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作回顾及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省区论文,对策论文,建议论文,经济论文,市七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3—6636(2000)01—0038—04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重庆、成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力更生,开拓创新,多方联合,共谋振兴,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为促进大西南经济发展做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历程中,这一区域经济协作形式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经验。认真地回顾总结大西南区域经济协作的发展历程,对于巩固联合协作成果,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协作的发展及主要成果
1.启动阶段。1984年初,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亲自倡导下、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重庆的领导同志聚首贵阳,共同创建了当时包括西南四省区五方(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的经济协调会。按照国家《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坚持“自力更生,多方联合,国家支持,共谋振兴”的方针,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围绕把大西南建设成我国独具特色的能源、重工业、轻工业、林牧业四大基地的目标,积极发展西部同中部、东部的经济联系。经济协调会的成立,拉开了大西南区域经济协作、联合开放开发、共同振兴繁荣区域经济的序幕。
2.高潮阶段。协调会成立后,各方本着扬长避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卓有成效地举办了各种区域性或专业性的商品交易会、展销会、订货会和物资协作会;在各方中心城市,以企业为主体的横向联合向周围城镇和农村延伸,协作领域扩大到工业、农业、商业、科技、金融、旅游、信息、物价、城建等部门。继1986年5 月协调会决定接纳西藏自治区为协调会成员会,随着成都的加入,协调会由四省区五方增加到五省区七方,标志着协调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将以崭新的组织形式和协作方式来开展工作。
3.发展阶段。随着国家“七五”计划把西南五省区七方协调会列为全国五大一级经济区网络之一以来,协调会的经济技术联合协作工作在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以及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进行物资协作与串换、发展企业联合、区域经济协作、军民合作、科研与生产联合、边境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讲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协调会抓住国家开发建设重点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五省区七方努力加快实施国务院颁布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纲要》的经济协作跨上了以联合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联合开拓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市场的新台阶。1997年因重庆设立直辖市,协调会更名为“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在全国生产力的总体布局中,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不仅推动了区域性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的横向经济联系。
二、六省区市七方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主要成果
1.开创和发展了区域经济协作的新局面。14年来,协调会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遵循“自力更生、多方联合、国家支持、共谋振兴”的方针,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联合与协作。特别是近几年来,按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区域经济协作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向更富有成效、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形成了大西南区域合作的鲜明特点。
一是每年召开一次例会,通过共同商讨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大计,不断丰富和总结经验,巩固和完善协调会的组织结构,开拓探索区域合作的新领域,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立体协作网络。
二是农业和工业上联合开发成果显著、成效裴然。农业上广泛推进科技兴农活动,联合发展农业取得突出成效。如由四川省牵头组织的粮食作物的良种区域性种植试验获得成功,为相互间提供各类作物良种1.5亿公斤;在区域内举行了农业科学技术、粮食、经济作物和热带资源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在天然果品的开发技术、畜禽疫病联防、中西兽医技术以及热带地区资源开发等方面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和经验总结,商定了100项科研合作项目;联合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进行了南方耕作制度改革;工业上联合进行矿藏开发和能源建设。14年来,西南经协会各方协作项目仅近两年就有160项,计划投资83亿元。 如广西、贵州、云南、广东与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联合组建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共同开发大西南电力资源,该公司建设的天生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4万千瓦,总投资88.3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1亿多元,其中天生桥一级电站首台机组1998年已投入运营,到2000年可全部投产。
三是共同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西南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西南经协会各方打破省区市界限,加速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编拟和实施了省际间重要断头公路的建设规划和扩大铁路、水运、航空运输计划;修建断头公路64条约1500公里;修建省际跨江大桥四座;新开辟省际客货运输线路100多条;提前完成川渝、贵昆、川黔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南昆铁路于1997年全线贯通并正式营运;滇越铁路客货列车于1997年4月恢复运行;达(县)成(都)铁路1997年底建成通车;组建了西南航空公司和一批地方航空公司;扩建和新建一批现代化机场;共开通了159 条国内航线和一批国际航线。重庆、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邮电枢纽工程和微波通信中心站及西藏卫星通信站已投入使用;成都至昆明的光缆工程竣工;桂、滇、黔联合修建的全长987公里的光缆干线全线动工;我国第一条大容量SKH干线光缆汉(口)渝(重庆)光缆工程正式投入营运;西南各地市顺利完成电话号码升位和交换机扩容工作。目前,一个连接各方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基本形成,大西南的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加快了区域市场体系培育和建设。1985年以来,六省区市七方通过每年轮流举办一次大型商品物资交易会,加上1992年中国西南对外经贸洽谈会和1993、1994年之后连续举办的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以及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的商品展销会,促进了区域生产要素和物资商品的合理流动。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跨省区的生产及生活资料市场、资金及证券市场、科技及信息市场、人才及技术交流市场和出口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
3.综合全面考察西南国土资源,为制定西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在中国社科院、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下,西南经协会组织3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西南资源开发考察队,从1986年10月开始,就能源、矿产、森林、农业、热带地区资源的开发保护等26个重要研究课题进行了综合考察,历时四年,形成了30项200多份共300万字的研究成果,完成了综合考察和发展战略研究的综合报告,并在全国率先完成《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研究》、为开发西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决策参考,协助了国家计委对西南区域规划的研究和实施。
4.扩大对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为了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纲要》,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通过“以联合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的方式,联合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除加快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积极发挥国家已经批准的凭祥、东兴、畹町、瑞丽、河口等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优势,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有实力的经济实体联合到东南亚、南亚国家举办资源开发型企业、技术设备出口型企业,建立和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基地。同时,继续共同办好一年一度的六省区市七方商品交易会和昆交会,并朝着大西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联办的国际博览会方向发展。
