的和实现其目的的途径的统一,还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所有制条件和个人收入分配的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可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合乎规律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争议比较多的是国有企业能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有人认为商品交换只能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发生,只有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才能有真正的市场竞争,才能存在市场经济;还有人认为,在国有企业里,价格只能起记录经济活动的作用,不是供需平衡的信号,在这种价格信号失真的情况下,价格难以发挥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因此,国有经济难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从以上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争论的焦点在于国有企业有没有财产保值增值的动力,能不能按照市场的价格信号来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核心在于能不能解决国有企业财产软约束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财产硬约束之间的矛盾。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市场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市场信号来决定其经营行为,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其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在竞争中实现供求平衡。而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市场主体要有财产关系的硬约束,也就是市场主体要对其所经营的财产负责,要有保值增值的动力和压力。如果没有这种财产的硬约束,没有财产保值增值的动力和压力,对企业盈利或亏损无动于衷或漠不关心,市场主体就不会随着市场信号的变化来调整其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市场价格的信号再明显、再准确,市场主体仍视而不见,仍不按照市场信号来经营而是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或领导者的意志来调整自己的经营,这就使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得不到发挥,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应该说,私有制最能满足市场机制的这一要求,私有制的财产关系天然地与市场经济的利益硬约束相适应,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所有者的收益,也决定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命运,特别是在业主制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与此相反,改革开放前的国有企业缺乏这种财产的硬约束,表面上人人都是企业财产的主人,都有关心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但实际上人人都缺乏这种保值增值的动力和压力。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企业经营者、职工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故而都没有搞好企业的积极性。结果出现了所谓的“所有者越位”和“所有者缺位”或“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出现了企业效率低下和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等问题。这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最根本的矛盾。能否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能否结合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初步找到了实现公有制企业财产硬约束的途径:一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股权多元化、明晰产权,一方面可以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因为股权多元,也就是所有者多元,多元的所有者不管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或者外资,都有关心自己财产保值增值的动力,这就消除了单一国有制下不关心自己财产的情况,这就有可能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另一方面,股权多元化可以解决“所有者越位”问题。由于存在多个所有者,也就使企业所有者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约束成为可能,其中任何一个所有者都不能不顾其他的所有者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这就有可能解决“所有者越位”问题。此外,由于有了多个所有者的监督,企业经营者也就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从而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这样就基本上解决了公有制下国有财产无人负责的现象,实现了变财产关系的“软约束”为“硬约束”的目标。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由市场经济属性决定的

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是中性的,不带有社会制度的特性,它能够为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任何社会制度所运用。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3]。实践证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以现代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成果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程度上,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市场是基础,计划要反映市场的要求,反过来又调控市场的发展。从市场经济的形成条件看,它能够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形成于商品生产的社会化。只要是社会化生产,在有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的历史阶段,符合经济本身发展要求的配置资源的方式必然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本来意义上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求以市场经济作为其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不是要否定社会主义,而是实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就是说,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

二、“结合”的内在统一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具有内在统一性。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都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之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离开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共同富裕,经济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意义。但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前提,不仅共同富裕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社会主义制度也难以巩固和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根据这个原理,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为此,就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此相适应,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就必须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否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4]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计划经济不能肩负起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使命,迄今我们还没有找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以外的第三种一般的、普遍的、有效的现代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又能最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不可能不搞市场经济,搞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我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

