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论文_杨园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论文_杨园

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由于我国地势复杂多样,桥梁的构造也各有不同,它们不仅是公路的衔接,方便交通,更为加强各地的联系、发展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要保证桥梁正常发挥作用,就得攻克软弱地基这一难题。因此探讨软弱地基这一施工难题,找到解决对策,让桥梁建设更有保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软弱地基;处理对策

引言

地基作为道路桥梁的基础,与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必须要稳固扎实。在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软弱地基,影响道路桥梁的正常施工,增加道路桥梁施工的困难,也影响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影响行车的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道路桥梁中的软弱地基进行处理。

一、软弱地基相关内容分析

(一)软弱地基的定义

软弱地基通常由淤泥、淤泥质土、砂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它们由于长期受到水流冲刷而含水量过大、土质松软,从而形成承载力低的不良地基。这种地基在天然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滑落或固结沉降等现象,会给桥梁带来隐患,甚至威胁到行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软弱地基可定义为:在该地区由于土地松软无法直接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的地基。因此应按软弱地基进行设计的有:由上述软弱土层构成的地基;含有高压缩性土层的建筑地基。

(二)软弱地基的危害

软弱地基的危害包括:第一,道路桥梁施工不能有序地开展,浪费时间与金钱;第二,完工的道路桥梁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出现断裂、沉降、变形等问题;第三,不能确保车辆的正常通行,无法保障居民日常出行的安全;第四,不能保证可持续的经济收益。

二、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道路桥梁是我国交通运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强对道路桥梁中软弱地基的谨慎处理,对人们出行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道路桥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道路桥梁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基础。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的关键就是要提高道路桥梁地基的抗剪切强度,并降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改善软弱地基土的透水与动力特性,以及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一)道路桥梁软地基填土法

道路桥梁软地基填土法又简称换土法,是进行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处理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松散素填土等土层不是很厚重的软弱地基,或者是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的特殊土,以消除地基土的膨胀收缩作用等,这些不能满足地基设计要求的情况。首先将清除干净路基范围的影响路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然后用一些稳定性比较好的土石进行分层建筑、压实、检测,但是需要注意,在进行道路桥梁软地基填土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材质的材料,例如砂石、炉渣等,以最大限度改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其土层的稳定性[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密实加固软地基

密实加固软地基法是指采用振动、挤压等一定手段,将软弱地基的土体孔隙比减小,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密实加固软弱地基法又分为表层压实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振冲挤密法、土装法等。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强夯法,该方法适用于碎石土、沙土、杂填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及粘性土等,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来使深层土液化或者是动力固结,使地基土体密实,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以及消除基土的湿陷性、膨胀收缩性、和液化性等。还有一种表层压实法,该方法适用于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浅层疏松粘性土,砂性土或者黄土及杂填土等。该方法利用人工或者是机器进行夯实、碾压或者振动对软弱地基的表层土进行夯实或者分层回填压实加固等。重锤夯实法是指利用重锤自由落体的冲击能来对浅层土进行夯实,以形成比较均匀的硬壳层,主要适用于没有粘性土壤、非饱和粘性土或者杂填土的软弱地基。除此之外,还有振冲挤密法。振冲挤密法是指适用于砂性土或者是粘性土等,主要是利用振冲器的潜力振动使饱和的砂层发生液化反应,重新排列砂层的颗粒,减少软弱地基的孔隙比,并依靠其水平振动力,在形成的垂直孔洞中加入回填料,挤压密实软弱地基的砂层。而土桩法则是在地基打入钢套管、振动沉管等,对软弱地基形成挤压作用,进而使地基土的密度得到加强,并在打入管桩的孔隙内加入素土、粉煤灰等进行夯实,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者素填土等。

(三)在软地基中加入管桩进行加固处理

管桩根据其使用材料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由水泥浇筑成的水泥土桩、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桩以及由碎石块浇筑而成碎石桩等,相对而言,水泥土桩与碎石桩的价格比较便宜,在现代软弱地基处理上,通常是先进行打孔洞,然后将水泥土桩或者是碎石桩打进孔洞内,并进行夯实,以形成稳固的管桩,使软弱地基稳固。而钢筋混凝土桩相对成本较高,但是其稳固性比水泥土桩和碎石桩更好,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所以在近年来,钢筋混凝土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

(四)加筋处理法

加筋处理法就是通过在软弱的地基土层中,填埋强度比较大的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沉降现象发生的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土层锚杆、土钉、树根等。土工合成材料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的高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改善软弱地基里的土地构成或者复合土工结构。而加筋土则是通过土颗粒与抗拉力强的拉筋之间形成的摩擦力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定性,土层锚杆利用土层与锚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来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主要适用于需要将拉应力传递到稳定土体去的工程。

(五)胶结法

在道路桥梁的软弱地基中,胶结法通过在部分的土体内加入水泥、砂浆及石灰等物质,并搅拌形成对道路桥梁有益的加固体,形成符合的道路桥梁地基,提高道路桥梁地基的承载能力与降低道路桥梁发生沉降的概率。该方法又进一步细分为适用于处理岩基、沙土、粉土、黏土、人工填土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粘性土、黄土等地基的高压喷射注浆法以及适用于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或者等于一百二十kpa的粘性土地基。其中注浆法是利用压力鹏将水泥等化学浆液注入地基土体来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并达到防止或者堵塞渗漏的目的。高压喷射注浆法则是将具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深入土层的指定深度,通过高压的形式水泥浆等以速度旋转、提升注入冲切土体,该方法能够防止软弱地质出现砂土液化、管涌或者是基坑隆起等问题,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道路桥梁发生沉降问题[3]。

结论

简而言之,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遇到软弱地基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比较弱,如果没有及时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便会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要对道路桥梁中的软弱地基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处理软弱地基对道路桥梁的潜在危险,增加道路桥梁的安全性[4]。

参考文献

[1]朱帅荣.浅议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J].四川水泥,2015(8):321.

[2]黄建辉.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7):84-85.

[3]盛国平.浅析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49.

[4]王汝刚.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探析[J].江西建材,2015(3):171.

论文作者:杨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论文_杨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