5.努力消除贫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南地区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聚集区。本地区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大石山区。为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的消除贫困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的繁荣安定,是协调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协调会提出了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提高认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研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横向经济联合、对口支援、科技扶贫、智力支边、发展边贸等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对民族地区消除贫困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有的民族地区还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三、21世纪西南区域经济协作的有关对策建议
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如何加快西南六省区一市七方对外开放与经济协作,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六省区一市七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加快和完善铁路路网建设,配合铁道部“决战西南,强攻煤运,建设高速,扩展路网”的总体部署,围绕以扩大北通道,打开东限制口,增强南下通道和建设西通道为重点。其次,加快南下公路通道建设,特别是省际间高速和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继续加大区域内省、县乡公路及国防、边防公路和经济、旅游干线公路的建设,提高路网等级和公路通达深度,使其与高等级公路协调发展。第三,加快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围绕交通通信重点建设项目,应大力发展六省区市七方“通道经济”,把通道建设同沿线经济带的规划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在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沿线两侧的范围内、通过统筹规划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实行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进行联合开发,同时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实现以交通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交通建设的良性循环。
2.加快西南区域市场体系培育和建设。一是加强区域主体市场的培育。共同联合建设西南区域性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搞好市场的规划、布局、设计、投资、管理的同时,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作用,为扩大市场覆盖面作出贡献。二是联合建设的市场,各方应严格履行合同。市场建设项目应列入所在地省区市政府地方基本建设计划,在征地、资金筹集、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供方便,优先安排运输计划。同时,市场建设项目在征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各省区市应相互协调,实行统一的征税政策。三是共同建立西南市场信息互联网络。包括大宗商品、重要生产资料、企业产权交易以及人才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技术市场的信息联网运行,逐步实现与国内外信息网的联通。
3.加快发展西南旅游业的协作。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西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各具特色的丰富的旅游资源,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形势,为加快发展西南旅游业的协作,形成西南旅游整体优势,提高西南地区旅游业的知名度,六省区市七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大协作,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中国’99昆明世博会是我国政府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也是我国在20世纪末主办的唯一一次大规模全球盛会。六省区市七方应借助这次盛会的影响。把西南旅游推向国内外,不仅扩大内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可增进西南各省区市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同时,在贵州省贵阳市于1998年8月28日举办’98中国西南旅游推展会的基础上,应每两年举办一次有影响的区域性旅游交易盛会,不断推动六省区市七方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
4.合作推进西南地区农业化进程。据统计,西南地区的粮食、烟草、甘蔗、生猪、柑桔和桑蚕等农产品,已占全国总产量的20%—30%。但从总体来看,西南地区由于农业基础差,投入不足,农业化发育较慢,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因此,六省区市七方应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的联合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对合作建设的毗邻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应统一规划,分区开发,连片集中,形成规模。争取国家纳入统一规则,增加投入。同时,加强龙头企业联合与协作,加强农产品流通的联合协作和加强农业技术的联合协作。选择区域内一些农业产业化中的共同项目,组织科研人员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协作交流,联合攻关。
5.加强西南地区的科技联合与协作。首先建议成立六省区市七方科技联合与协作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区域科技联合与协作的计划和重点,对科技协作中有关问题进行会商、协调、交流和共同向上反映,督促各方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其次,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对六省区市七方科技联合与协作的指导、支持,对重大科技项目,请求列入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第三,发挥市场机制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调节作用。打破省区市和部门界限,本着统一政策、公平竞争、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合作、技术转让和科技服务。第四,建议由六省区市七方经协会向国家申请建立“西南科学发展银行”,各方相应成立分行,为大西南科技发展和科技协作提供资金支持。
6.共同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60%。由于历史等原因,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所以,探索一条适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是六省区七方跨世纪的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六省区市场必须在吸收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区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抓住国家开发建设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的机遇,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适应的产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立项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7.扩大对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一是用好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六省区市七方在用好国家提出的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同时,应在利用外资项目和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配套等方面,争取国家实行倾斜政策、并给予免征和减征关税的照顾。二是继续共同办好一年一度的六省区市七方商品交易会和昆交会,争取举办大西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联合举办商品展销会、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和国际商品博览会,发挥和扩大在新领域内的对外经济技术与协作。同时,充分发挥重庆、成都、昆明、南宁、贵阳、拉萨等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对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三是加快西南地区南下通道建设。当前,要充分发挥广西沿海港口直通东南亚、南亚的优势,以南昆铁路全线通车为契机,以发展港口建设和通道建设为核心,加快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和航空港的南下通道走廊。同时,报请国家支持中越、中缅、中老、中尼、中印公路和边境口岸建设,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项目。四是建立西南六省区市七方信息联网网络,通过联合开发信息资源,共同拓展信息市场,加强情报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的协作,组织各种大型对外宣传活动,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外宣力度,提高大西南的知名度。
标签: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 协作开发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