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_王暖凤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_王暖凤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心肌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施护理路径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5),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模式,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控制成本,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临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效果对比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pathway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method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care.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pathway,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whil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pathway, as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l, ca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control cost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raditional nursing; effect comparison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P)的思想,源于工业界通过对生产线上主要关键阶段的管理,达到产品促进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早期,Shoemaker提出“将医疗照护标准化是有益处的,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并可评估病人的病程和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工具”[1]在医疗界的应用中,临床路径包融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以及质量改进思想的质量管理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后并血栓形成或持续性痉挛使管腔发生急性阻塞。病情险恶,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病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绞痛频发,诱发心律失常,从而使病情恶化甚至猝死。所以探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心肌梗塞患者的治愈率,提升治疗效果与质量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2.20±7.89)岁,对照组50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28±7.35)岁,两组间患者年龄、男女比例、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护理。试验组的病人从入院开始就进入临床护理路径:

1.2.1入院辅导:病人刚入院时病情较重,而且对环境陌生,此时要为患者提供帮助,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及人员,进行入院自理需要远远高于自理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应该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系统”——从生活护理到治疗护理,实施特别护理,医疗和护理行为完全代替自理行为。接诊护士应该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辅导,让病人及家属熟悉环境,尽可能的缩小护患距离,利用沟通技巧收集病人资料,评估并填写首次护理记录单,并将路径图放于护理病历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责任护士严格按照路径表步骤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路径护理,对已交代的内容及时评价,护患双方签名。根据需要可反复进行评估,直到达到最终目的。

1.2.2药物治疗的护理:①根据医嘱,要按时、按量,准确及时的使用止痛,溶栓、消除心律失常等药物;②输液时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滴/分。特殊药物要遵医嘱进行;③吸氧、止痛:持续给氧,流量以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min,维持2~3d。心肌梗塞时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塞区。疼痛重时应依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④溶栓前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症;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副作用,询问病人胸痛有无缓解;⑤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以备随时使用。

1.2.3病情监测:严密监测病情,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专用护理对策。①监测心率和节律:借助监护仪作连续心电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师;②监测循环状态:测量血压、尿量、观察皮肤、脉搏,了解肾灌注和微循环状态,评估是否存在低心排出量、休克、严重缺氧;③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对外界的反应以及肢体活动的情况,了解有脑缺氧,脑栓塞等;④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⑤监测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1.2.4生活护理: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低盐、富含纤维素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急性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与此同时应注意大小便,对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存留导尿管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对于便秘患者应予以低压灌肠,以避免病人因用力排便而致病情恶化甚至猝死。

1.2.5卧床与适时活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初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但卧床时间过久也可带来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肌萎缩、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弱、褥疮及心理顾虑和精神压抑。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后,必须适时进行康复活动,以便尽快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减少和预防梗死后猝死和再梗塞的危险性。对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早日康复和预防护理并发症都有积极的意义。

1.2.6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肌梗塞患者被治愈,同时其严重性也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因此,有些患者被确诊后,往往会出现恐惧、忧郁、失望、沮丧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多与病人交流,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正确理智地对待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开朗豁达的性格,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洁习惯,能起床者酌情参加轻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活动量,但不宜做剧烈运动。要戒烟酒。病人因经济或其他原因想回家疗养,护士要遵医嘱告诉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交待注意事项,若病人出现疼痛频繁发作或程度加重,经休息或服药仍无效,应及时送院治疗,切勿贻误病情。

1.2.7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嘱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情绪稳定,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有关药物,正确掌握饮食,自我监测诱发因素及好发时间,以防复发。注意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每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路径有科主任、护士长参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完成。责任护士为主要的实施者,观察治疗情况评估,了解病人的健康知识的需求,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按路径进行实施。

1.3效果评价指标:评价效果指标包括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的测评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患者满意度测评表。

1.4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给出例数和有关的率,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各科室的协调与合作是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保证:临床路径要整合检查、检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各种处置措施,并按天、按时依序排列,任何一个环节受阻或延误,都会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临床路径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动员、组织、协调、甚至严令相关科室和相关人员,按临床路径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该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说,需彻底改变目前的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鉴于实施临床路径的复杂性,必须有医院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协调,必须有相关职能科室的参与,必须有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保证。还应强调的是,虽然对医院支付方式的改革是推行临床路径的动力,但绝不应当不恰当地过分强调临床路径对控制费用的功能,而淡化甚至忘掉了临床路径在保证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方面的功能。否则,就会走偏,就会影响临床路径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沈爱萍 , 余莲英 , 沙卫红 , 等. 3042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 护理学报 , 2011(4):9-13.

[2] 韩康玲, 李莲芳, 戴明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首发抑郁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护理研究, 2007, 21(9c):2468.

[3] 张正惠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 中外医疗 , 2013(8):151, 153.

[4] 汪朝惠, 段青青.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1):67-69.

论文作者:王暖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  ;  ;  ;  ;  ;  ;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_王暖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