2.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许多原则是一致的

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充分发展的、法制完善的、有宏观调控的商品经济以及社会保障机制健全的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效益性、开放性、平等性等属性。这些属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必须具有的,而且是必须加以发扬光大的。同时,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中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是一致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按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和质来分配,这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是一致的。两者不仅实质一致,而且后果也相同。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结果可能会导致能力强者越来越富,能力弱者越来越穷,即所谓的“马太效应”。而按劳分配中的“劳”,既包括简单劳动,也包括复杂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即便是简单劳动,不同的人也有体力强弱差别,因而贡献有大有小。因此,按劳分配会有收入的不同,会出现贫富差距。这就是说,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与按劳分配原则中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要求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都需要高度的政治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培养了人们的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上封建遗毒和小生产观念影响深广,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科学文化相对落后。而市场经济则可以推动民主法制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些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任务。市场经济是典型的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和法制经济。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充分的经济活动、信用活动和契约活动的自由。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契约和信用的关系。信用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主要标志和体现。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社会主义和市场在信用、契约关系上的高度统一。在许多问题上,市场经济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可以相得益彰,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结合”的关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构成了二者有机结合的基础,解决二者的矛盾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社会主义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又最大限度地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1.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内在矛盾和固有的历史局限性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具有两面性。市场经济的历史局限性表现为: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驱动性的调节机制,是通过激发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来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调节的。它既刺激着人们通过合法手段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也刺激着人们利用各类不合理的甚至非法的手段去追求不合理的甚至非法的利益。市场经济是一种损益型的调节机制,是通过市场主体有的得益、盈利而致富以及有的亏损、失利而贫穷的机制来调节的。它所强调的平等,是一种机会上的平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等,是通过牺牲结果上的平等来获得效益和效率的。它会不断扩大人们之间在拥有财富上的差距,造成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5]。这与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存在着根本矛盾。第二,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必然带来盲目性,而社会主义社会则要求一定的计划性。这里的计划性,主要是指指导性计划,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计划性,这里显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以上这两个矛盾的根源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单位占有(或单位经营)的矛盾。第三,社会主义要求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而市场经济往往会出现经济过冷过热,过度消费与消费不足并存。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并不是完全被动和受人摆布的,它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如经济的内需不足与投资过热之间的矛盾,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之间的矛盾,奢侈消费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等。

2.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人自身发展的影响是双重性的。它在把人从各种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独立发展的同时,又使人们这种独立性深深陷入对物的依赖之中,人的价值要通过商品、货币、物的价值表现出来,还会严重地损害和扭曲人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挥,尊重和肯定个人正当的利益,使每个人的才能、智慧得到发挥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市场主体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只强调个人的利益和价值,淡化和不顾集体利益,把集体主义价值观摆到市场经济的对立位置上[6]。这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金钱万能”论影响了部分人的思想,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一些人产生了违法乱纪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有的人鼓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为了能够捞到钱而不惜以身试法;有些人为了贪图享乐而走向犯罪。享乐主义者认为,人不可避免地接受生理本能的支配,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他们信奉“人生在世,吃喝玩乐”,纵情享乐。一些所谓的“大款”受到部分青年人的追捧,比富、斗富、攀比之风在一些人中间兴起。在实用主义观念的支配下,有的人为了一时的个人私利而不讲原则,不讲道德,不讲良心,不要人格,一切都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转移。同时,一些干部为了捞到政绩,不顾社会效益,为求得一时的经济发展,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加剧。一些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利用国家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利用各种手段把国家的财产占为己有。存在以上这些与社会主义相背离的价值观、人生观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市场经济的原因。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7]。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市场经济法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使一些人产生金钱迷恋,失去了人格,失去了国格,败坏了社会风气。

四、“结合”的制度创新: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市场经济因素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的要求同市场经济的要求的矛盾呢?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要求应该服从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的要求。这种笼统主张一方面服从另一方面是不全面的,因为这里首先有一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我们搞的既不是传统的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应该相互配合相互结合,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又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把二者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有的学者提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公平+市场效率。笔者认为,这一公式,不仅抽掉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社会公平也可以有多种解释,发达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也主张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有什么区别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应该是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市场经济的因素。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可以选择市场经济,也可以不选择市场经济。但是,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则必须选择市场经济的形式,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不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而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

市场经济是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市场经济作为一般的经济运行形式,它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没有姓“资”姓“社”之分,“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9]。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发挥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所谓市场经济的普遍性即共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本身不带有社会制度的性质。所以,市场经济无论在什么样的制度下,都具有以下共性:第一,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第二,经济关系市场化。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三,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第四,经营管理法制化。市场主体都要遵守经济交往中通行的规则和惯例。第五,社会保障制度化。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即市场经济的个性,是市场经济与各国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经济属性。当它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时,就有了特殊性,就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经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除上面讲的共性以外,还必然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等方面有其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制度创新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结合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经济体制方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正因为我们找到了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即商品化、市场化的建设道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才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第二,要立足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而且还是二者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必须体现中国特色,以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对原有体制的“扬弃”,不是全盘否定,要在认真总结原有经济运行机制优缺点的基础上,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继承与创新。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

标签:;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