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结核病防治所 157011
【摘 要】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哮喘患者22例为哮喘组,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2例为肺病组,两组患者在吸氧、止咳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治疗过后,两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肺功能及血气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哮喘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际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探析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26-0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顶峰,为遏制这一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已刻不容缓。
1.资料与方法
1.1相关知识背景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
1.2基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了22例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根据实际病情与环境等因素,选择其中的22例病例进行对照治疗。22例病患中,男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43.5岁,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48.2岁,基本病情相似,均为咳嗽、胸闷、心悸等症状,患病平均程度相似,最长病程为2年,最短病程为3个月,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3治疗方法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包括早期干预、稳定期治疗、急性加重期治疗。早期干预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戒烟。研究证明,任何年龄或烟龄的病人在戒烟后都可有效地减缓FEV1下降和病情发展的速度。所有吸烟者都需要得到戒烟教育和治疗。吸烟者的吸烟依赖性治疗包括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尼古丁替代疗法等。
有呼吸困难或运动活动受限的患者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采用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呼吸肌锻炼和体力锻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治疗是COPD治疗的一大进展,包括肺大泡切除、肺减容和肺移植。患者平日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程度加重被定义为COPD急性加重。COPD急性加重又被分为Ⅰ、Ⅱ、Ⅲ级。Ⅰ级患者采用门诊治疗,而Ⅱ级患者以住院治疗为主,Ⅲ级患者是重度加重,需要ICU抢救。治疗措施遵循3级分级而有所区别,包括氧疗、抗菌治疗、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激素、无创性或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等。
2.结果
治疗过后,两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肺功能及血气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哮喘组改善更为显著。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际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讨论
在早期,一般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检查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多为正常,但有些患者小气道功能(直径小于2mm的气道)已发生异常,随着病情加重,气道狭窄,阻力增加,常规通气功能检查可有不同程度异常,缓解期大多恢复正常,随疾病发展,气道阻力增加,气流受限成为不可逆,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时,视其严重程度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早期病变局限于细小气道,仅闭合容积增大,反映肺组织弹性阻力及小气道阻力的动态肺顺应性降低,病变侵入大气道时,肺通气功能明显障碍,最大通气量均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组织弹性日益减退,肺泡持续扩大,回缩障碍,则残气量及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肺气肿日益加重,大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受膨胀肺泡的挤压而退化,致使肺毛细血管大量减少,肺泡间的血流量减少,此时肺泡虽有通气,但肺泡壁无血液灌流,导致生理无效腔气量增大;也有部分肺区虽有血液灌流,但肺泡通气不良,不能参与气体交换,如此,肺泡及毛细血管大量丧失,弥散面积减少,产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使换气功能发生障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在诊治的22例患者中,通过药物减缓病情的患者可达62.17%,而通过基础药物治疗与心血管疾病治疗使病情缓解的高达75.08%,并且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更好,生活质量较一般患者更优。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升高,人们不规律的日常饮食与作息都是产生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元凶,而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就是病程短、死亡率高,彻底治愈率低,这与医疗水平与医疗方法有关,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对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与恢复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调节呼吸机能是身体素质提高,这也是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再同步治疗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王辛秋.温润宣通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与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治理,2014(02):23-24.
[2]王勃.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医杂志,2015(02):23-24.
[3]王伟.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大学,2014(02):23-24.
论文作者:程晓宏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肺泡论文; 气道论文; 功能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